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乡土中国的变迁(人民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05:01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家兴

  国庆节前夕,打电话问候在农村生活的母亲。

  电话里,母亲说:“今年稻要卖掉几百斤。”我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卖?”母亲笑道:“今年增产了,留多了自己也吃不完,粮价高,卖些能赚不少钱。”放下电话,感慨万千。

  在记忆里,稻对于我的家庭总是那样的宝贵。儿时食不果腹,岂敢卖稻?少时因求学和家用之需,才挤出点口粮来卖。渐渐地,吃穿用度不愁了,还总是想多留余粮。如今,母亲卖稻,不是迫于生计,乃因生产粮食能多赚钱。

  事实上,在广袤农村大地上,发生的变化更深更广。曾被抛荒的田地里,如今春华秋实,处处生机;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农民工每年挣回了超过当地财政的巨额收入。楼房拔地而起,家境日见殷实,经年不回乡的游子,常生“近乡情更怯”,不敢认故乡之感。

  山村的路,水乡的桥,山乡巨变的背后,是日益增多的求新求变的“新农民”。他们不仅改变着家园的面貌,更改变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代新人的,是农民工进城这一历史进程。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考察中国农村现状时曾不无忧心地写道:“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中国农村问题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历朝历代的农民都处于贫困状态,更在于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不改变,农民就看不到摆脱贫困的希望。而今,祖祖辈辈只能靠土地谋生的农民,走进城市,走向市场,形成了乡土中国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城乡生活的转换间,这些“新农民”不经意中已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城市不仅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也更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他们之中,有的人已然成为发家致富的“小能人”,回乡办起工厂、企业;有的人熟练地掌握一技之长,在家乡找到更适合于自己发展的空间。即使回乡务农的农民,也已今非昔比。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造福了乡村,造福了农民,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不可否认,乡土的变化,与城市的飞速发展相比,还不在一个层面上;乡村的改变,还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但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终于在我们这个时代破题,而且道路越走越宽广。亿万农民代代渴求的幸福,从未这般真切地展现出来。我们坚信,只要继续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去认识和实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就能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看到,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变化更加深远、更加喜人。物阜民丰、百业兴旺的小康生活,一定可以成为灿烂现实。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7日 第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