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核反应堆在京进行安全演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06: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
本报北京10月1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一声“断电”令下,紧急报警信号响起。9月30日上午10时08分,坐落在北京昌平一个叫“虎峪”的偏僻山沟(清华200号)里,一项核安全试验正在稳步进行。随着反应堆冷却剂循环风机停止工作,向外传输热量的能力丧失,巨大的显示屏上,反应堆的运行轨迹在光滑下降……主控制室内,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人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核能专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显示屏上的各种数据的变化。 这是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在10兆瓦(1万千瓦)高温气冷堆上进行的核安全试验演示。这项试验是经国家核安全局审查与批准的,旨在向全世界核能专家展示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10兆瓦高温气冷堆在突然断电、控制棒又突然“卡壳”(不能插入反应堆而丧失冷却)的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该反应堆的安全性能。 10分钟后,反应堆功率下降到与自然散热能力相等的状态。在现场参与指挥的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告诉记者,最后反应堆发热维持在正常运行时的约1.5%,这一热量通过反应堆压力壳的表面自动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冷却系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能教授卡达卡说,这个核安全试验对全世界都有重大意义。几年前,两位中国官员拜访我,向我请教高温气冷堆安全方面的问题,我说,最成熟的技术就在你们中国,在清华大学。 10兆瓦高温气冷堆项目负责人徐元辉介绍说,锅炉熄火后不再产生热量,而核反应堆停堆后会有剩余发热,这是核反应堆与常规电厂锅炉的主要区别。当剩余发热能得到及时冷却时,反应堆就不会发生堆芯熔化、放射性外泄的严重事故,这是保证核安全的最主要的技术挑战。清华大学的这一实验展示了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在任何事故下,包括丧失所有冷却情况下,不采取任何人为和机器的干预,反应堆都能保持安全状态。所以在核能领域,人们称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是“傻瓜堆”。 高温气冷堆是目前发达国家先进核电站采用的最新一代技术,中国是继美、英、德、日后第五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清华大学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堆是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于1995年开始建设,2000年12月达到临界,2003年1月达到满功率运行的。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球床实验反应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种反应堆有着固有的安全性,被认为是有可能克服西方存在的恐核心理的先进核反应堆。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02日 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