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字背后的积淀——学语言也须学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07:44 新华网

  有这样一则外国人学华文的笑话。在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学习汉语热,一些西方人对中国的十二生肖很感兴趣,想弄清楚自己是属什么动物,更想把这个信息及时向人们披露。

  不幸的是,对“属”和“属于”这两个词常常混淆,于是一位金发女士兴奋地报出:“我是属于猪的”,让听者不禁捧腹大笑。

  其实,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闹出一点笑话是常见和不可避免的。相反,令人佩服的是西方人这种敢于讲话不怕说错的勇气,相信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再也不会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

  害怕的是,见人怯场不敢开口说话,虽然避免了犯错误,也不会在人前丢人出丑,但是却也失去了练习口语能力和检验学习效果,以及积累语言表达经验的宝贵机会。

  我想,对任何一件事物,兴趣总是来源于乐趣,一旦从某一事物中找到了乐趣,产生兴趣是自然而然的事。

  要想培养对一门语言文字的兴趣,是否可以先让自己在一个浩瀚的民族文化和五光十色的语言和文字海洋中,随意寻找一些自己心仪的珊瑚和贝壳呢?

  比如,唱唱流行歌曲,听听相声、小品,或许都不无益处;读读杂志、散文,或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甚至是看看琼瑶的电视连续剧,又有何不可?

  其实,学习华文和学习其它语言一样,除了大胆的表达,不怕出丑和不怕闹笑话之外,还可以多听多看,广泛的浏览和阅读,而且可以“不求甚解”,不怕钻进“云里雾里”,只要可以提起“胃口”和有“乐”可寻。

  久而久之,阅读的面拓宽了,对这种文化的兴趣增加了,积累的知识也多一些了,那时再去读读那些有名气和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作品,包括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唐诗宋词、《诗经》《楚辞》在内,领略原汁原味的象形文字的空灵优美,了解华族文化历史的悠久和精髓所在,也就并非是一件苦事,也并非难事了。

  新加坡是一个接触西方文化较多的社会,当地的孩子对于华族文化的了解总觉得像隔了一层纸,也常常对华语和华文某些表达方式不能理解。

  事实上,只要我们对这些语言和作品背后的文化传统产生兴趣,尝试着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并给以尊重和理解,那些文字便能成为富有生命力的和生动的东西。

  譬如我在阅读外国的文学作品时,以前并不明白为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穷人》中的主人公总爱写像舞台剧台词一般煽情的信件,也对川端康成的作品《伊豆的舞女》中干涩而含蓄的对话方式甚为不解。

  然而,当我渐渐明白语言风格是取决于一个社会的文化,并去追溯不同文化的起源,从历史、社会、人文与时代进行不同视角的探寻时,就欣喜地从这些作品中看到了智能和灵感的火花。这些无疑提高了我对这些书籍阅读下去的兴趣。

  当然,这样的乐趣不是“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所能够帮助学生找到的,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培养得起来的。平和一点,开放一点,自由一点,积极一点——学华文的乐趣,不就是无处不在了么?(来源:中国侨网)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