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怀念旧时满街兔儿爷的中秋节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8日14:40 中国新闻网

  舒乙先生,老舍先生的长子。1935年生,满族,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笔者: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您怎么看这些传统的节日与我们的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之间的关系呢?

  舒乙:很多民族把传统节日当做非常重要的活动,通过许多很有意思的形式来演绎自己民族的文化精神。假如没有特殊的形式,就没有区别于日常生活的标志物。而节日恰好是这样一种形式,跟日常生活区别开,才显得更突出、格外有意思一些。

  比如中秋节吧,最突出的是月饼、是兔儿爷、是明亮的月亮,是大家的团圆……这些内容都是平常没有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形式在里头,大家才能在节日里找到新的兴奋点,甚至会故意弄出更多特殊的形式来充实和维护节日,使平淡的生活突然间有了新的兴趣,有了激活点、热闹点,突然有了大家聚在一起的理由。这样,节日就显得非常与众不同。其他节日,比如端午节、清明节,我想也是这样。

  笔者:一个节日对民族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舒乙:节日有一种民族的凝聚力、亲和力在里面,这点是很重要的。老舍先生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那里面恰好描写了节日:

  日本人把北京占领了,大家都成了沦陷的居民、成了亡国奴。即使这样,人们也要过节。到中秋节了,祁老人到街上去想买个兔儿爷给自己的小孙子,买点月饼、买两盆菊花回来。可是由于日本人占领,没有兔儿爷了,没有菊花可卖了,没有节日可过了。他突然就觉悟到———亡国了,连咱们的节都过不成了,连兔儿爷都没有了。

  你看,由于一个节日,甚至非常微小的几个节日的象征物没有了,就让人一下子大彻大悟,突然就觉得天下大变,已经沦为亡国奴了。这件事就传递了传统节日对一个民族的心理是多么重要,它可以使最普通的老百姓一下子明白非常深刻的道理。在这里,过节跟穷富没有任何关系,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一种心态、一种习惯,再穷的人也要过节,它是一种全民族的活动。

  笔者: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中秋节成了“月饼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元宵节”更不用说了。过节似乎就成了“吃”。您觉得是否要靠吃来维持这种传统?

  舒乙:这种现象是非常不正常的。原来,老百姓过节的内容非常丰富,后来的由于一些运动和某些人极“左”的做法把这些全都冲击掉了。到最后只剩下非常可怜的一点点吃的东西,以至于现在的孩子以为过中秋节就是吃月饼、过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过元宵节就吃元宵。其实绝对不是这样。过去丰富到极点的民俗文化,却统统在我们这代人手里被遗弃掉,太可惜了。这些东西破坏容易,可再要建立起来多难啊!传统就怕这样,一下子割断了,多少代都恢复不起来。

  笔者: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对传统节日似乎失去了兴趣,却越来越喜欢过一些“洋节”,您怎么看这种现象呢?

  舒乙:这个我觉得有很多原因。在我看来是因为外国那些节日没有经过大的冲击,庆祝形式被完全地保留了下来。形式都是看得见的,学起来很容易。相反,我们自己的这套节日的庆祝形式被废除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学,加上人们对传统知之甚少,再要搬出来恢复也很困难,所以很容易就被疏忽了。

  其实中国原来的节日文化比西方丰富很多,可是这些都被破坏了,甚至现在的年轻人几乎完全陷入无知的状态。当然,盲目的崇外,一看到外国正在流行的东西就赶快搬过来,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笔者:现在有些专家倡议增设清明、中秋等民族节日为法定假日,以保护传统文化,使其得以延续,您觉得这么做意义大吗?

  舒乙:我觉得光靠放假是没有作用的。节日庆祝形式的恢复才是更实质的东西。现在,要把这些形式捡起来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好多传统一旦丢失,就真的失传了,也没人想得起来。比如说,中秋节很快就要到了,现在兔儿爷就不卖了,光放假没有兔儿爷恐怕也不行吧———这种文化的载体没有了。传统的风貌被丢掉,是件很可悲的东西。

  笔者:经常看到您在媒体上呼吁对北京旧城、四合院、名人故居进行保护。和这些有形的古建筑、古文物相比,这些无形的传统习俗、节日,在您看来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哪个意义更重大呢?

  舒乙:两个都重要!你看联合国提出的无形文化遗产,就把风俗习惯都算在里头了。其实这些传统的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一旦被破坏了都很难恢复。无形的东西,像音乐、舞蹈、戏剧等,每年都以很快的速度在消亡,其余的包括服装、语言、方言等消失掉的也不计其数。

  有时看一些少数民族的表演,光看那些舞蹈的鞋就觉得好笑———传统的绣花鞋、草鞋不穿了,通通变成了旅游鞋、塑料底鞋,那样还叫什么民族服装?其实绣花鞋、草鞋那些东西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个性,非常好,可这些在当地人眼里却是落后的。现代化把所有的东西都冲击了,价值无穷的东西被当做最落后的被消灭掉了。过去我们特殊的食品、小吃大多数都没有了,而是换成了麦当劳、肯德基。社会发展得太快,很多东西连挽留都来不及,不容你解释、阐明就过去了,再找也都找不着了。

  笔者:最后请您谈谈在您的记忆中印象最深或者最有诗意的一个中秋节好吗?

  舒乙:过去的中秋节光说兔儿爷就够特别的了。因为感觉从前的那种节日气氛是非常别致的,比现在高出去不知多少,也不觉得哪一个年头的节很特别,都是热热闹闹、喜喜庆庆的。

  童年的时候兔儿爷就是中秋节的象征,没有了兔儿爷好像就不是中秋节。孩子们都得买兔儿爷,大家都觉得要是连兔儿爷都不买那还怎么得了。可惜解放后这些都消失掉了,没有了。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几代人过去了,匠人没有了,手艺丢了,原初的那种意境、感觉更是难以恢复。再想回味满大街兔儿爷的时光也只能是在记忆中了。(记者:谢洋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