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沪漂一族”:上海,你能否感到我的爱(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8:42 新华网
  在杨浦区五角场地区,住着不少来自海内外的艺术青年,他们被称为“沪漂一族”—— 上海,你能否感到我的爱”
关注“沪漂一族”:上海,你能否感到我的爱(组图)
刘海深在琴行阁楼上有一个简陋的“窝”

关注“沪漂一族”:上海,你能否感到我的爱(组图)
  加拿大青年“聪明人”(Wiseman)加入刘海深的乐队,成了“沪漂一族”

  他把粗黑的头发扎成一把小辫,满脸都是喜色。他说自己如此喜悦,是因为这次出书对他意义非凡。他在上海住了3年,像浮萍一样生活——没有职业,没有固定收入。

  他说,像他这样的艺术青年,在杨浦区五角场附近有八九十人。从事文学创作的、玩音乐的、拍DV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渴望着延续大学时代自由的生活;他们有梦想,可前途仿佛很远。他们称自己为“沪漂一族”。

  跟着这位男青年,我们看到了更多不同气质的人。首先,就是一位琴行的老板……

  琴行老板住在“洞”里

  一位琴行老板也是“漂”一族?这个事实让我们无法想象。光头的琴行老板刘海深憨厚地笑,说开琴行、教琴是为了有点收入,他其实是一个弹吉他、创作音乐的自由人。

  刘海深租住在复旦大学教工宿舍的阁楼上。弓腰走到尽头,匍匐着钻进一扇高不到一米的小门,里面一张床几本书。

  这位未来音乐家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漂”了近十年,创作了几百首歌曲,还没有一张自己的专辑。

  刘海深很空闲,每天都没什么事可做。即使是练琴、教琴,一个星期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所有空下来的时间,他说都用来等待音乐的灵感。这种没有拘束的自由,正是他这些年来的追求。

  刘海深高中毕业后考进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贸易专业。那一年国贸专业在东北三省只招2名学生。到了上海,好学生刘海深一头栽进音乐的旋涡。大一参加校乐队,大二当上乐队队长。“那个时候摇滚乐刚刚开始流行,我们站到台上,随便拨几下弦,喊两嗓子,台下就一片欢呼。”刘海深眼睛发亮,回忆起当年的辉煌。

  退学之后“流浪”全国

  大三的时候,刘海深突然觉得很恐惧,看着周围同学实习做生意,觉得自己不能理解他们的生活。1993年他瞒着父母退了学。父母半年后才得知儿子的“大胆”行为,父亲一夜白了一半头发。

  退学之后,刘海深“流浪”全国,走一路唱一路。自由自在,快乐得像小鸟一样。可没多久,快乐就渐渐被焦灼取代——因为没有收入。

  有一次,他唱到嘉峪关,路费都付不出。他把自己关在旅馆里,使劲地唱着BYEND乐队的歌曲《你知道我的迷惘》。门推开了,河北省某乡镇企业的一位推销员走进来,坐在旁边听他唱歌。推销员说从没听人唱歌这么动感情。临走时摸出3张崭新的百元大钞,放在桌上说:“兄弟,如果你喜欢音乐,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回到上海开了琴行

  刘海深的流浪歌手生涯就此结束。他回到上海这个熟悉的城市,到酒吧、歌舞厅去演唱。那几年流行《心雨》《忘情水》,客人点歌,他一个晚上要重复唱五六遍,甚至十几遍。音乐家的梦想似乎离他越来越远。而更难堪的是,由于收入不稳定,有时他只能中午买一个盒饭,吃一半留到晚上再吃另一半。

  那个时候,大学同窗纷纷成为西装革履的都市白领,刘海深第一次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

  后来,朋友推荐他教人弹琴,渐渐有了一点收入。再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他开了这个琴行,生活才有了着落。

  开琴行总是要把琴卖出去,可有一天,刘海深买进了一把琴。因为这把琴,他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一个经历与他相似的写作的人。这个人就是拿着书来到新民晚报的刘健。

  写了首歌名叫《上海》

  刘海深在琴行里与乐队成员排练。他弹起吉他,乐队主唱、加拿大青年“聪明人”(Wiseman)划着琴弦,轻轻哼起歌。这位加拿大人是在流浪全世界的途中,到刘海深的店里玩琴,突然决定留在上海。异国漂流者与异乡漂流者唱着同样的歌曲。

  “我的亲爱的对我说,在生活里不要太急躁。尽管我离家很远,我还是不能对我的灵魂撒谎。”这是刘海深的乐队创作的《千言万语》,曲调柔软得一波三折。两位弹奏者迎着阳光,相视一笑。

  刘健也耐不住了,借了把吉他,大声唱了起来:“……我像一个客人把上海游览,我像一个主人把上海浇灌,我像一个诗人把上海颂赞。上海啊你能否感受到我的热爱……”

  刘健说这首歌叫《上海》,是一位“沪漂”对这个城市的感慨。

  剃了长发穿上T恤

  刘海深刚退学时,也是长发披散,要让人看出叛逆。他今年34岁,可能是“沪漂一族”里年龄最大的人,该逐渐正常起来了,于是剃了光头,穿正经的T恤。

  “我决定再给自己两年的时间,看自己能不能成功。”刘海深想了想说,“毕竟一个人不能一直这么过下去,如果两年后还没有成果,我可能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很多人以为上海这么发达,一定能在这个城市获得成功。抛下一切过来,‘漂’在这里,没有固定收入,没有未来的方向。”刘海深说,“漂”着的日子于是变成煎熬。有几个拍DV的,打算自编自导一部电影,连演员都选了好几拨,可至今未出一个成品。有些玩音乐的,每天吃最便宜的泡面。琴弦锈了没钱换,就放进盐水煮一煮再用。(记者任湘怡李菁文 记者廖雪明摄)

  “漂”着的路很难很艰辛
关注“沪漂一族”:上海,你能否感到我的爱(组图)
刘健(左)除了创作,还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2001年来到上海时,广西小伙子刘健身无分文—— “漂”着的路很难很艰辛

  刘健第一次去刘海深的琴行,拿出自己用了6年的电吉他问,能不能典当,有钱后再赎回去。

  “我看得出来,他那时很艰难,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时候,所以就想帮他一把。”刘海深说。他收下吉他,开了一个很公道的价格,盘算着当对方需要时就把吉他还回去。

  茫然坐上南下的火车

  那是2001年,刘健刚到上海,花光了身上的钱,可是前途渺茫。

  刘健是广西人,中学没毕业就参了军。1998年,在边疆当了4年兵后,他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文学系,2000年夏天,他弃学退役。他先在北京“漂”了半年,找不到机会,茫然坐上一列南下的火车,不知道哪里是终点站。

  “那个时候,我脑子里想得起来的‘上海人’只有杜月笙。火车邻座的女孩到复旦大学看望男友,我跟着她走,结果就到了‘连一棵树也不认识’的上海。”刘健说。

  在上海的第一年,刘健到复旦周围的小酒吧唱歌,偶尔写点广告剧本,总算解决了房租和吃饭的费用。

  最大的本事是写故事

  刘健最大的本事是写故事,他的梦想是当作家。故事在军校时就已编了一半,到上海后他继续写。书稿寄给作家出版社,才一个星期,他就接到编辑的电话。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改,这本名为《战士》的小说上月面世,首印2万册。书出了之后,刘健请大家吃饭,可是稿费还没拿到,他只好请吃拉面、啤酒算是庆贺。

  刘健攒了点钱后,曾打算把电吉他赎回去,可乐器店里却没有了那把老吉他的踪影。刘海深得知后也很懊恼。他推断一定是自己不在店里的时候,被谁买走了。可这个插曲没有影响他们俩的友谊,因为大家都在上海“漂”着。

  “沪漂”聚会庆贺成功

  作家刘健和音乐人刘海深走在一起。一个是几缕黑发扎个小辫子,一个是光头。他们慢慢地走在复旦大学附近的一条小马路上,一地阳光,周围骑车走路的都是背着书包满脸朝气的大学生。他们在人群中,像客人一样异常。

  刘健嘿嘿地笑着说,他们俩的打扮不算什么。上周日,复旦大学附近的一家书店为刘健举行签名演唱会,绝大部分“漂”一族都去了,“那才是‘妖魔鬼怪’大聚会呢。”

  刘健说,当时还有人模仿“朋克”风格,把头发理成鸡冠状。那次签名会,“漂”一族难得聚到一起,而且,大家庆贺的是,“沪漂”中终于出了一位成功的人——无论这份成功是大是小。

  “熬不下去的,最终剪短长发,穿上有领子的衣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或者又背起铺盖,换个城市继续流浪。”刘健说。

  有的人来了,有的人走了。“漂”一族就这么一直流动着。

  “有学生说,想学我们的样子,退学做艺术家,我每次都坚决劝他们,千万不能这么做,这条路很难、很艰辛。”刘海深说。

  “漂”一族的由来

  “漂”一族中最早最著名的是“北漂”,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在北京生活却没有北京户口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较年轻,多数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技能,他们主要寻求在文化、高新技术等领域一展抱负。不管是画家、作家、音乐人,还是演员、IT工作者,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北京寻梦,寻找个人理想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点。

  有一篇叫《梦呓“北漂”》的文章这样写过:“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把外地来北京寻求发展又未登大雅之堂的文化人,起了个官称‘北漂人’。这些没有固定收入的漂泊者,从八十年代末到今天,经过十余年风霜雪雨的磨砺和淘汰,灰溜溜的消失了一批又一批后,又迎来了一茬又一茬的不知死活者……”

  网上有许多北漂论坛,让“北漂一族”尽情吐露心声。有人说:“什么叫‘北漂一族’,他们没有固定的住处,没有一个稳定的家,从南方到北方,漂在了北京,他们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生存,去发展。有的人在这里没有亲人,今天这里工作,明天那里工作,他们也没有多少存款,但唯一有一样东西对他们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对梦想的执着。”

  (来源:新民晚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