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业不对口的错位教育是教育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6日16:43 人民网

  网友:姜文华

  据《信息时报》9月28日报道,一项调查发现,因填报志愿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对学校及专业满意度低,在广东七所本科高校就读的大学生中,竟然有超过一半的专业不对口。

  随着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高校开设的专业数量也越来越多,名字也越来越好听。有的高校更对“课程陈旧、知识落伍”的“鸡肋专业”进行巧妙“包装”,换个好听的名称,以吸引学生填报志愿,而教学资源和知识结构却还是老一套,致使过半数的大学生一开始就“入错行”,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甚至毫无兴趣可言,学起来表现为被动应付、不堪其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在就业选择和未来发展空间上势必受到严重影响。显然,这是一种明显的错位教育,极大地浪费了原本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更成为教育切肤之痛。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实这是与高校专业狭窄、设置不合理、脱离市场、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等有着很大关系。围绕着高校专业设置要以市场为“风向标”、按“优胜劣汰”法则进行专业的取舍等话题的争论、探讨也由来已久。为此教育部也曾明确提出就业率明显偏低的地方和高校要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高校要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日常教学等指导性意见。但是,另一个事实却被长期忽视了:大学生所学非所长、非所爱致使在所学专业上并不“专业”,也是影响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以新闻中的数据来说明:52%的学生未能就读“最爱”专业。而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职业取向。既然所学专业已定,学生本人无法改变,只能是毕业后再根据自己的所长或爱好选择喜爱的职业。问题于是随之而来,跨专业就业必然使就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这就给原本就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使高等教育更趋人性化,以及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怀,是破解这个切肤之痛亟待研究的大课题,也是解决这种“专业不合口味的错位教育”的最佳途径。毋庸置疑,从性格爱好分析专业选择到职业规划,对每一名学生而言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工程单靠学生个人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校对待自己生产的“产品”充分负责。而解决学生一开始就“入错行”的问题应该是高校负起责任的首要前提。

  依笔者看,高校应在主动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尽可能多地开设有多学科背景交叉的专业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人才培养之市场导向,给予学生以再选择权,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多次选择专业方向。

  在这方面,北方交大等高校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在所有学科间划分出大平台,学生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大学一年级,学生有一次转系机会,可以在大平台内部,也可以跨平台转专业。同一大平台下的学生可以实现跨学科大类选择,而同一学科大类下的专业选择将更加灵活。这种大平台的培养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挖掘自己的潜能,也使学生在多学科交叉中增强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成为素质全面的“通才”。

  因此可以认定,建立在更加理性、科学、人性化基础上的高校教育模式,是杜绝盲目追求大而全的专业“虚肿”现象的有效方法。这样,不但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性和个性的关怀,有利于学生真正把自己的专业选择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在自己最爱的专业上学有所成,而且真正把握住人才市场需求的脉搏,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完美契合,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综上,笔者以为,要避免专业不对口的错位教育给高等教育资源造成的浪费,给学生充分的再选择权、着力塑造“通才”是关键。

  新闻链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