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微音绝响 正气长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09:14 南方都市报

  社论

  9月23日,为羊城市民所熟知的知名时评专栏作家许实先生(笔名“微音”)辞世,今天在广州殡仪馆白云厅举行其遗体告别仪式。时间如刀,人世每天都会上演生死离别。不过微音先生的离去,能让其亲友之外的闻名者也怀一份惜别之情,愿表几许敬重之意,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一名仗笔言事者不虚此生、不负其志的荣光。而作为新闻业的同城晚辈后进,我们为微音先生晚年依然笔耕不辍的敬业精神所感,更为其言论始终坚持民间视角、把握民间气质、表达民间关怀所启。

  “一事平生无崎屹,但开风气不为师。”微音先生取“人微言轻”之意为名,开创并主持《羊城晚报》头版的经典时评栏目“街谈巷议”20余年,成文数十万字,选题贴近生活民情,行文短小精悍,措辞辛辣活泼,不司说教,不避禁区,不嫌俚俗。在改革开放风云已起而报章党八股仍旧充斥的上世纪80年代,这一毫不遮拦地带有舆论监督性质的民间取向,不仅足以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于整齐划一的传媒言论声音中,第一个试图感同民间冷暖,代言民众诉求,深刻地折射出在经济转型的背后有更多的社会变革在涌动。

  贴近了读者,自然就能赢得读者。事实上,“街谈巷议”的气质代表着其时《羊城晚报》的整体风貌。这张明言要反映市井文化、服务公众生活的报纸,当然要因此大行其道,不仅发行量从复刊之初的20万份迅速飙升至170万份,而且效应溢出省际,成为一张兼具全国影响力的报纸。

  人生无常,文字也未必不朽,但是情怀所系,即便在历史的深处,也能栩栩如生、常新不褪。今日我们追悼逝者,感怀一个栏目与一张报纸的辉煌,其实正在于他们拒绝凌空虚蹈、正视生活本身、表达公众诉求的民间情怀。他们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感应者与先行者。无论是得广州居改革前沿的天时地利而令《羊城晚报》可以“春江水暖鸭先知”,抑或是《羊城晚报》自复刊之日起就需要自辟市场以谋发展,微音先生等报社领导人必须准确地把握读者的喜好与需求,总之他们投向生活的视角,伸往市井的触角,是民间力量苏醒与生长的一大标志与提醒,同一个时代开始积跬步至千里的进步丝丝入扣。

  微音先生有言:“一个人的话音总是微弱的,但每个人都敢说真话,那就会形成时代的最强音。”这无疑是当初微音先生的一个期许。而至今日,这份期许已经不再虚无——立足公众福祉与洞见,勇于发言,敢于代言,已经成为这座城市乃至全国各地大众传媒的常识与共识,“广州报业现象”的出现与持续高涨,以及言论栏目的丰富活跃,便是明证。不独如此,当年微音先生以“街谈巷议”为阵地,以民间的话语方式为民请命、代民说话,博得读者的喜爱与敬仰,而如今公民、市民意识觉醒的读者更能兼备自我发言的欲望与能力,他们在电视中、在报纸上、在网络上,关心自己的利益,也关心国事天下事,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见解与愿望。这不是一个微音渐强的新时新局么?

  当然,作为参加革命工作几十载的共产党员,微音先生还具有高超的党性认识,善于在针砭时弊的时评工作中准确把握党的方针、路线与精神,得以将新闻工作的党性与人民性有效结合,而令其激浊扬清的文字更具效能。这一点,也应当是微音先生留给我们新闻人的一大宝贵业务经验。

  陈寅恪评价故友王国维时,坦言“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但称许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将与日月同光。微音先生不是文士学者,数十万字的时评急就章,自然“不章”、“可商”之处多有难免,但作为一名报人,其立足于民间取向的敢言敢批,无疑正是中国报业传统一脉相承的正气与品格,自然同样将长存于天地。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