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江两个千年古镇的对话 复兴古镇该走哪条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11:11 新华网

  新华网浙江频道9月28日电作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浙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古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历史文化意识的增强,古镇的保护和开发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日前,记者走访了我省两个都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镇:一个是曾经有“江南名镇之首”桂冠的塘栖;一个是曾经有“千年大运河,百年小上海”美誉的新市。前者曾经历过“填河造街”拆古镇的岁月,而如今又开始谋划恢复古镇风貌;而后者在推进旧城改造的同时,也正在为如何保护古镇绞尽脑汁。两大古镇传递的不同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的激情与烦恼——

  多有多的烦恼 少有少的感叹

  湖州的新市至今还存有水乡古镇风味:河道、小桥、码头……电影《林家铺子》所拍摄的镜头都还保存着。尽管已经拆了不少古建筑,但是,该镇还有许多老房子,主体呈现着古镇的风貌。

  但是,老房子多了也有烦恼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新市大多数老建筑内的守望者,大都年龄在60岁以上,有的是老夫妻两人,有的则已成孤身一人。显然,他们平时的生活主要得靠自己,而他们的下一代则嫌老建筑一般都没有卫生设备,居住环境较差,早已搬向新楼。

  有些老建筑内也有年轻人,主要是还买不起商品房的住户。蒋家弄12号的钱先生、南昌街30号的王先生,住的是祖传私房。他们说:“本来老房子的居住质量就差,而房屋老化后,大额的维修经费更承担不起。所以,我们不少人都盼望着旧城改造。”

  新市的新北路地段,正在进行旧城改造,拆了不少历史建筑,虽然有不少人感到惋惜,但没有人表示反对。在现场采访,许多人认为:这是政府为市民改善居住条件。

  新市镇党委书记杨卫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北路旧城改造,得到了90%以上市民的支持。”当记者提及古建筑的保护时,杨卫东明确告诉记者:“除了已划定的保护区外,其余的老建筑已不再考虑保护。”

  与新市完全不同的是:杭州的塘栖则正在谋划修复古镇,但是,该镇目前还存在的古建筑实在是不多了。据塘栖的同志介绍,最初塘栖拆古镇,也曾得到市民的拥护。

  有“江南名镇之首”美誉的塘栖,曾经像一个大庄园:汽车只能停在古镇的门外,镇内河道交错,到处可见石拱桥,河道两旁的古老过街楼展现出一派水乡古镇风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镇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出行难,填了河道成大街,拆了过街楼改新楼。汽车、自行车可以在镇内畅通,新楼的居住条件又胜过老楼。所以,当时的塘栖人都很拥护政府的这些举措。

  塘栖镇党委委员胡德高说:“今天,我们塘栖早已实现了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此基础上,镇里的居民们对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恢复古镇风貌,延续古镇文脉,也就成了市民的呼声。政府自然要考虑人民的呼声,因此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下拟订了修复古镇的近期方案。”

  当然,塘栖要完全恢复原来的古镇已不太可能,所以,胡德高不禁流露了这样的感叹:“当初,要是有一个高明的领导,能高瞻远瞩地将塘栖镇的建设引向新辟地段,把古镇原汁原貌地保护下来,那真是功德无量啊!”

  藏在“抽屉”里还是放在“展台”上

  古镇保护与古镇开发是两码事,不开发不等于不保护。新市镇党委书记杨卫东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如果将古建筑、古镇视为一个宝物,那么,我们是将宝物珍藏在抽屉里;乌镇则是将其放在展台上,让大家看。如果单就保护的角度看,可能还是我们的举措更有利于保护。”

  在采访中,记者也的确领略了新市依靠镇的财力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西河口是新市的两个古镇保护区之一(另一个在觉海寺),水乡古镇的风貌不亚于乌镇,而房屋的古朴更是乌镇所不具有的。但是,由于古镇还在“抽屉”里,所以来新市旅游的人便不多,西河口河道两岸的老房子主要是民宅,商铺很少。

  西河口南端,是电影《林家铺子》的取景处,今天,这里出现了一爿卖字画、工艺品的小店,挂着“林家铺子”的招牌。店主洪继清向记者介绍说:“小店的房子原是私房,由于房屋破败,房主无力修复,新市镇政府便为房主置换了房屋。以后,镇政府又出资金修复了这座老建筑,并将房屋提供给我开店,由于游客少,生意差,镇政府不要求我支付房租。”

  老房子大多数不属于文物,文物部门自然不会下拨专项保护资金,而镇政府用自己的财力保护下来的老房子又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所以,新市把古镇保护区划得较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新市,记者还采集到了乌镇的信息——这些天,新市一些市民议论着这样一件事——在新北路改造中,桐乡的乌镇买走了一幢新市的老字号建筑——“费同新酱园”。

  乌镇人的这一市场举动,似乎在告诉新市人——只有把古镇放到“展台”上去,才能拥有保护古镇的雄厚实力;否则保护的路将越走越窄。

  在新市,记者曾询问居住在老房子内的老人们:“你们百年以后,下一代将如何处置这些祖传私房?”许多人的回答都是——“不知道”。南昌路91号住着的朱大爷已是耄耋之年,老伴前些年去世了,他一个人住在自己的老房子中。说到百年后下一代如何处理祖上房产,他说:“他们可以低价卖掉,低价租掉。如果镇里的居民不要,外来的农民总会要的。”住在南昌路89号的是朱大爷的弟弟。他插话说:“也可以送掉。”新市的老房子如此不值钱,而乌镇、周庄则通过开发,使许多老宅摇身一变成了商铺,红火的生意大大提升了老房子的商业价值。

  在杭州的塘栖采访,记者注意到,虽然修复塘栖古镇风貌还只是一个纸上计划,但是,塘栖已经成立了有镇委书记、镇长等9人组成的水乡古镇修复开发领导小组,表明塘栖刚提出修复古镇,就已经将开发联系在一起。

  作为塘栖镇水乡古镇修复开发领导小组成员的胡德高说:“古镇风貌其实是古镇的一种独特资源,开发这项资源将造福古镇人民,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乌镇、周庄都有这方面的成功探索。当然,保护是第一位的,保住了古镇资源,即使我们这一代开发得不够理想,下一代还可以继续尝试。”看来,塘栖镇已铁了心,要把日后修复的古镇放到“展台”上去。但是,在谈到古镇的修复计划时,胡德高不禁又发了一个感叹:“近几年,我们塘栖拆了不少古建筑,要是当初能将这些拆除的古建筑都存放起来,现在修复古镇就容易多了!”

  古镇复兴该走哪一条道路

  在新市采访,记者获悉,新市倒真的有一个存放古建筑的大仓库。据当地一位古建筑设计专家韦秀程介绍,这个数万平方米的大仓库,里面堆满了近几年来旧城改造拆除的古建筑精华:雕花牛腿、雕花梁柱、花窗、砖雕……光是旧的瓦片就有50万至60万张。

  储备老建筑的仓库都满了!所以,对新市的“费同新酱园”流向乌镇,记者也就容易理解了。

  看来,新市真正放在“抽屉”里的宝物,还是这批古建筑。而这种存放方式表明:新市镇的决策者在推进旧城改造的同时,还对以后的古镇复兴作了准备。

  当然,要让这批“抽屉”里古建筑重回古镇大地,全面提升新市的古镇风貌,仅仅靠镇政府的财力,是难以承担的。据韦秀程介绍,新市镇也想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来保护和开发古镇,但是,谈了多个企业,都不成功。

  其实,企业是要讲经济效益的,没有钱赚,他们自然不想干。韦秀程说:“现在是要看有没有企业愿意做好事,资助我们保古镇。”

  新市镇党委书记杨卫东在谈及古镇开发时,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时机还不成熟”。古镇新市还将等待。

  杭州的塘栖虽然存世的古建筑已经很少,也没有储存过去已拆掉的历史建筑,但是,塘栖镇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古镇人民的呼声中,已开始着手谋划修复古镇的蓝图。

  余杭区政府已给塘栖下拨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目前,塘栖对古镇资源的全面普查已经结束,并接连召开了镇内、镇外两个大范围的征求建议会,同时,还花钱在报纸上刊出了征求建议的广告。

  目前,该镇党委、政府拟订的《塘栖水乡古镇风貌修复一揽子方案》已经送呈余杭区委、区政府。据悉,光是近期的目标方案就需要资金5000万元。显然,仅靠一镇的财力也是无法承担的。

  胡德高认为:“古镇的保护是政府的职责;古镇的开发可以搞招商引资。”塘栖的一位文化人说得更明确:“企业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但是,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不能把保护完全寄托在企业的做善事上。古镇的保护是各级政府的职责,这次塘栖能够推出修复古镇的大手笔,主要是这项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新市银都大酒店总经理夏新民认为:“我们新市镇对古镇作了力所能及的保护,划定了保护区,不少拆掉的古建筑也储备了起来。但是,古镇保护离不开开发,乌镇开发之前,还不如我们新市,后来,他们在桐乡市的重视下投入了很大的保护资金,才获得了成功的开发,不仅发展了经济,也保护了古镇、发展了古镇。政府在保护古镇时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赚钱环境,企业自然不会放弃赚钱的机会。”

  虽然,新市和塘栖,这两个千年古镇传递出的信息不同,但是,里面却含有相同的声音——古镇是一个“宝库”,古镇急盼保护,古镇的保护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来源::浙江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