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现博状元最早文献(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3:34 海峡网-厦门晚报 | ||
清末厦门博状元筹不博饼,进一步证实厦门博状元与洪旭无关 本报讯近日,我市首次发现清朝光绪年间厦门中秋赌状元筹的文字记载,根据记载,当时的厦门人在中秋博状元筹,不博饼,月饼是用来馈赠亲友的。 该记载进一步证实了郑成功部将洪旭让部下博饼而首创博饼习俗的说法不可靠。因为如果清末没有博饼,博饼就不是由清初的洪旭发起的。 最近几年,厦门市不断有发现状元筹,我国北方也发现有状元筹,去年中秋前夕,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提出,博状元是与科举考试有关,而在我国南北地区都有流行的习俗,原与中秋并无关联,与郑成功部将洪旭更无瓜葛。但这些都仅仅只有实物证据而缺乏文字记载。厦门文史学者洪卜仁近日发现,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厦门当地学者王步蟾著作中有记载当时厦门博状元筹的习俗。 洪卜仁说,王步蟾是厦门人,光绪五年中举,据记载,此人“精研经史,清末兼究时务,一度被派为闽清县教谕”,王步蟾著有《小兰雪堂诗钞》,在卷二《鹭门杂咏》里有六十首诗,主要描述厦门风物、民俗。厦门人过元宵、清明、中秋的习俗,其诗中都有记载。王步蟾的学生周殿薰、李绣伊先后任厦门第一、第二任图书馆馆长,他们都秉承了老师治学严谨的学风。从这个角度看,王步蟾的记录应该比较可信。 洪卜仁发现,在《鹭门杂咏》中有一首描述当时厦门人过中秋节时,提到博状元筹,却没有关于博中秋月饼的描绘。其中写道:“冰轮三五又中秋,闺阁听香吉语求。月并(饼)团圆新买得,拈骰夺取状元筹。”又解释道:“妇人拈香墙壁间,窃听人语以占休咎,亦古镜听遗意,亲友相馈以月并(饼),间有赌状元筹者。” 文史专家由此推论,在清朝末年,厦门人过中秋节,月饼不是用来“博”的,而是亲友之间的相互馈赠,民间有博状元筹的风气,而所谓状元筹,据专家考证,就是明清时期就流行于士人阶层的博弈用品,通常用骨质或象牙为材料,全副状元筹由63根长短大小不一的筹条(或称签条)组成。每根筹条上刻有从状元到秀才的不同科名和注数(类似于今天打牌时的分数或点数),以科名高低定注数。这是最常见的筹条,还有个别状元筹,全副有67支,除了上述筹条外,除了状元、榜眼、探花、会魁、进士、举人、秀才外,还有传胪、会元、解元各一根。 鼓浪屿发现象牙状元筹 这是继去年中秋前夕,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从北京带回的状元筹和鼓浪屿一户人家家里发现状元筹之外,又一副新发现的状元筹。 收藏者是厦门珍奇世界自然科普馆的老板洪先生,他说这套象牙筹条是从一个姓施的人手上收购过来的,此人自称这副状元筹是从他爷爷辈就传下来了,他爷爷曾是政府官员。 洪先生说:当时并不知道这副筹条具体是用来干什么的,只是从其象牙质地上知道是有钱人家赌博玩耍之物。 陈进容 摄影报道 (陈进容 厦门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