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40年后仍青春:红旗渠精神展吸引各方游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3日17:1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记者 邱红杰)

  年逾八旬的杨贵老人精神矍铄地站在当年他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的大幅照片前,激情昂扬地对慕名围在他周围的群众说:“红旗渠精神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充满生命力,我相信再过40年这种精神也仍然青春,因为这是一种为人民的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杨贵任河南林县(现林州市)县委书记。当时全县500多个村,大多数要跑好几公里取水喝。91万多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2万亩。“那时是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杨贵说,要让全县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解决缺水问题。

  1960年2月,红旗渠开工。在那样一个困难时期,在县委领导下,林县数万人民斩断1250个山头,修建桥涵2530座,涵洞299个……1964年,总干渠通水;1966年,3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被称为“人工天河”“幸福渠”“生命渠”的1500公里红旗渠灌溉体系基本形成。81人在工程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后人统计,如果把修渠挖砌的土石方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连接广州和哈尔滨。

  为纪念红旗渠通水40年而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红旗渠精神展,吸引了“十一”黄金周的各方游客。中直机关离休干部任俊杰,一边仔细地看图片说明,一边在小本子上认真记录。他说,红旗渠代表的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太感人了。现在老百姓生活水平比以前高了,国家比以前富强了,但这种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毕竟我们还要实现更高的奋斗目标。

  从湖南来京旅游的刘英华夫妇,边看展览边商量着明年国庆旅游的时候去红旗渠看看,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个奇迹。

  29岁的傅广松是河南林州市一名中学教师,他本来是到天安门广场游玩,听说家乡的展览在国家博物馆举办,赶忙过来参观。看着那些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展品,他干脆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我是听着红旗渠的故事长大的。”傅老师对记者说:“我现在经常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学生们,让他们知道现在的生活是怎么来的,让他们记住红旗渠精神。”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