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柜台售书”到“网上书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00:52 北京晨报

  文化艺术日益繁荣让北京人的生活更充实 受访人物:马春来,46岁,北京王府井书店一楼经理部经理。

  经历:1982年起在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工作。

  昔

  图书种类少时常会脱销

  “那时书店员工要站柜台”

  晨报: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有几家综合性的书店?

  马春来:主要就是新华书店,每个区基本都有。王府井书店在当时不仅是全市最大的,也是全国惟一一家大规模的综合性书店。

  晨报:那时营业员负责给读者找书、挑书,是不是很辛苦?

  马春来:那会儿卖书跟现在不一样,书都是摆在栏架里,前面有个柜台,大体上跟百货商店卖东西似的。营业员站在柜台和书架的空当里,卖的书一律封面冲外,读者看上哪本,营业员就递给他,慢慢挑。跟现在自选的方式比起来,那时确实要费不少劲儿。

  “店内画册不超过300种”

  晨报:您刚到书店时,书的种类多不多?

  马春来:刚开始,书的种类不多,我主要卖画册。当时的画册不超过300种,种类单一,基本上都是名画家的油画,或者伟人像。书的种类也不多,很多书买不到。

  晨报:书的种类从什么时候开始丰富了?

  马春来:上世纪80年代前后,35种文艺图书重新发行是一个标志,书的种类稍微多了些;随后就是1985年以后,有部小说很畅销,叫《新星》,当时还被拍成了电视剧。从那以后,我觉得书的品种日渐丰富。

  “卖书常出现供不应求”

  晨报:看书买书的人多吗?

  马春来:看书买书的人当时不少,因为那会儿电视少,百姓的业余生活平淡,买书看书可以填补业余时间的空白。不过那时还是计划经济,书的品种数量有限,基本上是“我卖什么书你买什么书”,读者挑选的空间小。因此,供不应求的情况经常出现,有的书一断就是一个月,把读者的胃口吊得老高。

  晨报:现在很流行签名售书,那会儿有吗?

  马春来:有啊,八几年的时候有个“老外”,每周末来书店签名售书,大家都排队争着买,时间持续了一个多月。但后来就有读者来退书,说这书是哲学的,根本看不懂。其实,很多人是追风的,就是觉得“老外”卖书新鲜。

  受访人物:刘宇峰,26岁,北京市王府井书店营业员。

  经历:刚刚进入书店工作一年,一直任一楼营业员。

  今

  大批人买书推小车采购

  “图书种类越来越丰富”

  晨报:你刚接触图书销售的时候,觉得这个工作难不难?

  刘宇峰:还是有些难度的。比如说对图书的分类,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很模糊。像房地产法一类的图书究竟是该归到“房地产管理”,还是该归到“法律”一类呢?现在学科发展非常迅速,学科的分支交叉也很复杂,图书如何分类才便于读者查找,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个人藏书成为时尚”

  晨报:现在的人买书跟以前有什么不同吗?

  刘宇峰:过去人们买书主要的目的是看,其次才是收藏。但现在有所不同,个人藏书已经渐渐成了一种文化时尚。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每年一到书市开幕的时候,都可以看到很多读者推着车,或者挎着筐去市场上找古旧书,这些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收藏的目的。

  另外,以前买书的基本上都是个人,现在不少企业开始重视员工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也经常集体购书给员工培训。

  “逛书店的老外越来越多”

  晨报:现在书店的外文图书多不多?

  刘宇峰:以前在一般综合性书店,外文图书这块是没有的。从2000年王府井书店重张后,才开始正式设立外文图书专柜。后来,随着学外语的人越来越多,来中国工作和生活的“老外”也越来越多,外文图书的种类逐渐增加。现在我们几乎天天都能接触到来逛书店的“老外”,他们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多的。

  “很多书店像个阅览室”

  晨报:现在的书店大多是采取自选式销售的方式,人们可以泡在书店里看一天的书。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书店的职能是不是扩大了呢?

  刘宇峰:的确是这样的。现在的图书大厦和各类书店都采用自选式购书,这比以前的栏架售书方便多了。其实,现在书店职能已经转变了,不仅仅是向读者出售图书,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一个供读者读书阅览的好地方。自选式购书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阅览环境,人们可以一边阅览一边挑选自己想要的图书。因为北京市民的整体文化层次在不断提高,读者的文化水准也一天比一天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这样轻松闲适的求知空间。他们来书店更多的时候是为了消闲,在消闲中获得知识。晨报记者张涛记者手记

  各界联手打造“文化之都”

  文化交流是北京飞速发展的动力之一,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书店、最棒的图书馆、最好的大学和最广泛的人才交流市场。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北京作为首都,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也吸收着世界文明的精华。

  现在,无论你走进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图书排行榜,书店把最畅销的书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从最初的柜台销售,到现在的排行榜推荐,再到越来越多的网上购书,北京人文化消费的方式越来越现代化。现在出现了网上书店,比如“当当网”、“卓越网”等,人们购书只要在网上选好了自己需要的图书,就可以等着送货人员将书送上门来,非常方便。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还不普及。如今,人们已经把欣赏电视节目当作饭后最主要的消遣方式。人们通过荧屏了解世界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20年前,人们把看电影当成奢侈的消费,今天却是情侣们最普通的休闲方式。今天,越来越多的大片首映礼选择在北京举行,文化消费观念的开放造就了北京日益活跃的文化氛围,透过电影这个窗口,人们可以更直观、更快捷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发展。

  随着中国加入WTO,北京文化市场也正在加快自身建设的步伐。相信不久的将来,拥有上千万人口的“文化之都”将更加光彩四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