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雇员制的“鲶鱼效应”不容乐观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7日00:45 红网 |
近一段时间,政府雇员制在吉林、深圳和成都等地相继试行,一批政府雇员身份陆续走上工作岗位。不少官员和专家对政府雇员制度评价颇高,最典型的赞誉就是关于政府雇员“鲶鱼效应”的比喻:在装有沙丁鱼的水箱里放上一条鲶鱼,为了防止被鲶鱼吃掉,沙丁鱼只得快速游动,才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政府雇员就是“鲶鱼”,而现有序列的公务员是需要鞭策的“沙丁鱼”。比喻不可谓不生动、形象,然而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为了防止被鲶鱼吃掉。那么,现有公务员序列的“沙丁鱼”们有必要担心被作为政府雇员的“鲶鱼”吃掉吗?政府雇员能成为公务员这个水箱里的“鲶鱼”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其一,引进公务员这个水箱里的“鲶鱼”只是政府的雇员,只是一些“临时工”;其二,这些“鲶鱼”大多是一些技术岗位的雇员,手里不握有行政权力。最重要的是,公务员和政府雇员是一个机关大院的两类人员,他们根本就不在一个“池子”里。 我们无法否认,进入政府机关大院里的政府雇员是“另类的人”。他们不具有公务员的身份,贴在他们档案里的标签是政府雇员;他们捧的不是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而是随时可以打破的“泥饭碗”;尽管他们的工资收入不低,但是他们享受不到公务员现在享有的住房、医疗、交通等种种福利。如果严格的话,机关发袋大米,他们也无权领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特点决定了同样在机关大院工作、生活的政府雇员们难以与现有公务员取得平等的地位,享受同等的待遇。 此外,如果严格按照传统的政府雇员的内涵,他们在机关大院里是没有“话语权”的,他们只是一些技术雇员。他们的任务是提供服务和技术咨询。他们无权做主,无权决策。除此之外,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是旁观者,而不是“内部人”。如果现有的“公务员生态环境”不改变,以他们这样的地位和职责,要想让他们成为他们公务员这个水箱里的“鲶鱼”完全是不现实的。笔者倒是十分担心,这些政府雇员不仅成为了政府的雇员,还有可能沦为现有公务员的“雇员”,不仅没有成为公务员这个水箱里的“鲶鱼”,反而逐步成了“温水里的青蛙”。 笔者以为,与其引入政府雇员,莫如改革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引入政府雇员无非两个目的,一是政府雇员不享受现有公务员的住房、医疗、交通等福利待遇,可以减轻政府开支;二是引入竞争机制,激活现有公务员管理这一潭死水。这样两个目的完全可以通过改革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予以实现。公务员管理部门当前要做的不是引入政府雇员,而是要改革现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一方面要逐步取消现有公务员的工资之外的各种福利,以减轻政府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另一方面要引入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激励现有公务员尽职工作,把不尽职和不符合公务员条件的人淘汰出局。 不下功夫改进对现有公务员的管理,增加激励机制,反而寄希望于引进政府雇员产生“鲶鱼效应”,即便不是缘木求鱼,也似乎有标新立异、避实就虚之嫌。果真如此的话,引入政府雇员制也只能算作公务员管理上的“形象工程”。(稿源:红网)(作者:孙建)(编辑:杨国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