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不可能的预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3日12:03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10月初,瑞典文学院即将公布20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要预测每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基本上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先一点在于,瑞典文学院的老头子喜欢“爆冷”,在已经进入“世界文学强人俱乐部”(有资格参评诺贝尔文学奖并且屡被提名的人,全世界各个国家和语种,大概总共有那么四五十位)名单的众多翘首企盼的人物之中,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选择哪一个,但他们永远不会选择呼声最高的那一个。其次,单就文学这一行当来说,世界已经是一个共同体,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是惺惺相惜(比如布罗茨基夸奖米沃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或者是同门师兄弟(比如希尼、布罗茨基和沃尔科特先后在同一个单位上班),或者有着师承关系(比如艾略特的老师庞德是叶芝的秘书),这一帮人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世界文学强人俱乐部”,彼此竞争的同时互通声气,而中国的读者对这个俱乐部了解甚少。

  然而,诺贝尔文学奖,既是对文学的表彰,也是对“理想”与“道德”的表态,获奖的诸多作家,大多脱离不了“政治因素”。这是那个发明炸药的诺贝尔先生确立的标准:“在文学园地里,产生富有理想主义的最杰出的作品”。当下的世界政治变迁,影响着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纯文学”的文学观念,永远进入不了瑞典文学院老头子们的脑壳。而这帮老头子,对当下世界政治发言的方式,便是选择一位切合他们意图的作家,替他们立言,赞同什么或者反对什么。另外,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表彰世界文学的奖项,世界文学一锅粥,需要一个平衡和排序,类似于分猪肉,排排坐吃果果,其中就有了几分规律可循。

  基于各种因素考虑,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可能倾向于以下几个方向:诗歌、非英语、女性。

  2004年,诗人获奖的可能性最大。最后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是来自波兰的希姆博尔斯卡,时间是1996年。在她之前的获奖诗人希尼,获奖时间是1995年,再往前一位是沃尔科特,时间是1992年,倒推过去,帕斯在1990年、布罗茨基在1987年、塞弗尔特在1984年、米沃什在1980年……诗人与小说家的获奖,基本上是梅花桩式的,此起彼伏,常规间隔不过是3年左右。如今,诺贝尔文学奖已经6年没有垂青于诗歌,这足以引起“世界文学强人俱乐部”中部分诗人的愤怒。从这个角度看,俄国的诗人康斯坦丁·凯德洛夫、叙利亚的阿多尼斯、雨果·克劳斯、美国的阿什贝利、瑞典本土的特朗斯特罗姆都有折桂可能。

  基本上,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将排除英语作家。

  在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英语作家占的比例最大。然而,最近二三十年,诺贝尔文学奖还从来没有连续两年颁奖给同一语种作家,英语与非英语作家基本上是轮流坐庄———惟一例外的大概要数1991年的南丁·戈迪默、1992年的沃尔科特、1993年的托尼·莫里森。不过,其中夹杂的来自西印度群岛的沃尔科特的情况比较复杂。沃尔科特本人兼有英国、非洲和荷兰血统,他的语言也掺杂着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本地土语,类似于“洋泾浜”。2003年获奖作家库切是英语作家,因而本年度的诺奖,将很有可能花落“非英语作家”。

  1996年获奖的希姆博尔斯卡,是距今最后一位获奖的诗人,也是距今最后一位获奖的女性。男女同顶半边天,在欧美文坛,这么多年没有女性站在领奖台上,足以使女权主义作家们唾沫星子四溅。当前呼声比较高的女作家们,比如加拿大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英国的多丽丝·莱辛、美国的桑塔格,都是英语作家,可能性都不大。

  笔者手头的名单中还没有同时符合以上三方面的作家,同时符合前两项的,则是俄国的康斯坦丁·凯德洛夫和瑞典的特朗斯特罗姆。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基于当下的国际政治局势,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考虑到以下因素:俄罗斯巨变15周年、反战、后现代主义和新拉美。

  2004年是改变整个世界的俄罗斯巨变15周年。在这15年里,还没有一位俄语作家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表彰,上一位获奖的俄语作家是1987年的布罗茨基,再上一位则是遥远的索尔仁尼琴。在百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谱系中,俄罗斯作家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旨(“富有理想主义的最杰出的作品”)的最佳体现,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良心”的保障。

  15年的巨大社会变迁,在俄罗斯的文学土壤上足以诞生伟大的作品。展现这15年来的变化以及对社会人的影响,也是诺贝尔文学奖急需做出的决定。从这一角度,俄国诗人康斯坦丁·凯德洛夫是不二之选。

  伊拉克战争是2003———2004年度国际政局的最大事件,反战则是当下以左派自由主义者为主体的世界知识界的重要话题。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要对当下政治发言,最佳方式莫过于挑选一位“反战作家”。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反战最嘹亮最彻底的要数美国作家冯内古特。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理由”里,他还占据着另外一条:后现代主义作家。

  20世纪最后30年的文学,风头最健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发轫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不仅改变了世界文学的面貌,而且影响到其他艺术样式。然而,就像对新小说派的态度一样,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对这种“新鲜玩意”迟迟不表态。当下,呼声最高的后现代主义作家是菲利普·罗斯。然而,瑞典文学院的老头子永远要爆冷门,就像新小说派的候选人中,呼声最高的是阿兰·罗伯-格里耶而获奖的却是克洛德·西蒙。克洛德·西蒙比阿兰·罗伯-格里耶占便宜的地方,一则是低调,二则是二战题材,相对来说比罗伯-格里耶不那么“纯文学”。而在后现代主义诸多豪杰中,冯内古特是最得读者认同的作家,但他在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中一直被排在罗斯甚至品钦之后,他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技巧比罗斯更清晰和狂欢,比晦涩的品钦则要大众无数倍,贯穿于几十年的创作活动中的,是他的持之以恒的“反战”和“嘲讽美国”主题———这一主题在当下非常吃香。同属于后现代主义谱系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则是晚辈,技法上和冯内古特太过接近。上一个获奖的北美/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距今已经十年。然而,这几个人都是英语作家,在写作语言上不占便宜。诺贝尔文学奖最有可能的一个选择,则是选择一位相对年轻、持“反战”姿态的拉美作家,最好这位作家入籍美国,融合了后现代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

  2004年度的评选中,笔者个人推荐俄国诗人康斯坦丁·凯德洛夫和美国作家冯内古特。而其他的大热门,比如略萨、富恩特斯、特朗斯特罗姆和雨果·克劳斯等等,或许将年复一年地热下去。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