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传统 再谈创新 珍视中国戏曲的古典精神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6日11:50 新华网 |
新华网北京9月26日电 (记者 周玮) 最近有朋友抱怨,周末买票看戏,舞台上不少变了味儿的“现代版”“青春版”戏剧,让人看了心里着实别扭。回到家打开电视,换了一个个台,满眼是不着边际的“戏说”与没来由的怀旧。 回想近来晋京的地方戏中,戏名前冠以“现代”“青春”“时尚”的还真不在少数。而正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艺术节上,青春版京剧、青春版越剧等也是频繁亮相。看上去,传统文化的重新演绎,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 在传统戏曲中加入年轻人喜爱的内容,以舞台布景或是声光电等吸引现代人的关注,这些创新并非不可,但是借鉴流行元素应讲求方法、适可而止。如专家所言,对于传统戏曲,首先应该充分尊重其传统性,然后再谈创新,如果连本来面目还没有弄清楚就急着改良,就会把传统戏曲搞成“四不象”。 成熟于宋元时期的中国古典戏曲,好似一把折扇,它以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筋骨,将其慢展轻摇,融音乐、舞蹈、诗歌、美术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弧形扇面带来香风阵阵。中国戏曲经千百年磨合锤炼方至此和谐之境,若想对其有所改变创新,首先要有虔敬珍视之心。看如今改编版本,其中许多为一味迎合市场而曲解其原意深意,夸张的手法及平庸的语言不但使整部戏剧有失和谐,甚者令观众大倒胃口。 京剧艺术家尚长荣曾说,从表现形式看,中国戏曲以明显的象征手法体现传统文化中内在的古典精神。戏曲的表演手段是由生活中抽象升华而来,而舞台创造的一切皆根据韵律和美的原则来进行,体现为程式化特点。从唱腔、念白、做工等基本表现手段,到服装、化妆、布景等辅助成分,处处都是精心设计,而这种设计的经验大多来自传统的积累与传承。如此看来,若没有精深的传统戏曲功底与对艺术规律的深刻把握,就对中国戏曲指手画脚,最终将“和者了了”。 珍视中国戏曲的古典精神,并非不要创新。京剧即是综合了昆曲与地方戏的特点,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昆曲曲目,吸收昆曲和地方戏的唱腔和表现技巧,在雅俗之间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中国戏曲正是在这种不断追求“完美”的创造过程中,实践着古典精神的传承。保护与继承传统文化,莫要断了这条重要的精神血脉。 青春版昆剧《牡丹亭》的创作者曾一再表示,他本人对昆曲的改良一直抱着慎之又慎的态度,而对《牡丹亭》的改编,也尽量不去干扰昆曲本身并采用传统的程式。正是这种谨慎的态度与做法,使得这部经典名剧在含蓄与张扬之间把握住了戏曲之美,在演出市场受到“一票难求”的礼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