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八成富余劳力突出“重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5日06:52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枣庄讯 “俺家五口人,都是农民却没一个种地的。你们怕是想不到,今年俺还分了上千公斤小麦哩……”9月27日上午,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侯宅子村51岁的农民梁昌海在自己的商店里与记者谈笑风生。

  侯宅子是典型的城边村,许多人家早就成了生意人,梁昌海一家就开了两个商店,全家人没有多少精力侍弄责任田。去年,村里顺应农民的要求,成立了农业合作社,38户农民包种了全村的地,梁昌海等绝大多数农民以土地入股,夏秋两季“分红”(粮食),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无牵无挂地做生意、打工去了。短短一年多时间,就有20多位农民与外商合资,利用村南煤矿塌陷地建起了有色金属、食品、服装等7个企业,再加上原来的汽车城等26个民营企业,村里的富余劳力还不够用呢。

  在这个区,彻底走出土地的农村劳力已达8万多人,占全区农村劳力的80%。除了土地集约经营外,十里泉等75个“机械化村”实行了“耕、耙、种、浇、收”的全程机械化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农民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这75个村之一的税郭镇东北村,70%的农户成了花生加工专业户,户均年增收一两万元,有的大户年收入十几万元。

  随着城市长大,市中区的石碑等30多个村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区里引导村“两委”用好土地补偿金,没有分光吃光,而是集中使用,先后建起了74处市场,有的租赁经营,有的集体经营,使有限的补偿金成了经济收入的“长流水”,4.7万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了市场里的经商、务工者。

  这个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也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载体,目前已有126个项目开工建设,58个项目建成投产,9000多名农村劳力成了开发区里的工人。在这里记者看到,遍布乡间的6500多家政府扶持发展起来的农村养殖、运输等个体户,使25000多名农民实现了就地务工;5个乡镇设立的劳动保障事务所,区政府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等,则为农民架起了外出务工经商的桥梁,目前它们已向外省市输出农村剩余劳力1.4万人。编辑: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