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夏文娟背影中的温情社会奠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05:33 人民网-江南时报

  南京 伍里川

  在刘亮又一次处于漩涡之中,又一次感到温情社会的遥远的时候,我想起几十天前我的那篇评论《让刘亮退出X舞台》。这个舞台每时每刻都存在,只是每时每刻人来人往的状况不同。

  “夏文娟嫁人求学”报道的主人公夏文娟似乎注定要成为刘亮的一面镜子。在完成“新闻任务”,特别是满足了人们的道义观望之后,夏文娟在南京这座城市的“失语”已有10余天了。其实,除了所处漩涡的大小不同外,夏文娟拥有和刘亮差不多的再炒作理由,因为夏文娟是国内首例最后放弃了“嫁人承诺”的新闻人物———这是一个不亚于刘亮做代言人的“由头”。

  总是习惯于把“炒作”这个词套到各种我们所不了解真相的事物的身上,总是以为每个表现方式接近的事物都具有相似的性质,这就是作出“嫁人求学”选择的吉林女孩夏文娟一开始就面临的人文环境,这个环境是狭隘的、神经质的。

  正是由于处于这一环境,“夏文娟嫁人求学”被相当范围内的舆论毫不客气地拴到一条绳索上,这条绳索上已经有了很多事件,如嫁人求留学、卖身求学和直截了当想通过傍大款、靠富婆求得某个重大目标的实现……这一类新闻被许多人不由分说地当作一种参照:因为这类事件是一类的,所以夏文娟也必是这一类的,不会有更好的解释。我的身边就有人对这件事发表过类似的看法———大部分批评者在目标上基本达成了一致,不是成为坚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卫道士,就是打不着边际的空靶。

  放弃“嫁人承诺”,很可能授人以柄:炒作成功,立马改口。但我知道,这是一种更狭隘的强词,自始至终,夏文娟的最终目的都只是上大学,而不是嫁人。这也应当是她获得社会多方面资助、摆脱困境的重要吸引力。我相信绝大多数捐助者也不会把娶夏文娟当作捐助的条件。《城市晚报》8月25日报道说,市民刘先生代表妻子来到报社,给夏文娟送来5000元钱。刘先生说,他的妻子看到关于夏文娟的报道后,感动得哭了。

  夏文娟被抬上了一个无形而又有情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别人的命运”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单元的困窘被关注出无限的“吸引力”,消除狭隘,远离冷漠,荣辱与共。夏文娟带着温情社会的体温走进梦想中的校园后又进入沉默,沉默意味着一个关乎个人也关乎社会的梦如约启动了,这比什么猜测和旁观都有说服力。

  “嫁人承诺”的放弃并非是一种不义,相反,这代表着她个人目标的成熟化,和社会道义环境宽容度的增加。这种放弃,正是我们的期望———在感动穿越的空间,社会不再是一个无谓的混沌体,而是经脉相连的人性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意味着哪个舞台的营造,也不意味着商业利益对人的生活的重组可以永无止境。夏文娟放弃了一个不义的承诺,暗示着她对再炒作的厌恶。夏文娟脱离了刘亮式的惊慌。刘亮也许可以一次次度过惊魂一刻,但是,对温情社会基础的削弱却不可挽回。

  这一刻,刘亮如何面对警方“刘亮已与小姐谈好价钱”的说法?但温情社会的奠基已从夏文娟对一个事件属性的理性判断中得到了支持力。

  《江南时报》 (2004年09月28日 第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