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希拉克总统:我是李白的崇拜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1日12:17 今晚报

  今年3月22日下午,一场大雨过后,巴黎的空气格外清新。数十名参加第24届法国图书沙龙的中国作家应中国驻法大使馆之邀,来到了位于塞纳河畔的大使官邸,享用了一次格外合口味的丰盛午宴。神采奕奕的赵进军大使热情祝酒,庆祝这次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他在席间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中国文化的爱好者,从小研习东方文化,不仅精通中国的青铜器,而且热爱李白的诗歌。他正计划创作一部关于李白的影视作品,并想邀请巩俐扮演剧中的杨贵妃,只是李白跟杨贵妃之间似乎没有什么直接交往,戏分不可能很多,担心巩俐能否接受这个角色。大使这番话引起了一阵掌声和笑声。

  这使我想起了3月18日晚法国图书沙龙开幕的热烈情景。那天晚上七点多钟,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作协代表团的成员已经迎候在中国展厅。这次图书沙龙的主宾国是中国。中国展台占地650平方米。大厅以朱红为主色调,到处悬挂着大红灯笼和中国结,以及“吉祥”“祥和”“和谐”“功夫”“月”“彩”“云”等汉字,还有京剧脸谱、甲骨文、孔子像、神舟五号等风帆标志,十分醒目。大约是晚八时,希拉克总统在新闻出版署石宗源署长和赵进军大使的陪同下来到了中国展台。这时我们代表团成员并排站在古色古香的廊柱前。希拉克总统周围被来自世界各国的摄影记者围得水泄不通,挤得我斜倚着的那个临时搭建的廊柱摇摇晃晃。但身材魁梧的希拉克总统仍然突破重围,伸出他那双有力的大手跟我们一一紧握。这时,石署长赠送总统一本广陵书社出版的线装本《李翰林集》,还有由文物出版社苏士澍社长雕刻的两枚精美印章,上镌“太平有象”四字。希拉克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份珍贵礼物,动情地说:“我是李白的崇拜者和欣赏者,我非常喜欢李白和他的诗。”赵大使告诉总统:“除李白之外,唐朝还有一个大诗人叫杜甫。”希拉克如数家珍般地回答说:“李白、杜甫都是伟大的诗人,他们两个相差十年。我也喜欢杜甫,但更喜欢李白。”接着中国民乐队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曲目。书法家孟照明用左手倒写了“雄风”二字(取“雄胆大略,风度非凡”之意),希拉克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广陵书社社长刘永明也用松烟水墨刷印在宣纸上,现场表演了中国传统的印刷工艺。希拉克又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就这样,希拉克总统在中国展台足足参观了四十分钟,远远超过了原定的七分钟。

  希拉克总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只不过是中法文化交流长河中的一朵美丽浪花。早在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在国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法国的传教士就开始刊印辞典,编写教材,翻译“四书”“五经”,撰写中国历史文化书籍,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角,以至在法国掀起了“中国热”。像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甚至对中国文化作出了超乎实际的评价。比如,伏尔泰就说过:“中国人的历史书中没有任何虚构,没有任何奇迹,没有任何得到神启的自称半神的人物。这个民族从一开始写历史,便写得合情合理。”(《风俗论》,第73页,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这个论断显然就含有溢美的成分。到了19世纪,汉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在法国得以确立。著名作家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等都程度不同地关注中国。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之后,法国的汉学研究已经落后于美国、日本和前苏联。

  我们欣慰地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文学在法国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从去年10月至今年7月,我国在法国成功举办了为期十个月的“中国文化年”活动,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和“之最”。去年春节期间,作为现代巴黎标志的艾菲尔铁塔曾大放红光,持续一周之久,以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庆祝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今年农历元月初四,七十多万巴黎市民涌上举世闻名的香榭丽舍大街,欣赏中国狮队的狮舞和北京市民为他们表演的秧歌、腰鼓。在塞纳河的游船上,我们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中文导游词。这是我游东京湾和纽约湾时从未耳闻过的。

  “巴黎国际图书沙龙”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鼓舞的。在这个欧洲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上,有十多万法国读者在中国展台流连忘返,仅六天就卖出中国图书一万五千册,营业额达16万欧元,打破了法国图书沙龙历届主宾国的纪录。作家莫言说:“前几年我来法国,一中午只签售了两本书。这一次,仅两个小时我就签售了一百多本。”一位法国的翻译家安博兰女士告诉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她翻译的中文小说受到很多出版社的冷遇,于是自己创办了“蓝色中国”出版社——如今已经成了法国最大的两家专业出版社之一。另一位出版家菲利普·毕基埃先生说:“中国文化有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我被她的魅力强烈吸引。”仅他创办的出版社就翻译出版了从古典到当代的一百一十余部中国文艺作品。在有的书店,中文图书目前每年销售额竟达100万欧元,相当于1300多万人民币。

  在中国作协外联部的一次晚宴上,赴法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畅谈此行的收获。作家余华说,1995年他初次到巴黎签名售书时,有两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希望他在一张白纸上写几个他们从未见过的中国字。他就在纸上写了两个神圣的中国字:“中国”。如今,巴黎十来岁的孩子已经不可能没有见过中国字了。他还兴致勃勃地讲了两件趣事。有一次,几个中国人在巴黎乘电梯,遇到一位法国姑娘。他们用中文悄声议论:“她长得真黑。”没想到那位姑娘立即用中国话反击:“你们也不比我白多少。”还有一次,有中国游客见到一位法国女郎,穿着超短裙,发型十分怪异,也是悄声用中国话议论:“怎么打扮得像……”没想到对方迅速用北京的市井语言反击:“你小丫挺的想找抽呀!”——原来这位女郎在北京学过中文。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