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戏会友 传承创新(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05: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以戏会友 传承创新(图)
“相约花戏楼”节目现场。

  刘皖

  一个戏曲栏目,承载着传播中国戏曲文化的重任。安徽电视台开办5年的“相约花戏楼”栏目,以其雅俗共赏、传承创新的特性,为众多戏曲爱好者搭建了交流提高的平台。

  “花戏楼”原是安徽亳州的一处古迹,为清康熙十五年晋陕药商所建。这座舞榭歌台到处雕梁画栋,雕的多是三国戏文。此处原为山陕会馆,南来北往的药材商人打尖歇息,都爱聚在这里看戏。有画瞧,有戏听,时间长了,人们称此为“花戏楼”。5年前安徽电视台推出戏曲栏目时,便以“花戏楼”名之。

  起初的“花戏楼”栏目,主要任务是播戏,偶尔也搞一些晚会。改名“相约花戏楼”后,则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既保留了原有的戏曲特色,又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尤其是强化了栏目与观众的互动性,广邀戏迷与戏曲约会,通过“相约花戏楼”这个窗口,释放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活力与魅力。

  该栏目以本省生产的黄梅戏为主打,兼顾推介其他戏曲品种,立足安徽,辐射全国。在推介黄梅戏的同时,整合全国的戏曲资源,介绍全国优秀剧种和代表性人物以及有关戏曲方面的活动。“相约花戏楼”分背景介绍,名家表演,新人推介,戏迷打擂,专家访谈等多个板块,将栏目定位在普通人的戏曲欣赏和参与之中,充分展示名家风采,巧妙穿插戏曲文化知识,极力将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融为一体,以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以戏会友,共同提高是栏目的目标和宗旨。“相约花戏楼”目前已介绍了数十种地方戏曲剧种,李维康、于魁智、尚长荣、孙毓敏、李胜素等国内百余位名家在此登台,1000多名戏迷上台打擂。各地的音乐、舞蹈、曲艺名家也常登“楼”献艺。

  从开栏迄今,“相约花戏楼”不断探索戏曲文化与电视艺术的交融之道。追求个性化板块设计,节目常变常新,将新闻手段运用到栏目中。近来,“相约花戏楼”还尝试走出演播室,将舞台搭在城乡工矿,社区军营,与戏曲爱好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安徽戏曲人才众多,爱好者广泛。将舞台搭在老百姓家门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增加栏目的亲和力,不光是运作方式的改变,也使文艺贴近了生活、贴近了群众。尤其是以城市社区、街道、剧社为单位的现场对抗赛,有声有色,热闹异常,让群众过足了戏瘾,享受到戏曲艺术所带来的快乐。而栏目制作组也从中体会到戏曲在民间的旺盛生命力。

  传统戏曲要吸引观众,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在不改变戏曲内核的基础上,用时尚化的手段为传统戏曲注入活力,进行变革创新,使其兼容传统与现代,也是“相约花戏楼”始终努力的方向。从节目内容的设定,节目程序的编排,戏曲唱段的选择,到对戏迷的台上台下辅导,剧组坚守自己的艺术见解,继承传统戏曲精华的同时,又与时俱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让节目好听好看好学。

  “相约花戏楼”还坚持邀请戏曲名角为新人配戏、说戏,为戏迷提供展示所长的机会和舞台,并成立了戏迷俱乐部,每月活动两次,经常组织戏迷与名家面对面交流;请专业人员传授戏曲知识,请专业乐队为戏迷伴奏。目前已吸引了全国数千戏迷。

  五年风雨历程,五年精心打磨。“相约花戏楼”已连续四届获得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优秀栏目奖,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一等奖等,也是安徽省电视节目的重点栏目之一。不少人评价“相约花戏楼”:利用现代电视传媒手段表现传统戏曲,自然流畅;以安徽戏曲资源为主,同时兼顾外省剧种,眼界开阔,成就不俗。更有人认为“相约花戏楼”起到了挽留戏曲、挽留作品、挽留观众的作用。

  “相约花戏楼”刚刚5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切都在探索与尝试之中。比如如何既保持个性,又能雅俗共赏?如何既有娱乐,又有戏剧悬念?如何保持传统戏曲的精华,又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求得电视戏曲栏目的更好发展?然而剧组的追求肯定不会改变:传扬民族艺术精华,让观众喜欢“花戏楼”,让更多的戏迷与“花戏楼”有约。

  《人民日报》 (2004年09月28日 第十六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