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听大桥建设者讲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4日16:16 扬子晚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一直是萦绕南京人心头的骄傲情结。位于南京市下关区宝塔桥的南京长江大桥,是连结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的重要工程,也是第一座由我们国家自行设计施工的跨越长江的特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

  时值建国55年,两位当年修桥时的建设者重新走上了凝聚着他们青春和热血的大桥,和现在大桥的守卫者———武警江苏总队第三支队官兵一起欢度国庆。

  建设者的故事之一

  潜水工的“幸福”生活

  采访对象:左国胜老人,湖北人,今年76岁,是当年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潜水工

  82米的水下是什么滋味?那是要承受8个大气压。这样说只是字面上的,绝大多数读者肯定是连想都想不到那种滋味有多难受。在当年那么艰苦的条件和相对不发达的技术水平下,左国胜老人硬是潜进了这个深度,。

  千里挑一

  建设南京长江大桥时,最让相关领导挠头的就是潜水工了:一要政治素质高,二要体质过硬。体质过硬可不是一般的能吃能睡就能满足的,内脏、肌肉、骨骼、大脑、视力、听力……几乎每一样都要最好。“那不就像现在选杨利伟一样吗?”记者不禁对对面正襟危坐的左老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左老回忆起当年选拔潜水员的情况:“各地方来的精壮汉子,全要求30岁以上,35岁以下,先选出2000个,再经过层层体检最终选出8个人吧,里面就有我。”

  不会游泳

  如果告诉您,一个整天跟水打交道的人不会游泳,您会觉得是笑话吗?中国老一代的跳水天后陈肖霞,当年刚进跳水队的时候是不会游泳的,这是一段佳话。而作为千里挑一选出来的潜水工,左老也是一点水性都不懂!这个事实如果不是从左老自己的嘴里说出来,记者是无论如何不能相信的。“我到现在都不会游泳,最多也就是掉下去淹不死。”而提起原来的工种,更是跟潜水差了十万八千里:左老1952年毕业于汉口江岸铁路工厂技工学校,学的是铆工!“经过体检,我心脏好,血压好,韧带好,脚板好,眼睛好,就定下我了。当时我记得还有一个潜水员也一样和我是铆工。”凭着智慧和勤奋,左老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艰苦的潜水训练。但是,这些潜水训练里却没有游泳这个项目!“不会游泳的人潜下去,可能更能平衡身体吧。”左老这样解释。

  特殊优待

  “集中兵力打潜水战”。当时的这个口号说明了对潜水这个工种的重视程度。“当年我的战友工友们一听说我当了潜水工,都羡慕得不得了。”

  第一,有巧克力吃。巧克力在当时可是稀罕东西,那么多人修大桥,也就潜水员能吃上巧克力。为了吃到巧克力和“米老鼠糖”,还必须铁道部亲自来文件,让南京市供销部门特批。第二,有“私人医生”。潜水员一天到晚,身边都有“跟踪医生”24小时跟随,随时测量身体状况,随时制定食谱,用各种办法保证睡眠。到下水前后,更是有“下水医生”拿着能弄到的最精良的医学仪器来监护,能住进当时来讲很奢侈的减压舱。第三,有小灶开。大桥工地食堂里,其他的工种哪怕是关键技术工种,一般都只能吃5分钱的菜,只有潜水员能吃到3毛钱的。不但如此,潜水员还集中起来吃小食堂,有专门的美食,最重要的是,小食堂里有成堆的各种美味水果,潜水员随便吃!

  下水艰辛

  待遇是绝对好,可享受了这么好的东西,付出的却是更多。不要小看了潜水这个活,桥墩是否在水下站得住,潜水员的工作至关重要。长江南京段水深,正桥的4、5、6、7号桥墩都在水下65米左右,涨潮时更是到了82米,大大超过了普通潜水装置下潜的极限深度。怎么办?“当时那种形势,是硬着头皮也要上。”左老回忆起当时下水的经过:“下水之前几天全部集中在一个地方住,就像去年的非典隔离一样。下水前一天就有跟踪医生,命令你10点以前必须睡着。第二天8点下水,下水之前医生给你体检,等上来以后还要体检。一次下水,最多只能工作40分钟,然后就要上来。最关键的步骤就在上来,因为水下压力厉害,如果一下子浮上来,压力突然减少,人是要爆炸的,所以就采取‘水下减压法’,慢慢上浮。每10米减一次压,慢慢习惯。从60米以下浮上来,大概需要5个小时,上水之后马上进减压舱休息,这样一天就过去了。所以说下水工作很‘奢侈’,一个人费好多工夫,一天最多干40分钟!”

  水下谐趣

  说起水下的工作,左老的语调很是幽默,“我们那时候背后插着两根管子,一根是氧气管,另一根呢?你想不到吧,是放音乐的管子。水底下一个人干活寂寞得很,不听听收音机,精神会受不了的!在水底下还有个问题,就是会出现氦麻醉和二氧化碳麻醉。最有趣的是在那种麻醉条件下,我们三十多岁的大男子汉,说起话,声音奶声奶气的,就像个小婴儿一样。”左老的笑容突然有些神秘起来:“再告诉你们一件事,你知道下水之后最怕什么吗?就是怕尿急。没有七八个小时上不来,如果这个时候有尿,那真够受的。我记得有一个同志,在我们潜水员里什么都是最优秀的,可就有一天出了这个洋相,上浮的时候尿急,最后实在憋不住,只好尿了裤子。”

  桃李天下

  左老参与建设了好多大桥,已是潜水界的元老。他说,自己带过的潜水员徒弟多得“已经记不清楚了”。在桥梁、渔政、捕捞、救生等各个系统里,都有左老的得意门生,长江二桥、三桥的建设,左老的徒弟们也都是生力军。不过左老最自豪的还是建了南京长江大桥。他清楚地记得,当年大桥通车后,人民日报把这个消息跟原子弹爆炸一起放在了头版。“什么个意义?我们中国人腰杆子硬了!”左老觉得,这才是大桥最有意义的地方。

  建设者的故事之二:

  技术员的难忘往事

  采访对象:车家明老人,今年76岁,云南人,是当年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技术员

  一提起当年参加建设大桥,车老就连连说“和大桥有缘”。1955年从湖南大学桥梁建筑专业毕业之后,车老所在的班上106个同学里,有8个人幸运地被分到了大桥局,直接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武汉桥建成之后,车老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工地上。

  “公路为4车道,公路面净宽15米,两侧各设净宽2.25米的人行道,正桥水中桥墩共9个,铁路部分长6772米、公路部分长4588米,其中江面正桥1576米……”经过了这么多年,说起这些技术数据来,车老还是如数家珍。

  车老坚持说,自己在建设大桥的技术队伍中只是一名“小卒”,他不愿意多谈当年自己解决的问题。“我就说一说最惊心动魂的故事吧。”

  最惊心动魄的故事:沉井止摆

  建设大桥,成功地把桥墩立好,就等于建成了一半。“那个时候用的是沉井技术,大家都把那几个沉井当成了心肝宝贝。可偏偏这个宝贝就出了问题。我记得很清楚,那一次是1964年的9月18日,正巧也是‘9·18’。整个建设过程中,就数这一段险情最为惊心动魄。”

  1964年9月18日,当年长江上的一个洪峰姗姗来迟。处于悬浮施工状态的高20.15米、入水深度14.2米的5号墩沉井受到这一不速之客的急流冲击后,连接南岸一侧导向船的直径4厘米粗的一根纲缆被磨断。经过紧急连续补抛4个新锚加固,一直忙到23日晚上,5号墩导向船组的边锚缆链累计折断九根,结果导向船组连同沉井开始大幅度摆动。为让这个横截面积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高度接近7层楼的庞然大物安静下来,建设者们度过了整整一个月惊心动魄的时光。

  “这个摆动的起伏大概有1米、摆幅有40到50米,是建桥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险情。”车老回忆说,当时他们所有的人都急坏了,后来听说,大桥局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发出密令说,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不保沉井,但必须保住墩位”。也就是说,在必要的时候砍断上游的主缆,让沉井顺江漂下去,绝不影响工程进度。为了抢救这个沉井,已经停航的拖轮连夜启动;铁道部派了专车,从大连以最短时间将抢险所需要的大量钢丝绳运达;上海的浦东造船厂连夜赶制、专车运送锚链;某些配件甚至动用了空运手段。所有的建设者都被广泛发动起来,献计献策。在经过一系列失败之后,决定实行“平衡重”止摆方法。当时提出这个设计构想的,是施工科设计组一名姓林的组长,图纸拿出后工人们日夜加班赶制,终于在10月12日,“止摆船”正式投入使用,“当时就明显感觉沉井摆幅大大缩小了。”18日,工程队将5号墩的全部边锚逐步收紧。收紧的一刹那,整个工地的欢呼声响彻云霄。车老说:“我们当时有一些技术骨干,为了获得摆动数据,坐着小船就在沉井旁实地探察。后来想起来大家都后怕,那么大的东西,如果摆动的时候撞上你的小船,后果不堪设想!”

  车老最后动情地说,他刚来这里建大桥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站在大桥上,一眼望过去,沧海桑田的感觉油然而生。“能在那个时代为大桥奋斗,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李军 陈迪晨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