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尊重“草野”智慧(珠下走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02:22 人民网-华东新闻

  晓宁

  在山南乡小井庄,当年万里同志说“做得对,做得好”时驻足的那间小小草房,如今被作为文物般挂牌保留。今年,小井庄村民在门边贴上一副对联:“春风化雨肥土地,政策归心富农家”。

  这副看来平淡的对联,让人联想到前不久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谈到重视社情民意时,引用的东汉政论家王充《论衡》里的那句话:“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时政的好坏,社会安康与否,全在农民心里!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前期采访和后来的写作中,记者把视角尽可能多地对准了农民。

  描述安徽农业、农村、农民55年的变化,用更多大篇幅的报道,可能都难以穷尽。安徽广大群众和干部之中蕴藏着的一种原创的改革动力,让记者屡次受到震撼:

  那是早就闻名于世的小岗干部与队员的“生死契约”;那是山南乡只想给队员“保命麦”,转年却“睡在粮食堆旁”的改革奇迹;那是“群众意识太强”的李培杰与为民请命百折不回的何开荫不期相遇时那一刹那的相见恨晚;那是陆子修无数次开展乡村调查,数次直言痛陈时弊,力主改革的150多篇“农民报告”……

  为什么这一切,穿越了多年积淀的历史尘嚣,仍然让人们感动不已?

  因为在它们背后,是几千万以土地为生的江淮儿女,对富裕生活的梦想和渴望,对事实和真理不懈的探索和追求。为了梦想和追求,他们不惧风险和压力,不惜付出,甚至作出各种牺牲。

  正是因为梦想不灭,追求不懈,不管是山南、小岗的包产到户,还是新兴镇的税费承包,以及所有的“三农”问题的改革,都能奇迹般地崛起于安徽大地,并都能得到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更重要的是立竿见影,很快就能收到成效。

  在赞叹农民身上迸发出来的精神动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三农”问题改革的推动力,正慢慢从农村基层向上层迁移。因为“三农”问题最终的攻克,牵涉的层面越来越宽,借助的条件也越来越复杂,已经很难靠农民本身力量进行突破。它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对“三农”问题倾注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可喜的是,这样的关心和支持越来越多。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三农”问题所作的改革和努力有一个显著特点:基本都是自上而下地推动的。人们眼见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改革和努力,再次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城乡协调发展,是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它已经成为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三农”前景美好。

  《华东新闻》 (2004年09月27日 第一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