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访上海新区:小区见证大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3日17:44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0月3日电(记者 杨金志、季明)

  1951年,上海第一批工人住宅曹阳新村建成,曾经窝在棚户区“滚地龙”里的翻身工人们敲锣打鼓搬进新居;1981年,上海改革开放后最早兴建的曲阳新村落成,工人新村首次有了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2000年,上海住友名人花园竣工,太阳能照明、有机垃圾生化处理、中水循环利用等环保高科技被普遍运用。国庆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曹阳新村、曲阳新村和住友名人花园,感受这55年的巨大变迁。

  今年84岁的退休工人王洪禄1952年搬进普陀区曹阳新村。王洪禄是苦出身,1946年从乡下到上海的纺织厂里做工,住在一个漆黑的小阁楼里。解放后,王洪禄成了上海国棉一厂的机械工人。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搬家的情景:一辆板车全部家当,一张铺板,两只凳子。

  当时,王洪禄分到的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组织上嘱咐大家:墙上不要钉一个钉子。直到现在,王洪禄的家依然墙壁雪白,没有丝毫破损的痕迹。王洪禄有五个子女,家里渐渐拥挤。改革开放以后,他的子女们都有了自己的商品房。“二姑娘自己住着三室一厅,不久前还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给儿子结婚。”老人告诉记者。

  作为第一个工人新村,曹阳新村红瓦白墙,树影荫蔽,环境倒也不落伍。唯一特别的是,每个公用灶间都有一个烟囱。王洪禄说,那个时候政府分给每家一个烧柴的大灶。后来,大家用上了煤炉;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烟囱也彻底失去了用处,成了那个渐行渐远时代的标志物。

  虹口区的曲阳新村是改革开放新一代居民小区。“有洗澡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令人羡慕的一件事。那个时候,曲阳人经常自豪地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下班回家就能洗个热水澡。”用现在的眼光看,那个时代的独立厨卫实在过于简单,面积也各只有两个多平方米。曲阳新村街道办事处主任陈金鹏说:“这小小的两平方米却意味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质的变化!”

  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纪。2001年和2004年,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先后来到位于上海浦东的住友名人花园,对小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循环利用资源十分赞赏。这里的600多户居民家庭,日常生活享受了高科技、智能化带来的十项成果,包括四重安全防范系统、宽带数据接入网、“水电煤”三表远程信息采集系统等。小区里绿树成荫,鲜花怒放,绿化率达到了51%。

  物业人员带记者去参观有机垃圾生化处理设备。一座干净的小房子里,两台密封的机器发出低沉的运转声。揭开盖子,只见垃圾已经成了干燥的粉末,没有一丝异味。小区管理处经理马仕琼骄傲地告诉记者:“经过特殊菌种的分解,垃圾95%的成分变成了水和无害气体,5%变成了有机肥料。”

  胡锦涛同志看望过的朱德政老人,一家三代五口人住着126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房子。73岁的朱德政曾经在西藏工作20多年,把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西藏。2000年,朱德政拿出40万元积蓄购买了这套房子,过着宁静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位老共产党员一语中的:“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更要珍惜资源,爱护我们的家园。”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