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毕淑敏谈新作《女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05:1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白兰

  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继《红处方》、《血玲珑》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热点的作品之后,首次将目光投向了底层人物———普通女工,关注她们在时代大潮下的命运,在小人物的悲欢中提炼生命的精华,长篇小说《女工》(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被媒体评论为一部平凡而充满色彩的生活秀!

  在《女工》一书中,作者描写了主人公浦小提———一个养猪工人的女儿,从小学到中学,经历了“文革”浩劫,分配到工厂当普通女工,随后经历婚姻失败,最后下岗做起家庭服务员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内心坚强善良,对待生活和命运淡然从容的女性。笔者就此书采访了毕淑敏。

  笔者:在改革开放后,我们对下岗女工很多都是抱以同情,您为什么把笔触瞄向了她们?

  毕淑敏:其实也不是很突然,作品的出版会是在一个很突然的时间里,但是书的种子在作家心里早已埋下了。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28岁以前,是在西藏阿里雪山上度过的。28岁那年我转业回到北京,分到一家工厂,在卫生所当所长,我家就在工厂厂区的宿舍里面,周围都是男工女工,可能因为自己是个医生,很多女工有病都会来找我,也会谈到她们的经历以及各种各样的故事,所以这十几年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后来成了作家,就一直想把她们的故事写出来,因为她们真是活灵灵地站在我面前,在某种程度上会觉得我是她们的姐妹,也是她们的一员。

  笔者:这本书出版前在晨报连载就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一点您想到了吗?

  毕淑敏:这点我真的没想到,作家写作时很多是不得不吐的那种感受,只有那些真正感动了作家的人和事,才会在笔下流露出来。

  当我写她们的时候,我真的没想读者会不会喜欢劳动人民的故事,或者女工是因为她们下岗了才成为被人们频频提起的话题。现在这好像也不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也许慢慢把她们淡忘了,但是在我的心里,那些女工是永不褪色的。

  笔者:我们现在的图书市场,很多女性作家过多的流于身体写作,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您为什么偏偏写这样一个平凡的人物?

  毕淑敏:其实我写的时候真的没想这么多,没想去逆潮流而动,我多年写作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定是我想写的,一定是曾经感动过我的。

  我有种想把它们传达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的愿望。我不会注重现在流行什么题材或者要赢得关注。我不敢说一点都没有,但真的不是我考虑的方向。

  笔者:也许我们当中就有生活中的小提,这个群体不是一个两个,在故事的编织中您是否觉得小提就是您认识的一个人?

  毕淑敏:我写作也很多年头了,可能开始时真的用原型临摹一样的去写,去丰富。但现在经验丰富了,有更多的是想象了。其实在我生活里没有一个小提这样的人物,可是我又会觉得,好象我又认识这样的一个人。这个写作很有意思,我觉得好象有个女工的简历摆在我面前,我只要如实的按照她的经历写,这个人就好象跟我认识很久了。

  笔者:如果在七八十年代,说起女工我们会想到穿着工装裤,戴着帽子,穿着劳动布的衣服,夹着饭盒,那印象很深刻,在现在人的眼里,这两个字又会带给人什么样的形象呢?

  毕淑敏:现在大城市更多的是服务行业,也不再是个工业的基地了,从这个角度,女工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更多的好像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代的名词,总是说下岗女工,好像所有的女工都是这样的结果,即便没有了女工这样的称呼,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她们的存在,她们的情感世界是什么样的?她们的命运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她们如何面对今后的道路?在我对她们了解后我深深地挂念她们。

  笔者:对于这样的群体,是否也是因为经济的困难,使她们放弃了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在这一点您的小提是一个什么样的下岗女工?

  毕淑敏:我觉得下岗女工作为历史的一部分,她们大都选择了沉默,不仅在这样的情感世界里,她们好像很少发出声音,始终是在以一个坚忍的态度面对生活。她们是妻子,母亲,女儿,身上有很沉的担子,社会进程重要的领域她们退出了,面对这样的困境她们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也会思索和挣扎。有的人想发出声音,有些人沉默着走,我作为一个作家,我会关注前卫的人,也会看到社会最基础的存在的群体,她们背负着担子,却继续走完自己的道路。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把她们写出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9月27日 第七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