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平面世界”到“虚拟空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02:05 北京晨报

  电子信息技术崛起让北京人交流更便捷 受访人物:乔良昆,39岁

  经历: 1993年进入股市,现就职于某证券咨询公司。

  昔

  当年炒股票信息很有限

  “信息获取非常不方便”

  晨报:您炒股之初是如何收集信息的?

  乔良昆:当时收集信息有三条途径,即券商公报、报刊、小道消息。券商公报可以在交易所获取,主要是各上市公司“面”上的信息,变化不大,有些股民对上市公司“高管”等内容能倒背如流。除此之外,我订阅了许多证券类报刊,收集各公司相关及政府政策信息。当时,我曾想把所有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由于当时信息获取方式的限制,信息量非常有限,根本谈不上分析。股民只能看报价“追涨杀跌”。

  “只能天天跑交易所”

  晨报:当时炒股是不是必须要去交易所大厅?

  乔良昆:对。1992年、1993年刚开始炒股时只能去股市。那时,中国也没有专职股民,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不可能天天去股市。我和他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工作,因此,一般是几天才去一次交易所。专职炒股后,我天天去交易所,一呆就是一天。上午9点半前赶到,中午在交易所吃点盒饭,下午3点收盘后离开。

  晨报:当时交易大厅环境怎么样?呆一天累不累?

  乔良昆:几百人在交易大厅里,人头攒动,人声嘈杂。大厅里只有“大盘”和几台电脑,在行情好的时候,人多得要命,几台电脑大家抢着看,用不过来,常常因为人多而出现“堵单”。

  “手工操作易耽误事儿”

  晨报:什么是“堵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乔良昆:当时交易股票首先要填写报单,然后由券商与交易所联系操作交易。所谓“堵单”,就是在填写完报单后,由于种种原因交易失败。

  当时主要是通过电话联系,再加上填写报单,时间最少也要七八分钟。然而,股市瞬息万变,在你看好报价准备抛出的时候,报价又变了,交易自然就失败了。虽然之后有了电话委托交易的方式,但是,在人多的时候又会出现电话占线、电话错接等问题。

  受访人物:曲毅,28岁

  经历: 金融专业毕业,1996年接触股市,1998年正式开户入市。

  今

  炒股可上网安全又方便

  “网络炒股有做大户的感觉”

  晨报:你是什么时候开始通过网络炒股的?

  曲毅:从2001年开始的。据了解,1999年就可以网络交易了。但当时仅限于大户,一般散户没资格。

  晨报:谈谈你第一次通过网络交易的感觉怎样?

  曲毅:我常去股票市场,看到不少老股民,大热天聚集在股票交易大厅熙攘的环境中,仰头眺望电子板上数字的辛苦。当时,我很想自己手中的股票一下子猛涨,好使自己早日进入大户室。有了网络之后,我找到了当大户的感觉。我坐在家里,边喝茶水边看行情,感觉棒极了。开始还有所担忧,但时间长了,发现不仅方便而且安全。

  “一个交易2秒钟就完成”

  晨报:除这之外,网络带给股民最直接的好处是什么?

  曲毅:交易速度快,仅需要2秒钟就可完成交易,极少出现买卖限价堵单现象。

  晨报:网络带给股民深层次的变化是什么?

  曲毅:网络除了使交易时间缩短外,更主要的是在信息的收集上比以前丰富得多,股民在投资股票时,有了更多自己的理性分析。

  “信息更易于收集分析”

  晨报:信息丰富具体包括哪些?有什么作用?

  曲毅:首先是行情,网上证券行情的速度与证券营业部基本同步;其次是上市公司信息;再有,是国家政策和国外股市行情信息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取;最后,是证券网站自身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如今,不少网站已拥有出色的网络交易系统,还有证券新闻,大势走向、K线图等涵盖整个股票交易活动全过程等深层次信息。只要用心学,“股盲”3天也能成股票行家。

  “网络可让股民减少失误”

  晨报:网络炒股还有哪些优势?

  曲毅:还体现在它的股评信息能很方便地整理归纳,并且互动性强。传统炒股,股民想参考专家的意见,只能自己搜集电视上、报纸上的专家意见,往往要花上不少时间分门别类整理一番。Internet的互动性优点可以让股民在线咨询股评专家,与广大股民在线切磋。股民还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直接向上市公司老板等了解公司近期经营情况。另外,网络炒股可以让股民减少失误。例如,在电脑中记载着你目前的股票种类及数量,当你想卖出某只股票时,只要选择即可。而且当你输入的价位偏离常理太大时,电脑会自动提醒你注意或要求你再次确认。

  记者手记

  居民生活插上“网络翅膀”

  想说说几年来北京网络的发展变化,记者感觉很难。网络已经渗透到北京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很难找一个有代表性的事物来诠释网络在北京的发展之路。

  从记者发第一封电子邮件到现在每天处理十几封电子邮件,不过短短六七年的时间。但是,电子邮件给记者的感觉,已经由从最初的新奇,变成像每天吃饭一样平常。从电子商务到电子政务,从网上购物到网上办公,从网络炒股到网上纳税,从网络教学到网上寻医问药……北京人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可以说时时处处离不开网络,显现着网络的影子。然而,网络作为一个全新的事物,进入中国不过十几年,进入北京人的生活,更不过几年。

  网络让信息沟通插上了“翅膀”。电子邮件,用几角钱的成本就可以与千里之外沟通无限。电子商务,只需要动动鼠标,上亿元的交易几秒钟就可完成。

  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估计,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约为600亿美元,这仅是网络的一方面。电子政务、网上办公,不但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更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政务公开在北京市各级政府已经落到实处,百姓已经通过电脑与政府一起步入网络时代。 晨报记者于祥明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