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滦河水,天津的生命水(经典中国·辉煌的55年(47))(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06: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滦河水,天津的生命水(经典中国·辉煌的55年(47))(图)
引滦入津明渠景色。

  金选摄

  本报记者 傲腾

  编者的话

  “引滦入津”是改善生存环境的壮举。20年前,滦河甘甜的河水,滋润了“九河下梢”、依水傍海的天津———我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000万人口的大型城市。现在,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引滦入津工程正在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人类在这样的过程中认识自然、珍视自然,与自然一起和谐发展。这篇文章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中秋之际,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无羁的滦河,流入燕山山区以后,缩头缩尾地拘束起来,经潘家口、大黑丁水库收容驯化,流经一望无际的平原的干流、明渠显得格外温顺,两岸绿色摇曳,花团锦簇。

  “滦河水是天津的生命水,我们一定要把它建成‘古有都江堰,今有引滦线’的国内一流输水工程。”指着眼前花园般的引滦明渠两岸风景,负责管理引滦入津工程潮白河段的管理处主任于子明说,从2001年开始,天津市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对引滦工程实施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引滦入津水源保护工程总投资达23.99亿元,把一个全长234公里的引滦工程建设成功能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三统一的输水工程。

  引滦入津对天津有着凤凰涅槃般的重要意义。70岁的张永平曾经是“引滦工程”副总指挥,退休后住在天津南开区八里台水上村,老人在家中边给我们沏茶边说道:“要是当年你们来我家,我作为这个市水利局负责人给客人沏茶会感到尴尬。那时,天津人喝的是咸水,‘自来水腌咸菜’,被戏称为当时天津的‘一怪’。”

  开口不离老本行。张永平说:“天津本来是一个富水的城市。它依水傍海,素有‘九河下梢’之称,纵横交错的河网水系,星罗棋布的沟渠湖泊,孕育了天津这座历史名城。水给天津带来了生机,水也给天津带来了灾难。”据历史资料记载,从1368年到1948年的580年间,天津共发生水灾387次,基本上是三年两涝。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天津水利,1963年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打响了治理海河的战役。先后开挖了子牙新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等大型入海通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防洪体系。

  随着洪水威胁日渐减弱,天津的缺水矛盾却日渐突出。自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天津的水资源出现了由丰到枯的一个质的转变。由于上游地区修建了多处拦蓄水工程,绝大部分流经水被拦蓄在天津境外。上个世纪50年代,上游入天津水量平均每年144亿立方米,80年代锐减到7.3亿立方米。与此同时,天津和上游地区工农业生产持续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用水量激增。

  1982年5月11日,时任水电部部长的钱正英点燃了引滦入津工程施工第一炮。经过480天的苦战,1983年9月,清澈的滦河水流入天津,天津人民喝上了朝思夜盼的甘甜水。引滦入津工程的建成,扭转了天津的缺水局面。

  20年来,160亿吨滦水滋润了天津,给天津带来了发展与希望。天津GDP累计增长5.38倍,连续11年平均增长12%以上。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8家在津投资。

  引滦入津前,因地表水资源紧缺,只好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降。全市11919.7平方公里内,有7300平方公里地面下沉。市区内下沉1米以上的占70%,超过1.5米的占22%。引滦入津后,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市区年平均沉降量已经由1985年的86毫米,减缓到2002年的17毫米。

  引滦入津后,天津生态环境用水有了保证。通水20年来,累计提供城市环境用水9亿立方米,改善了园林绿地灌溉条件,全市园林绿地由引滦入津前的1053平方米,增加到2002年的10114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8%提高到2003年的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56平方米提高到2003年的6.7平方米。

  引滦工程提高了天津人民生活质量。过去天津居民饮水取自海河,虽经净化处理,但自来水氯化物含量仍远远超过标准,遇上枯水季节,水质更坏,氯化物含量高达每升1500毫克,相当于在每立方米水中加了1500克盐。引滦入津后,居民饮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在全国水质监测抽查中,天津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全国饮用水质良好城市之一。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02日 第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