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孔子之名,我们聚会(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2:4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闫向军

  曲阜市长江成在祭孔大典上宣读祭文。

  闫向军摄

  随着司仪洪亮悠长的宣示“祭孔大典现在开始,开—庙—门”,孔庙大门在礼乐声中缓缓打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对孔子进行“官祭”

  孔子文化节办了20年,投入不少,收获更多———惟有“孔老夫子”,才有如此号召力

  9月28日9点30分,古城曲阜孔庙金声玉振坊下。随着司仪洪亮悠长的宣示“祭孔大典现在开始,开—庙—门”,孔庙大门在礼乐声中缓缓打开。由曲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兆河、市长江成率领的祭孔队伍沿着甬道,跨过一道道大门,缓步向大成殿走去。甬道两旁,排列着演习《春秋》的“孔门弟子”、吟咏诗歌的“唐代文人”、读书作画的“宋代学士”,还有其它历代众多“文人墨客”,分散在孔庙各处,或抚琴、或吹箫。

  站在大成殿前,江成面对孔子像宣读祭文。文中有不少生僻字,但江成读来抑扬顿挫、流畅自如,一字不误,看来下过一番功夫———毕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对孔子进行“官祭”。祭文宣读完毕,曲阜市人大、政府及各主要部门依次向孔子像献了花篮。然后是孔子族人的家祭、海内外参礼团的行礼、表演祭孔乐舞等活动。数千位游客拥上前来,有的燃香行礼,有的照相留念,有的集体列队诵读《论语》。

  这是孔子诞辰2555年的祭祀大典,也是2004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一个高潮段落。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两千五百年的孔子思想魅力常新

  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的仪式更是隆重盛大。今年的祭祀大典,就是对清朝乾隆年间祭孔的盛大场面的再现。

  在参加祭孔的队伍中,有来自美国、希腊、新西兰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参礼团。美国参礼团的约翰·史密斯提前一周到曲阜,一直是早晨第一个进入孔庙的游客,“这时候孔庙游人很少,我可以在杏坛中学习孔子著作,就好像能听到孔子的声音。这种感觉在课堂和书房里找不到”。

  史密斯在美国一所大学教授哲学,讲一口流利的汉语。他认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许多政治家都在寻找解决这些冲突的办法,但成效不大。而孔子“君子和而不同”的学说和“仁”、“恕”的思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如果能把孔子思想在全世界推广开,人类将比现在生活得好”。史密斯多次来曲阜,就是想更好地学习孔子思想。

  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游客在一旁插话说:“1993年,几千位宗教领袖与伦理学家们在芝加哥签署了《全球伦理宣言》。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这个《宣言》中的重大原则,用来处理国家、民族、宗教、文化间的相互关系。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思想理论是跨时代、跨民族、跨国界的,是全人类共同财富。”他还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黎宣言》中的话:“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文化节上,一位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官员宣布,中国申请设立的“孔子奖”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程序。

  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济宁市人民政府申请设立的“孔子奖”若获批准,将是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最高级别奖项,主要用于奖励世界上在教育、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总统、部长和专家,每年一届,每届突出一个主题,在法国巴黎举行评奖、颁奖,获奖者或主要代表将在每年9月28日赴曲阜参加纪念孔子活动,并获得曲阜市“荣誉市民”称号。

  让“孔子”走上国际舞台,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类共同的选择。

  以孔子之名打造文化节,不仅仅是招徕游客,更是筑起沟通的窗口、发展的平台

  在杏坛的亭子里,聚集着众多国内外记者,其中许多人多次采访孔子国际文化节。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王茂盛,一次不落地采访了迄今为止的20届孔子文化节。

  今年曲阜的孔子文化节正巧赶上中秋节,街头不时看到群众自发组织的舞狮、龙灯、腰鼓、高跷等民间传统娱乐表演。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漫步街头,这座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和青春气息。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凭着孔庙、孔府、孔林这“三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曲阜,乃至济宁市和整个齐鲁大地,都因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而更自豪地立足于世界。

  在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上,记者问济宁市委书记贾万志:“办节要有不少投入,孔子文化节办了20年,究竟能给济宁带来什么?”

  贾万志回答:“文化节是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山东、济宁和曲阜。孔子思想是一条沟通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渠道。这不仅是济宁市和曲阜市的节庆活动,更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项伟大事业。”

  “文化节也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运作许多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项目和活动,给济宁经济发展带来丰厚的效益。”

  参加文化节的张世良先生来自台湾,他说,儒家文化是两岸割不断的思想纽带,共同弘扬儒家文化可以为国家和平统一提供思想基础。

  中国工程院的十几位院士参加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济宁行”活动,与济宁市政府进行项目合作。在孔子文化节期间举办这样的活动是第三次了,已有几十位院士与济宁市上百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需求210多项。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去年担任了当地一个大型苗木基地的科技顾问,指导基地发展大苗、壮苗、大乔木。一年来,这个基地增加销售额近亿元,苗农人均增收过千元。一位企业领导人风趣地说:“是孔夫子的面子把这些院士请来了!”

  文化节对当地旅游事业的推动当然更为直接。据江成市长介绍,与3年前相比,曲阜市旅游收入增长了3亿多元,国外游客量增长了3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从“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到聚人气、铸品牌

  曾宪梓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今年的孔子文化节期间,他邀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曾子后裔一起来到济宁参加各项活动。他捐资400多万元修葺曾庙,发动亲朋在曾林植树,得到海内外曾子后裔热烈响应,不少人还计划投资当地的经济建设。

  曾宪梓说:“通过孔子的号召力,可以唤起海外华人对故土的认同和关心,聚集人气。人气旺了,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上世纪80年代,孔子文化节初创(那时的名称是“孔子诞辰故里游”),无论是人员、规模、对外的影响力都无法与今天同日而语。当时的口号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要求企业在文化节期间的经贸洽谈会上与客商签订一些招商引资的合同,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每年都有不少外地企业界朋友慕名而来,政府却不再向企业“摊派”硬性的招商指标,许多企业反而可以轻松地借此机会加深了解、融洽关系,招商引资的效果比过去大为提高。在今年孔子文化节经贸合作会上,已签订了63个经贸合作项目的合同或协议,总投资额达11.98亿美元,外资额达9.23亿美元。到目前,全市已累计利用外资16亿美元,年进出口贸易额15亿美元,建成外商投资企业1000多家,其中落户济宁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1家。

  在曲阜的街道上、宾馆里,最常看到的孔子语录,就是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济宁市市长吕在模曾指着挂在曲里宾舍门廊上的这句话说:“这是我们办好孔子文化节的宗旨。文化节要成为济宁最好的品牌。”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08日 第三版)

  孔庙大成殿前的祭孔主会场景象。

  闫向军摄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