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差生”是如何产生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08:37 沈阳晚报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为自己的孩子和学生成绩差而焦急,还有很多孩子,由最初的学习差,越走越远,最后竟成为“问题少年”,甚至走上歧途。“差生”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如何认识“差生”、帮助“差生”应引起社会更多关注。教育失当产生“差生”

  长期以来,在众多人的眼中,学习困难、成绩不良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一份来自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学习不良的比例约为20%左右,初中学习不良学生的比例在25%以上。

  郑州市12中的席坤老师认为,现行的一些不适当或不合理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业不良的学生比率增加的一个原因,有不少“差生”起初只是纪律差或单科成绩差,而有的教师或方法简单粗暴、或教学枯燥无味,长此以往,造成了这部分学生厌学和成绩下降。而且“差生”在教师、同学的眼里往往是“嫌弃儿”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如果这时学生沾染不良社会风气,就会由学习“单差”变“双差”,进而出现其它问题。

  在郑州市工读学校,记者采访了一位袁姓男孩,他起初在一所普通中学只是一名纪律差的调皮学生,学习成绩并不差。由于课堂上常挨粉笔头砸,常被罚站在讲台上,老师写黑板时,他就对同学作怪样。他说:“反正老师烦我,我也烦他们,就跟他们对着干。”老师惩罚、同学嘲笑使他对学校和课堂更加反感、自卑,敌对情绪严重,最后被送到了工读学校。

  郑州市工读学校的一份学生情况分析表明,100%的“问题学生”都有逃学史。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旷课、逃学列为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之首,足以说明这类问题的严重性与危害性。郑州市一位重点学校的校长说:“当学校和教育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时,就是教育出现了问题。”“问题学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

  郑州市工读学校来自登封市农村的小赵向记者诉说:“父母离婚后,我就没人管了,不想上学,上课不认真听,老师就让我站在黑板前的凳子上亮相,面子一点都没有了。我也无所谓了,整天跟老师作对,和同学打架。”

  还有的孩子是被家长“望子成龙”等错误教育思想推向“差生”行列的。郑州市22中学有一个学生的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不是关心他,帮助他排除困难,而是非打即骂,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严重抵触情绪。逃学、进网吧成了孩子逃避的办法。老师多次上门家访纠正家长的教育方法,才使这个学生重返家庭和学校。

  “差生”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郑州市工读学校校长夏启超分析,“问题家庭”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有30%的“问题学生”来自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这些孩子往往心理敏感脆弱,要么是父母都不管孩子,要么是都争着给钱娇惯孩子;第二类是父母忙于做生意或外出工作,把孩子交由祖父母管理;第三类是家庭教育不当,经常训斥,打骂,造成孩子叛逆心理,或完全相反,溺爱造成孩子贪图享受,怕苦怕累,二者都表现为厌学。“差生”现象也是社会综合问题

  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差生”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

  多年从事中外教育理论研究的河南省教育学院教授荆建华认为,“差生”现象是社会综合问题的反映。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本身就带有偏见,由于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现状、思想教育的缺陷、家长的过高期望以及社会上消极因素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等综合因素,部分学习差的学生就容易出现多种问题。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直线上升,与忽视对这类学生的教育不无关系。

  针对“差生”现象给教育带来的新课题,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郑州市22中教师吴玲用爱换取学生上进信心的成功做法给人很多启示。她有句名言:当学生看起来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

  河南省实验中学徐桂荣老师认为,老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负担,并鼓励学生自己战胜困难,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夏启超说,对于有明显缺点的学生,更要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教师还应当发挥班集体的作用,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融于集体之中,与集体一道前进。而那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或以各种理由把他们往外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新华社记者郭久辉单纯刚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