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告别贫困到全面建设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0:09 新华网

  庆祝建国55周年特稿

  ——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55年沧桑巨变述评

  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向世界庄严宣布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时,远在大西南的贵阳正迎来人民解放的曙光。1949年,刚刚回到人民怀抱的贵阳地区生产总值不过5444万元,落后的传统农业占据了全市经济的半壁江山,“贫困”几乎是历史对于那个时代的唯一描述。55年弹指一挥间,勤劳的贵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告别贫困,加快发展的康庄大道。世纪之交,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阳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小康;进入新世纪,市委、市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了“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启动了建设“大贵阳”战略,以实现在全省“两个率先”和“强市升位”为目标,展开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新画卷。生产总值:55年增长130倍,综合实力跻身中国城市50强

  变迁:2003年我市生产总值达380.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36.7倍,比1978年增长10.93倍。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4600倍和14倍;实现农业增加值分别比1949年、1978年增长7倍和2倍;实现财政总收入分别比1950年、1978年增长5800倍和近40倍。贵阳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城市50强,2000年在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名列第34位。点评:生产总值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建国55年间我市生产总值平均以10%左右的增幅高速增长。进入新世纪以后,全市经济更是呈现出加速增长的喜人势头,生产总值增幅从2000年的10.6%逐年提高到了2003年的13%,今年上半年更是达到13.1%,始终高于全国和全省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有了这样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以及实施建设“大贵阳”战略的宏伟目标就有了物质保障。产业结构:3200倍工业增量见证贵阳发展“惊天巨变”

  变迁:解放初,贵阳市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现代工业,全市工业主要是包括手工作坊在内的小卷烟厂,以日用五金、汽车配件及维修为主的机械加工厂,以一机一厂规模为主的小印刷厂以及少量的纺织、化工等手工业。1949年全市工业产值仅1316万元;产业形式落后的农业产值总额3247万元,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55.06:18.19:18.74,工业是三次产业中分量最轻的一块。缺乏近现代产业支撑成为贵阳经济落后的关键。从“一五”开始,我市加快了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步伐,特别是“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为贵阳迎来了工业发展的高潮,相继建立了3大门类、311个小类的工业体系,烟草、医药、化工、橡胶、机械电子、建材、电力、冶金、食品成为贵阳工业的支柱产业。到2003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已调整为7.6:50.4:42.0,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24.10亿元,比1949年增长3200倍,贵阳成为全省最大、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点评:贵阳现代工业的起步比沿海整整晚了40年,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给了建国后贵阳一个异常低的起点,也见证了55年贵阳经济发展的“惊天巨变”。如今,从贵阳大山中生产出的飞机配件已经装上了波音客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筑字号”尖端科技产品微硬盘成为全球首家打破日本公司垄断、堪与跨国巨头同台论道的“贵阳奇迹”,69个重点项目三年内将为贵阳带来数百亿计的新增工业产值……生机勃发的新兴工业一次又一次地向我们证明着贵阳经济整体素质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财政收入:一年胜过几十年,铸就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

  变迁:建国初期,我市的财政基础十分薄弱,195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有157万元;1953年到1962年的10年间,全市财政收入累计不到6.8亿元;1949年至2000年51年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51亿元。而到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已跃升至91.6亿元,今年仅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就达54.7亿元!全年有望跨上财政总收入百亿元台阶,相当于建国后前50年财政收入总和的约40%,一年胜过了过去几十年!点评:建国5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财政实力由弱到强,充分反映了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但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于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正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建设:从茅屋小城到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试点生态城市

  变迁:建国之初,贵阳城市建成区面积只有6.8平方公里,大部分桥梁是木质结构,低矮茅屋比比皆是。全市没有公共汽车,市民饮水主要是井水和河水……经过55年来的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多平方公里,比建国初期扩大了17.6倍;人均居住面积比建国之初提高4倍以上;城市燃料气化率达到92.89%,达到全国省会城市的上游水平,甩掉了“酸雨城市”的帽子;实施并完成了“南明河三年变清”综合整治工程和金阳新区建设17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人均占有面积在全国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列前10名。并成为国家环保总局确定的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试点城市。点评: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晓东曾说,城市竞争归根到底是环境的竞争。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的“环境立市”战略,将把贵阳造就成为最适宜创业发展和最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从55年间城市面貌的沧桑巨变中,记者分明感受到了一种生机勃发的发展活力正伴随着贵阳城市环境和品位的提升升腾起来。

  人民生活:从贫困、温饱进入基本实现小康,走向全面建设小康

  变迁:1949年,贵阳人均生产总值只有56元,而到2003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已增长至近1.1万元,55年人均生产总值算术增长近19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近40倍。1949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不足50元;197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40多元;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300多万元,1978年增加到4.85亿元。而如今,2003年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7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07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3.67亿元。城乡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服务支出比重逐年提高,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点评: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来描述中国的现代化。1984年他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800美元。”2003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相当于1374美元,不仅超出了800美元的基本小康标准,而且高于同期人均1087美元的全国平均水平26.5%,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强市升位”的决心。作为经济理论界公认的转折点,贵阳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不仅是重要的历史进步,而且更迎来了一个加速经济起飞、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新起点。贵阳,已经走出贫困,跨越温饱,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并正在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的新目标。戴建伟何恩红(来源:贵阳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