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经济建设一枝独秀到物质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5日19:4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5日电(记者 丁海军)

  从新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诞生至今,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到浦东,一个个奇迹发生在中华大地。从白手起家的“深圳速度”到再造一个新上海的“浦东高度”,特区的经济建设不断刷新着纪录。

  以昔日渔村深圳为例,1980年至2003年,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3%,累计完成各项税收4669.3亿元。目前,深圳市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居于全国大中城市第4位。

  “小路变通衢、平地起高楼、棚户区变成别墅区、臭水浜变成景观河……浦东变化太快了,有时你几个星期不出门,就会不认得路。”浦东巴士公司的退休职工沈入群感慨,“地图更新的速度,赶不上浦东前进的脚步。”

  曾几何时,作为上海的“处女地”,浦东的经济总量在全市微不足道。如今,浦东以全市1/12的土地面积、1/10的户籍人口,创造了全市1/4左右的GDP和工业总产值、1/2强的外贸进出口额,总体经济实力相当于十多年前的整个上海市。2003年,浦东GDP达1504亿元,比1990年开发之初的60亿元增长了25倍。

  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特区人没有忘记自己所肩负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20多年来,特区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路的同时,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道路上勇于创新。

  特区人喊出“物质文明不能以削弱和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的口号,并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在由100多名专家制定的深圳特区发展规划中,不仅把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把反映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综合指标,作为全面衡量特区发展高低的重要标志。浦东新区成立不久,便制定了《浦东新区社会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世界大都市型文化和特区文化的目标。

  在贫穷、闭塞、落后基础上起步的特区,在开始时无一例外被人们称之为“文化沙漠”。深圳建市前的原宝安县,只有一家小戏院和一家电影院。现在漫步在深圳特区,处处能感受到特区文化事业的繁荣景象。目前,深圳仅中小学就有几百所,公开发行的报刊已达几十种;深圳博物馆、深圳图书馆、锦绣中华、世界之窗等现代文化建筑和设施,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特区大地上。

  同样,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特区和浦东新区,物质文明也与精神文明在同步起飞。在贯穿宝岛海南的“千里环岛文化长廊线”上,成百上千个新建的农村文化站、图书馆、影剧院、歌舞厅、体育场如盏盏明灯,给农民带来精神上的光亮和充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所长李崇富认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在执政能力和认识上的正确体现。从“两手抓”开始,如得到了一把打开科学执政之门的钥匙,中国共产党在一系列重大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中,越来越趋向科学。

  特区,已成为中国文化设施密度最大的地区。特区,已实现从经济建设一枝独秀到物质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的历史跨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