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越王勾践剑”夜半悄然抵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0:30 广州日报大洋网
“越王勾践剑”夜半悄然抵穗(组图)
  安全是押运文物的第一要素,全程中,保卫人员始终寸步不离“国宝”,连吃饭也不例外。记者邱敏摄
“越王勾践剑”夜半悄然抵穗(组图)
越王勾践剑。资料图片

  策划/江小川

  撰文/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王小迎

  本月18日深夜,一辆普普通通的货柜车开进了广东省博物馆的大门,中国出土文物中的极品———素有“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鹿角立鹤等国宝一起悄然抵达广州。它们将于9月29日在省博与市民见面。

  从湖北千里运往广东,如何确保它们的安全?本报记者经过多方联系,终于获准奔赴武汉,见识了“国宝”押运的全过程。

  9月17日,记者出发飞赴武汉。到达武汉之后,记者看到博物馆的一个门前面停了数辆外形一模一样的大型货柜车。原来,这些车中只有一辆载有国宝,其它都是用来掩护的。

  18日一大早车队出发后,记者发现,随车的保卫人员都是多次护送文物的“熟手”,对于记者问到关于行车路线问题一律不作答。车队途中吃饭、加油,都与普通的车队一般无二。运送全程,货车上始终有人寸步不离看守国宝。几位保卫人员几乎没有合过眼,直到最后抵达广州,文物当即存入库房。

  护宝车队毫不起眼

  “我们在出发前,对于保密问题和线路设计,进行了很好的准备。”文物顺利运抵后,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是押运文物的第一要素。

  据介绍,运送文物的方式不外乎几种:航空、铁路和公路。其中,航空的安全系数最高,所以文物出国展览一般采取这种方式。

  但是在国内展出一般选用铁路运输。但铁路运输运送文物只能用货车,给人的可乘之机太多。相对而言,公路运输只要预防和保卫工作得当,可以保证万无一失,安全性高于铁路。

  不过采取公路的方式,保密就显得格外重要。据了解,此次押运连文物的接收方———广东省博物馆事先也不知道文物的出发时间和线路,只知道大概的情况。出于安全考虑,文物在路上耽搁的时间越短越好。馆里要求勾践剑等文物这次务必要在一天内运到目的地,途中除了吃饭、加油等之外,尽量不要停留。

  一路上,除了押运用的大型货柜车外,记者和其他工作人员乘坐的也不过是普通面包车。没有想象中的如临大敌,更没有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车队行驶在路上毫不起眼,热闹的街道上应该没有人会想到,身边和他们一起等红灯的这辆车中,运送的竟是曾经三十余年“藏而不展”的国之瑰宝。

  “我们的人里面带着武器。”万全文对记者说,“押运中的武装力量对付一般的匪徒、处置突发事件绰绰有余。”记者发现,博物馆方面对于路上消耗的时间计算得相当精确。出发前,湖北博物馆保卫部门透露,全程大概要花费15个小时,最终的情况与之相差无几。轻装押运

  开幕式上将奏“编钟”

  记者了解到,此次来穗展出的文物价值极高。除了湖北省博物馆的收藏外,还包括湖北省多个博物馆的精品。其中闻名海内外的随县编钟仅有的4套完全复制品之一也将随后运抵,将在9月29日的开幕式上奏响。据介绍,虽然是复制品,但由于是在原件上翻模,所以它与编钟原件的发音效果几乎完全一样,台北一家文化部门曾经专门定做过一套,支付了500万元人民币。

  此外,还有造型夸张的鹿角立鹤、著名的“九鼎八簋”、两千多年前的“冰箱”———鉴缶、目前发现最大的古代酒器———青铜大尊缶等。

  当时的越国领土地处今浙江,越王勾践剑为什么会在远隔千里之外的江陵墓中出土呢?一种说法是墓主人邵滑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楚怀王曾派他到越,离间越国统治者,而楚怀王趁乱亡越,后又把从越国掠夺回来的越王勾践剑作为战利品赏赐给了邵滑。此外,还有越女陪嫁说、越国流亡贵族携带入楚说。背景介绍

  小资料

  越王勾践剑

  为何享誉世界

  越王勾践剑因其至今未能完全破解的诸多谜团而享誉世界。越王勾践青铜剑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望山的一座楚国贵族墓中出土,全长55.6厘米,正面接近剑格处刻有两行八字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这把青铜剑出土之前已在墓中被水浸泡2000多年,出土时却锋芒毕露,寒气逼人。而剑上绚丽的菱形暗纹是如何产生的?古人采用何种精密技术铸出剑柄上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个同心圆?至今都还没有答案。(来源:广州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