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庆特稿:花朵般绽放的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11:07 新华网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的各种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以及季节性的群众文化、民间传统文化活动蓬勃兴起,由城市到乡村到草原,辐射全省。青海已不再是“在那遥远的地方”,她以优雅的姿态走出“深闺”,为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所了解。

  夏都西宁,这个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的高原古城,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的劲风中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她揭去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现出她清新骄人的面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除了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在精神领域,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也提升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花儿”“拉伊”唱出心中的甜美

  生活在青海高原的各个民族除了自己独有的节日和文化活动外,由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代表青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青海花儿”、“筵席曲”等。作家陈元魁谈起“花儿”这些年来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时说:过去,由于人们观念的陈旧,一部分人对花儿的认识有偏见,认为那是俗气的“东西”,加上受极“左”思想的影响,不少的人对这种民间文化充满了挑剔。“花儿”自然没有广阔的舞台。如今,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渗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更高、更丰富。此外,本地文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除了皮影、评弦等曲艺、戏剧有了更多的市场,“花儿”,这种民间独特的艺术品种被更多的人所接受。现如今,你不仅能在田间地头看到小伙子、大姑娘、俏媳妇们对歌,同时,各地别开生面的“花儿”演唱会更会让人大饱耳福。影响最大的是每年的“六月六花儿会”,人山人海的观众足以说明,“花儿”已不再是躲在角落里的“美丽的爱情花”,她已落落大方地从山野乡村走向城市,登上剧院舞台,越来越多地进入遍布城郊的茶园、饭店,深情地走进百姓,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而在黄河南岸的贵德县西河滩,每年六月二十二举行的“拉伊”歌会,也如火如荼地拉开大幕。

  驰名全省的“拉伊”歌会,原是从群众祈神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明清起,贵德早就盛行着六月二十二的祈神活动。这项活动以城隍庙和毕家寺为中心,包括周屯、王屯、刘屯、河东、河阴、河西等广大地区的群众,他们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举行大规模的祈福活动。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贵德来了一位名叫吴世瑾的县长,他利用祈神机会,引导群众开展文娱活动,便在西河滩兴建娱乐场所。经过一番规划,修了一座大型戏台,开凿了一座人工池,修建了八角亭和“飞机亭”(亭形似飞机),开辟了许多娱乐场地。竣工之后,招徕群众游览,许多歌手唱家到这里聚会赛歌,以藏族情歌“拉伊”为主,西河滩会逐渐形成“拉伊”会。

  “拉伊”会举行之日,周围百数十里内外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各族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的“拉伊”会在午后逐渐聚集起来,傍晚进入高潮。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请友,约会相识,结伴聚集,相与赛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摊子为竞赛单位,东一摊,西一摊,拉开场地,摆开赛场。赛歌开始,一男一女,双方站起,怀中取出酒,谁先唱,就将酒瓶递给先唱者,饮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扬扬唱起“拉伊”来。唱毕,向对方献上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对唱一支“拉伊”。这一对唱毕,另一对接唱。他们比内容、比抒情、比声嗓、比唱腔、比机敏、比即兴编唱之才。一旦歌家脱颖而出,迅速改变对唱形式,众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赛,许多新崛起的唱家,战胜一摊,再去战另一摊,夺取会场上唱“拉伊”的魁首。而年年夺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谓“女唱家压会场,千万人喜洋洋”。每到傍晚时分,各摊子的唱家逐渐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赛歌群。清脆婉转的歌声、喝彩声、鼓掌声、口哨声、黄河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西河滩上空,组成一组全民欢乐的交响乐章。

  如今,这个“拉伊”会已发展成为长达三四天的大型物资交流会,又成为各种综合文艺的一次大汇演。看吧!商贩们把西河滩划分为有规则的临时市场,各种物资源源运入,陈设在活动的柜台中。饭馆鳞次栉比,排列成街,为游客提供了就餐之便。州县歌舞团的歌舞节目中,特别用藏语演唱有关格萨尔的节目,深受群众欢迎。至于外地赶来的马戏团、曲艺演唱者、各种文艺展览随处可见。此时的“拉伊”会,既有音乐现场伴奏,又有录音机播放的磁带,歌手精神大振,优美的歌声此起彼伏,使整个西河滩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

  赛马会 草原的狂欢节

  骑马、射箭、摔跤、赛牦牛等是藏族传统的体育活动。藏族群众从少年到高龄老人,从剽悍骁勇的小伙子到敦厚泼辣的大姑娘,都有一套娴熟的骑马技术。这种骑术,是在平时的锻炼和经常进行的赛马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藏族赛马活动,都是力求快速而争得优胜。赛马大都在婚嫁、喜庆、祈祷、圣祭之时。比赛时,观众均着节日的艳丽服装,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前来观看。赛马前,各处来的选手装束精干,马尾巴卷起绣球,马笼头挂着彩带。单等德高望重的老骑手发出比赛开始的一声号令,众骑手提缰夹腿,各色良马似群龙飞驰而去,奔腾在辽阔的草原上。观众拍手雀跃,呐喊助威,欢声雷动,好个热闹的场面。当优胜者到达终点时,观众鼓掌祝贺,并由主持人奖给哈达和其他物品。

  游牧在玉树、果洛、海南、海北等地的藏族人民,在赛马的同时,还举行赛牦牛活动。赛前,骑手将牦牛精心地刷洗干净,并在长而弯曲的牛角上系上彩色绸条。骑手头戴礼帽,腰扎红带,足蹬皮靴,精神抖擞。他们多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具有体轻灵巧、善于驭牛的特点。赛场有的四五百米,有的则长达千米以上。号令一下,众骑手蜂拥而动,驱牛疾驰,别有一番情趣。获胜者被终点的观众举起上抛,赛牛也披红戴花,以示祝贺。

  而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除了骑马、射箭外,还创造了别具一格的体育娱乐活动——轮子秋。每逢农闲季节,尤其在每年碾完场后,他们把大板车的车棚卸下来,将车轴竖起,抵地的一扇车轮上压放巨石或碌碡,稳住重心,朝上的一扇轮子平绑一架梯子,在梯子的两端拴上皮绳,供人站坐游荡,颇像公园里的转椅,这就是土族独特的传统体育活动轮子秋。比赛时,两边的绳子上或站或坐上人,起先让人推送转动,随着惯性,转动速度越来越快。谁转得时间长,并且头不晕、眼不花,谁就是胜者。还有一些技术高超的,在转动中做出各种动作造型,惊险起伏,引人入胜。同时,一些身穿盛装的青年男女在轮子秋周围载歌载舞,整个场面热烈和谐。

  生活在这片大地的撒拉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也创造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如拔腰、登棍儿、射箭、赛骆驼、武术等,在今天,已然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每逢春节、集会,都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春节社火表演、“花儿”演唱会、重阳登山活动、安多藏戏、龙鼓舞、轮子秋、卓依、锅庄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这些传统的娱乐活动,在青海省各地像山野里的一朵朵普通而又烂漫的花朵,持久地绽放在百姓的生活里。

  激情奔放的文化广场

  逐渐流行在西宁的广场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夏都西宁新建、扩建了中心广场、新宁广场等较大的文化娱乐、休闲场所,这使更多的百姓走出家门投身到娱乐的海洋中。在清凉的早晨,人们披着清新的晨光,或舞剑、或打拳、或练操,显得悠然而充满生机。傍晚直到华灯初上,广场上更显得热闹非凡:老年人组成的合唱团歌声嘹亮振奋人心。看,老人舞蹈队的红绸舞起来了,长袖甩起来了,我们不禁感慨:最美不过夕阳红!还有孩子们牵着线绳放飞的一只只五彩缤纷的风筝……当然,吸引人们视线的还有近年来悄悄兴起在广场的藏族舞蹈,尤其是舞姿优美豪放的锅庄舞,备受越来越多的市民的喜欢。身着藏服的英俊小伙子、俏丽的年轻姑娘,从容又大方,他们带着激情载歌载舞,观舞者早已被广场的热情舞动得跃跃欲试,在不知不觉中,舞动的队伍壮大起来,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放下了矜持和羞涩,纷纷加入其中,有时也有看得眼馋的外国朋友忘了身处他乡,欢快地融入激情奔放的大舞池……这里不仅是歌舞的广场,也是那些青少年的一块“乐园”,他们踏上自己的滑板,像鱼儿一样自由地穿行。更有翩翩少年当街跳起“街舞”,尽情施展自己的“绝技”,把青春矫健的身影,融进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广场文化不仅丰富了城镇居民的生活,也丰富了外来打工者的生活。无论是群众演出,还是各艺术团体的义演,聚精会神从头看到尾的观众总少不了那些农民工。此外,近些年来,来我市演出的一些音乐会同样吸引着众多的听众,高雅音乐已逐渐走进市民生活。

  眺望满城灯火,不知不觉中,青海高原的夜不再显得孤单,华丽的夜景丰富着高原人的夜生活。

  高原真的变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使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无不为自己所出身的家园而感动!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任庆 兰新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