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讳提“贫困生楼”到底为哪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06:4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9月9日《扬州大学“贫困生楼”惹争议》一文见报后在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都给予了密切的关注。此事也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作为被报道的对象———扬州大学,在此压力下为回避矛盾,矢口否认有关“贫困生楼”的情况,甚至停止这一助困的新尝试。这就引出了南方周末记者的所谓澄清性报道。

  据有关人士透露,本报关于扬州大学在瘦西湖校区设有“贫困生楼”的报道见报以后,该校宿管科立即停止了贫困学生申请搬进“贫困生楼”的审批工作,而当时4号楼并没有完全住满,仍有一些空的宿舍。昨日记者经过了解,发现那些空宿舍目前还在闲置着。据住在该楼的一些学生介绍,自从本报的报道见报后,就再没看到有同学搬进来。前日还有一个该校的学生打进本报电话,认为是本报的报道把他们给“害”了,让他们这些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想省点住宿费都不行了。据扬州大学的一位老师分析,扬州大学自1992年合并办学以来,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在校学生已超过3万,贫困生的人数也已经接近6000人,而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之中。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准备迎接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对本科教学水平的评比工作,评比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该校能否进入“211”工程。在此节骨眼上,本报将该校在住宿问题上“贫富有别”的做法见诸于报端,在读者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自然会有一些领导讳莫如深了。

  近日,南方周末《扬州大学有没有“贫困生楼”》一文引用该校一些领导的话,说扬州大学没有“贫困生楼”,而且该文的作者在没有采访本报记者的情况下,就擅自加入了自己一些主观臆断的内容,使这一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众所周知,国内的一些“贫困县”和“扶贫地区”的称谓,并不是哪个单位给他们的专门命名,而是因为它们亟需外界扶贫助困的现实状况约定俗成的叫法。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校大学生的贫富差距现象也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扬州大学让一部分贫困学生单独住在一起,减少他们的住宿费用,其帮助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出发点是好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还有待时间检验。热烈的讨论是正常的,甚至招来批评也要一分为二看待,因为既然是探索性的,就可能存在失误甚至错误,改正就是。

  本报的报道引起反响以后,扬州大学考虑到上述做法的负面影响,一度还想让搬进去的学生再搬出来,此后该校也做了许多补救的工作,相信有些媒体的记者见到的已经是被修饰过的东西了。但这些并不能说明曾经发生的事实是虚构的,同时也不能否认扬州大学在学生助困问题上的积极举措和大胆探索。只是个别媒体记者草率片面的报道使这一正常现象导向了误区。

  本报记者 张忠

  《江南时报》 (2004年10月02日 第三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