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宫的魅力(世博钩沉)(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02:46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俞力 1849年,英国白金汉宫决定:在1851年举办一届规模宏大,有世界各国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会址选在伦敦海德公园内,并要求建造一幢临时性但具有恢弘气势的展馆建筑。 3个星期后,英国伦敦世博会建筑委员会收到245个方案。但是,这些方案都是古典、永久性的建筑形式。即便是委员会综合了所有方案的亮点而形成的官方设计方案,还是引发了大众的批评。被嘘为“可怕的杂种”,大家知道,即便采纳这个方案,也没有时间能完成,就连建筑所需的1500万块砖石也无法赶制。强烈的反对意见甚至即将导致世博会流产。 正在“山穷水尽”之时,一个新奇的方案却带来了“柳暗花明”。它便是园艺工约瑟夫·帕克斯顿的“水晶宫”方案。 约瑟夫·帕克斯顿是一名普通的园艺师和建筑工程师。1837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片大的绿叶竟可承载自己7岁的女儿。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叶子的背面有粗壮的径脉呈环形纵横交错,既美观又可负重。这个发现顿时给了他建筑设计的全新灵感。不久,他在为朋友建造温室时,用铁栏和木制拱肋为结构,用玻璃作为墙面,首创了新颖的温室。这种建筑除了简洁明快外,建筑构件可以预先制造,可以组合装配,成本低廉,施工快捷。 帕克斯顿目睹了展馆征集方案的风波,立即毛遂自荐。建筑委员会答复:必须在两周内完成方案。帕克斯顿夜以继日地工作,赶在规定的期限内交出了方案。建筑的基本形态立即以立面、剖面图的形式刊登在伦敦《新闻画报》征求民众意见,立刻,公众舆论偏向了这座新颖别致、优雅美观的临时性建筑。帕克斯顿的方案最终被敲定,记者道格拉斯·杰纳德称之为“水晶宫”,之后,这个名称一直流传至今。 1850年9月26日,第一根柱子奠基。10月底,帕克斯顿和他的合作者独立地承担起工程的一切事务,他们已得不到官方对工程要求的任何指示,因为对这样一个创新的建筑,已没有人可以作出指示。6个月不到,建筑完成并移交给了建筑委员会。 在1852年出版的《1851年万国博览会建筑报告书》写道:这个伟大的建筑由钢铁、玻璃和木头制成。最重的铸铁是梁架,长24英尺,没有一样大件材料超过一吨;30万块玻璃,呈平板或圆筒状,每平方英尺重16盎司…… 1851年,共有6039.195万人次参观了世博会。水晶宫,这座原本是为世博会展品提供展示的一个场馆,不料却成了第一届世博会中最成功、最受赞誉的展品,成为世博会的标志。世博会和水晶宫也把维多利亚王朝和英国工业革命推向鼎盛。 世博会结束后,水晶宫移至伦敦南部的西得汉姆,并以更大尺寸重新建造,1854年6月10日由维多利亚女王主持向公众开放。它作为伦敦的娱乐中心存在了82年。然而,1936年11月30日晚上6点,从员工厕所烧起的一把大火烧遍了整幢建筑,第二天早上,除了一堆扭曲的金属和融化的玻璃,其它什么都没有留下。 如今,水晶宫不复存在,但是水晶宫那种激励人类开拓创新的精神仍然散发着永久的魅力。 《华东新闻》 (2004年09月29日 第四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