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德钦民族文化财富增值 “藏民家访”成致富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2日10:53 新华网

  圣洁的卡瓦格博,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

  藏族传奇史诗《格萨尔王》,曾赋予梅里雪山许多源远流长的故事。梅里雪山,与其说是一座美丽的山峰,还不如说是一部充满浓郁藏民族文化色彩的典籍——这里是藏民族赐福、了愿的圣山,为了能亲睹深含民族文化意韵的美丽雪山,寄托心中的祈愿,多少游客怀着朝圣的心情从四面八方涌来,给德钦这个偏远的小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当地的旅游业如朝阳初升。今年上半年,德钦旅游人数再创新高,达8.3万人次,旅游业实现社会总收入497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49%和300%。

  人来潮,推动着德钦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使得许多藏族农牧民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走向了富裕。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有50多户人家,过去就连买点盐巴都要付出几身汗水,现在旅游公路通到了村里,全村组织起了150多匹马拉游客,10多户人家开了饭馆、旅馆,户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澜沧江边的茨中教堂旁,至今还旺盛地生长着2亩100多年前由法国传教士带来栽植的葡萄,据传那是世界绝版的“玫瑰蜜”品种,原产地的植株已经遭病害早灭绝了,传教士带到峡谷深处的种子被幸运地保存下来。德钦不失时机地做大旅游产品生产,以此为母本,在澜沧江两岸和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推广种植,目前全县种下的3000多亩葡萄已经逐步进入盛果期,一些农户种植面积超过了10亩,靠酿制法式原汁葡萄酒年收入上万元。我们在云岭乡喝到了这种酒,有个藏民提来一公斤左右的一瓶,卖50元,“前次来不是卖10元吗?”我们问。那位叫培布的藏民回答:“价格高是小事,现在还抢不着呢,离开这里,就不消想喝这种酒了。”

  在德钦县燕门、云岭,一直到与西藏接壤的佛山乡,种植“玫瑰蜜”给藏族群众带来了甜蜜的生活。然而,随着梅里雪山的旅游开发,当地群众的受益远不止如此。旅游业的开发,需要用文化来作为支撑,藏族传统民族文化在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寻找到了走向市场的最佳的支点。德钦县地处藏汉文化交融地带,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3%,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了独树一帜、灿烂芬芳的民族文化。居住在那里的藏族、傈僳族等民族同胞,祖祖辈辈传承着“人生如歌,笑对生活”的生存理念,不管怎么劳累,他们闲暇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高亢的歌声、欢快的舞步来驱除疲劳,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德钦素有“弦子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德钦县过去民族文化氛围也浓烈,但没有“卖”的对象,绝大部分“自弹弦子自宽心”,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文化产业财富的价值充分显现出来,并且一路飙升,藏族群众笑称,民族文化走向市场“甩几下长袖是钱,弯弯脚杆来钱,扯块布料是钱,削一团木头也赚钱”。

  我们一进入德钦县的南大门——奔子栏镇,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氛围:镇文化站组织的演出队正在给游客们认真地演出《藏家娶新娘》等充满民族情调的节目,掌声四起,欢声不断,20多个节目看完了,客人还意犹未尽。一位来自香港的游客告诉说:“出几十元钱看这样一场有特色的民族风味表演,值得。”在镇文化站里我们看到,阅览室、排练室、摄像机、电脑、架子鼓、电子灯等一应俱全,灯光球场、水泥看台干干净净,图书馆藏书2600多册。文化站干事那列向我们如数家珍:全镇业余剧团演员30人,这些年除了重点围绕旅游服务外,每年为群众演出不少于6场,10年来义务送戏下乡不间断,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民族文化建设,许多农村的孩子,借助这个平台,从大山里走向城市,收入颇丰。奔子栏业余剧团1999年10月应邀赴日本访问演出,2001年1月出访马来西亚,先后参加了世界旅游节、香格里拉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为民族文化增值创造了条件。

  千百年来的生活实践中,梅里雪山下的藏民创造出了一套适宜于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衣着、服饰、用具、房屋以及制作酥油、奶渣、打酥油茶、揉糌粑等,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也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德钦县城,我们看见一群游客在卓玛开的服装店里比试藏装,便好奇地凑上前看热闹,那群游客以为我们要去和她们抢购,把店里不多的几件衣帽都抓在手里,马上就把制作好的几套藏袍、金边帽买走了。卓玛店里的产品供不应求。店主告诉说,她制作的既是藏装,又是民族工艺品,她在卖一种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生意越来越好了,去年到拉萨批发来的一大卡车布料就要用完了,过几天又得要跑西藏,拉回10多万元的货,顶多够用一年。她还扳起指头数落给我们,到她店里买民族服饰的除了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贵阳、昆明等地的客人外,还有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外国人。卓玛一家人延续着祖上传下来的民族手工艺,借助旅游热,古老的民族传统工艺被赋予新的内涵,随着游人的脚步,远走他乡。

  卓玛和德钦的许多藏族群众一样,是在经营一种不老的民族文化。在奔子栏镇,我们走进几代人擅长制作藏式折桌、糌粑盒的藏民扎巴家,家舍的富丽堂皇、环境的优美令人惊讶。两院总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的藏式房屋,雕龙画栋、窗明几净,客厅宽敞,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院子中的花坛上鲜花怒放。主人介绍说:“两院房子也就值100来万,都是托了旅游业的福,近几年加工木碗、折桌挣得的。”

  我们了解到,奔子栏村从事民族工艺品加工的人家就有80多户,年产值接近千万元。弘扬民族文化,还是扎巴先带的头。5年前,他看到中外游客蜂拥进梅里雪山,便带领全家人重操起了祖传的手艺,从别人手中把粗料收购过来,经过无数道整形、打磨、上彩,就成了既实用又美观的工艺品,远道来的客人通过销售窗口,往往找到家中,一是欣赏,二是购买。如今,扎巴还带出了10多个徒弟,有些弟子的手艺超过了他,挣的钱比他多。

  送我们出门时,扎巴说了这样一句话:“想不到,民族文化这笔财富还会增值!”(完)(李毅铭 周杰 张莹)(来源:云南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