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9月底大限已到 全国第四次统一着装整顿犹未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17:59 新华网

  编者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国办发〔2003〕104号)的要求,2004年3月21日,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实施意见。

  整顿范围包括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及人员;经国务院批准着装的,部门擅自扩大着装范围的人员;凡统一配发与国务院批准的统一制式服装颜色、式样雷同的行业标志服或工作服的行业及人员。

  实施步骤包括准备和发动阶段(2004年4月底以前);自查自纠阶段(2004年6月底以前);检查抽查阶段(2004年9月底以前);总结报告阶段(2004年10月底以前)。

  屈指数来,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四次整顿统一着装。9月底结束的大限已到,人们最关心的是此次整顿会不会像前三次一样虎头蛇尾呢?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各地的整顿工作发展并不平衡,有的雷厉风行,有的却还在等待观望,有的甚至还在积极沟通以寻求变通。更值得注意的是,统一着装批准权限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均无权批准,而有的地方的整顿办却擅自决定在整顿之列的行政执法部门制服脱不脱以及怎样脱。上述消极做法明显有碍于政令的畅通,不利于维护国务院的权威。

  对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来说,长期着装而今要脱装,暂时想不通是可以理解的。先前着装执法而今便服执法,在实际工作中遭遇一些以前从未遇到的困难,恐怕也在所难免。但这些都不足以成为继续着装的理由,更不应当成为拒不执行国务院有关整顿工作要求的理由。一些人对制服恋恋不舍,是不是存在把制服等同权威的认识误区?在内心深处有没有特权思想在作怪?是不是对脱去制服后如何执法尚未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在一定意义上,国务院此次着装整顿工作,可以视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为民、依法行政、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顺应民心、顺应潮流之举。而此次着装整顿工作的实际成效如何,既是对地方各级政府能不能不折不扣地贯彻国务院有关要求的考验,更是对行政执法部门能不能以此为契机实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转型的考验。

  湖南:基本上无条件脱装

  本刊记者 刘璐璐

  黑车肆意进火车站拉客,穿制服的人就在一旁放哨,杂牌军混在正规军中狐假虎威!家住长沙雍景园的宋彦女士对这一情景耿耿于怀。制服的泛滥,使公权变成满足私欲的绿色通道。>去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重申统一着装的批准权限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均无权批准,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这就意味着法规许可的14个部门必须进行统一着装,没有列入许可范围内的应一律视为被禁止统一着装。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行政法博导石柏林说。

  记者从湖南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办公室了解到,目前,湖南已基本上无条件脱装。

  然而,整顿过程也难逃一波三折。开始,城管、质监、交通三个重灾区对此议论纷纷。因为一些老思想在作怪,老习惯在束缚。湖南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范楚蓉说。

  统一着装后,一些部门的工作面临暂时的困难。长沙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党委书记吴念公对记者无奈地说: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管理人员执法如果不穿制服,只是举证拦截违章车辆,经常会被驾驶员当作劫车的路匪而拒不停车。

  长沙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副支队长赵建军总结多年城管工作经验后认为,行政执法人员穿不穿制服给百姓造成的心理影响是不同的,人们普遍觉得执法就要穿制服,所以在一些大型活动中,如果城管人员只是着便衣出示执法证,将很难管理混乱的局面。赵建军说,对于一些软执行的行政部门,制服的公权力是执法工作顺利进行的一颗定心丸,这也成为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在地方争取特批,挤进着装行列的原因之一。

  从穿衣执法到亮证执法是行政执法一个重要转变,在着装整顿后的一段时间里,管理与被管理的双方都将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渐进,执法部门要学会用心来执法,在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湖南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的牵头人,湖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良田说。

  广东:两部门暂缓脱装到何时

  本刊记者 彭勇 吴俊

  某县级市烟草系统有正式职工100余人,全部配发制服。每人每年发春秋装、夏装各一套,每两年发毛料冬装一套,平均每人每年置装费约800元,全部由公家掏腰包。也就是说,地方财政每年要为此支出约8万元。全国烟草系统约50万名职工,即使只有一半人着装,财政开支也要2亿元。>着装整顿将为国家节省相当大的一笔开支。既然着装整顿于国于民都有莫大好处,为何国务院三令五申,依然有人顶风行事?难点究竟在哪里?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精神,广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从今年5月起,不再穿制服。支队长廖翔达坦言,脱下制服确给劳监支队的执法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他说,制服的好处在于对不法分子有震慑力,能体现出执法的力度与刚性,同时也有利于队伍的统一管理和工作规范。

  与劳监部门深有同感的还有城管部门。广州不少一线城管执法人员都告诉记者,如果脱装,将大大增加城管执法的工作压力。城管一线执法人员从事的工作冲突性较强,尤其是拆除违章建筑等工作,如果不穿制服,工作难度很大。还有城管执法人员提出,统一着装可以标明执法人员的真实身份,也有利于百姓进行监督。

  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9月1日之后,广州市城管和交通部门都表示将暂缓脱制服。尽管广东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办公室已作出明确要求:凡不符合国务院批准的着装单位和人员,9月1日前必须全部脱下制服。

  有关人员对此作出解释:广州作为全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其特殊的背景。1987年,广州城管建立,当时广州城管并没有将着装问题上报国务院批准,而是向省、市政府递交报告,经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城管统一着豆绿色制服,并申请了服装专利。如果真的让城管部门在一朝之内全部脱下制服,便装执法,广州有可能会遭遇混乱。因此2003年国务院再次要求对统一着装进行整顿时,广州城管系统和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决定暂缓摘帽,等待省、市政府和中央沟通的最后结果。>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执法部门都会遭遇这种尴尬。在国务院办公厅要求进行着装整顿的知识产权、物价执法、环保执法、司法公证、水政执法、劳动监察、质量技术监督、林业执法、盐业执法、屠宰管理等相当多的部门便装执法也很顺畅。

  江苏:一线执法人员想不通

  本刊记者 奚彬

  脱掉大盖帽,将迫使行政执法人员将自己摆到与执法对象平等的位置。江苏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办公室成员、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副处长胡建军的话一语道破天机。

  的确,政府是法律的维护者,绝大多数政府部门都有着行政执法的职能和任务。如果按照传统行政理念,执法必衣,姑且不谈这会给财政造成多大的压力,挤占多少本可以用于国计民生的财政资金,光是如此庞大的大盖帽军团游走于大街小巷,就令人毛骨悚然。

  2004年6月,根据全国整顿统一着装和公安部、江苏省政府有关要求,江苏省公安厅先后4次组织人员,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连云港等地警服三乱情况进行了暗访摸底。截至9月上旬,全省公安机关共查处、收缴仿制警服2.9万套件,折价超过70万元。>江苏省雷厉风行、不打折扣的统一着装整顿,得到了普通百姓的热烈欢迎。但是,在一片欢呼赞扬声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不和谐音符。脱装后的一些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力度有所减弱,在一些地区、部门和行业,执法对象与执法人员的争执与纠纷也略显增多之势。在南京,一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员遭到个别执法对象面对面的嘲讽:你们的皮被扒了,你们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了!

  交通系统是这次统一着装整顿中受到冲击最为惨烈的部门之一。江苏省交通厅法规处处长高锦安介绍说,江苏省交通系统有行政执法权的工作人员约1.8万,来自路政、运政、航政、乡镇交管所、事业性收费站等众多部门。而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统一着装范围,交通部门只有内河港务监督工作人员可以统一着装。这意味着,至少1.5万人必须脱装。说实话,对于国务院办公厅的这一决定,我们系统内许多人,尤其是基层一线执法人员想不通。批准一线从事动态执法的交通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的呼声在交通系统日益高涨。

  高锦安介绍说,交通执法的特性决定了多数情况下,执法者与执法对象都处于动态之中,脱装后的交通执法人员身份都无法被快速识别,执法对象也无法对配合执法做出反应。另外,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2004年6月20日全国统一开展的治理公路超限超载专项行动,其执法力度已经因脱装而明显减小。脱装后的20天里,江苏省政府核定的100多个本该24小时有人值守的治超检查点,50%以上因为无统一着装的执法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而出现夜间放羊现象。与此同时,全省道路运输市场规费征收稽查力度明显下降。许多交通执法人员也感觉执法环境趋于恶化,严肃认真执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挫伤。

  是否批准交通一线执法人员统一着装,我不便置评。胡建军说,事实上,许多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都因这次统一着装整顿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仔细考量这些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受影响的原因就会发现,其实这一切正是由于在过去的行政执法中,有效率但不讲程序,有服从但漠视权利造成的。现在一些行政执法者感觉执法难了、效率低了,其实正是因为大盖帽没了,官服脱了,执法对象感觉与执法者平等了,对执法者依法行政的要求也高了,执法越来越执法为民了。在这样的形势下,行政执法者再不尽快改变自己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再不尽快在新的执法格局下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只能被行政执法变革的需要和潮流所淘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些政府部门行政执法绩效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范围里、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是法治社会建设中必须而且应该支付的成本和代价。>

  黑龙江:脱装与着装之辩

  本刊记者 高淑华 颜秉光

  在整顿统一着装工作中,交通管理、城市管理两部门反应最为强烈。他们不赞成脱装的理由,一是着装历史长,二是着装人数多,三是工作中确有困难。黑龙江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办公室成员、黑龙江省财政厅行政政法处副处长石彦春告诉记者。

  为此,记者以这两大行政执法部门着装还是脱装为辩题,组织一场辩论赛。正方由黑龙江省整顿统一着装工作办公室成员、哈工大经济系教授韩福才、外企工作人员董欣、市民李宁组成,分别担任正方一、二、三、四辩手;反方则由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马柏成、黑龙江省交通厅法规处处长马英林、交管工作人员李直、城管队员凌军组成,分别担任反方一、二、三、四辩手。作为主持人的记者,宣布辩论赛开始──

  正方观点: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12月下发了关于整顿统一着装的通知,重申只有国务院批准的14个部门才能统一着装,其余执法部门必须在2004年9月底前脱装。

  反方观点:任何政策的制定都要依托于实事求是。对于交管人员和城管队员来说,脱装会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他们面对的是流动的车辆和商贩,查处违法行为的概率高、对抗性强。没有明显制服的工作人员在车流和人流中执法,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正方一辩:现在全国各地乱着装现象十分普遍,乱民、扰民现象时有发生。制服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和符号,是不允许随意穿着的。只有国务院才具有统一着装的批准权限,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均无权批准。

  反方一辩:可经国务院批准的14类统一着装部门及行业是1992年的事。12年后的今天,当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道路利用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不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加以修改、完善此项规定,不但是对基层工作困难程度的视而不见,而且也有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之嫌疑。

  正方二辩:国务院如今再掀整顿着装风暴是从宏观上把握的,维护统一着装的严肃性,节省财政开支,阻塞某些部门官员权力寻租通道。更重要的是,它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在提倡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今天,我方有理由相信,脱下制服的执法人员,能尽快地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主动提高文明执法、依法执法、秉公执法的水平。这不仅要求执法者提高素质,同时也要求百姓学法、懂法、守法,从而增强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反方二辩:对方观点的前提是,大多数人都知法、懂法、守法。如果你了解交管人员和城管队员现在的工作对象和性质,你就不会如此振振有词了。对于交管人员来说,面对的是高速行驶的车辆和为了利益超限超载的司机;城管队员则面对流动性较大、靠马路混饭吃的小商小贩。我们执法如果没有一定的权威做靠山,实在难以震慑他们。

  正方三辩:对方的逻辑就是,借助大盖帽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力和威严,让人们产生敬畏心理从而心惊气短?我方认为,国家不仅要摘掉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头上的大盖帽,更要彻底根除他们心中的大盖帽情节和脑中的特权思想。

  反方三辩:国家让我们脱装,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说我们着装混乱,而且最怕与99式警服雷同。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国家一声令下,全国一个颜色、样式,不就统一了?

  正方四辩:国务院清理整顿统一着装的文件精神绝不允许打折扣。具体到城管、交管人员,也应该做执行政令的模范。尽管当前执法环境确实恶劣、不着装执法很可能增加执法难度,但国务院的文件精神我们必须贯彻执行。>反方四辩:不是我方赖着不脱,实在事出有因。深圳的交管人员脱装后,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基本告停。黑龙江的数位交管人员在拦截超载车辆时,险些被撞。哈尔滨的城管人员在夜晚拦截拉运残土的车辆时,司机大摇大摆冲了过去。理由只有一个:司机认的是制服,尤其夜晚看不清标志,担心是车匪路霸,不敢停车。发生数起事件后,执法人员只好白天脱晚上穿。

  正方总结:目前交通部已经下发规定,对于一线交管人员,在全国治理整顿超限超载工作的三年内,暂缓脱装,但不能戴有国徽的大盖帽和肩章、臂章。一句话:克服困难,必须脱装!

  反方总结:我方认为对于流动性、对抗性较强,且有一定危险的部门,应允许着装,比如一线的交管、城管;对于与固定的企事业单位打交道的部门,则无必要着装,比如税务、工商。

  主持人总结:关于交管人员和城管队员着装还是脱装的问题,正方和反方都阐述得十分精辟。究竟穿还是脱,相信有关部门在观看辩论赛后自有公断。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