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55年:从第一炉铁水到年产2.22亿吨钢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6日11:57 新华网 |
新华网沈阳9月26日电(记者 徐扬 陈光明) 从1949年炼出第一炉铁水、年产仅16万吨钢,到去年年产2.22亿吨钢,从总量增加到结构调整,经过55年的发展,中国钢铁工业正在经历着从无到有,从“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古老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冶炼出生铁的国家,但在1949年,即将破茧而出的新中国还在为自己的第一炉铁、第一炉钢发愁。与共和国同时起步的鞍钢,在被称为“只能种高粱”的鞍钢旧厂恢复生产,经过大规模修复设备,第一炉铁水作为新中国诞生的贺礼,在1949年6月27日从2号高炉流出。自此,新中国的工业化伴随着钢铁工业的起步开始了史诗般的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和其它行业一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认为,中国钢铁工业经历了3个历史性的转折。第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使一批钢铁企业加快了发展步伐。与此同时,中央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的大型钢铁企业--上海宝钢,给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引进了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第二次是党的十四大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资料市场中率先放开钢材价格,钢铁企业开始引入市场经营机制,推动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市场化发展。第三次是党的十五大以后,中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钢铁行业认真落实“三改一加强”,使绝大多数的老钢铁企业焕发了青春,增强了后劲。 2001年以来,中国钢铁工业连续3年实现钢、钢材和钢材消费量的高速增长,2003年钢产量达到了2.22亿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钢产量突破2亿吨的国家。吴溪淳说,目前中国钢铁业正处于第四次历史大转折。中国钢铁工业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的发展新路,中国要成为世界的钢铁强国。 中国普通老百姓对“钢铁”二字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既是自豪的象征,又是挫折的见证。鞍钢作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在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支援鞍钢,鞍钢胜利完成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炼铁炉这“三大工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致电祝贺;鞍钢的工人孟泰、王崇伦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偶像,钢铁一度是中国工业的象征。但“全民大炼钢铁”的号召曾让中国工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为钢铁业留下深刻教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发展钢铁工业。 目前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正是为钢铁工业把握科学发展的航向。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玠说,中国钢铁业正在走向理智。吴溪淳表示,这次宏观调控,直接关系到中国钢铁工业在登上2亿吨钢台阶后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并不是简单的总量性的调控,而是着力于解决结构性问题,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行业产品结构,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全面提升今后钢铁工业发展的装备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经过55载风雨洗礼的中国钢铁业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