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姚建良:浦东守望者(广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2:47 人民网-华东新闻

  新华社记者 叶国标

  两年前,在与美国一家公司的谈判中,上海浦东新区向对方赠送了一套反映浦东风光和变迁的照片。与老浦东相比,新浦东的天空更加湛蓝、高楼更是气派、景色更为迷人。美国客人惊叹之余,连问“照片是不是电脑合成的”……

  照片的拍摄者姚建良,是浦东陆家嘴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工。14年来,他拍摄10万余幅照片,用镜头记录了浦东的成长轨迹和沧桑巨变

  “记录浦东是我的人生支点”

  1990年4月18日,浦东开发拉开序幕。姚建良这个土生土长的浦东人萌发出一个大胆的念头:用镜头保存那些可能随着开发而消失的街坊、马路、码头。一来,这些旧景毕竟伴随人们走过了许多岁月;再者,今天的实践就是明天的历史,记录下浦东的成长足迹和巨大变迁,给后人一个交代。

  曾在一家建筑公司从事工程项目摄影和档案管理的姚建良说:“浦东开发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我也要启动一项‘摄影工程’,做浦东的忠实守望者,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用镜头记录浦东开发的伟大实践。”

  从此以后,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姚建良总是挎着15公斤重的摄影包,登高楼、穿街巷、进民居,捕捉浦东的旧貌、新颜和许多“第一次”的历史性事件和场景。

  1993年,东方明珠电视塔竣工。由此,姚建良找到了绝佳的拍摄制高点。每年夏末初秋,他都登上300多米高的东方明珠塔太空舱,从同一视角拍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和变化。陆家嘴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被记录下来,不需要任何文字和解说,人们就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历史的年轮,触摸到浦东的脉动。

  姚建良说:“守望浦东、记录浦东,是我的人生支点。”一身摄影装,一个摄影包,姚建良忙碌并快乐着。有两次,他在未竣工的高楼顶层拍摄夜景,差点一脚踩空。2001年,APEC焰火之夜,戒备非常严格。为留下这一历史性的瞬间,姚建良写下“责任自负”的“生死状”,冒险登上建工集团大厦楼顶拍摄。

  “快门再快,也赶不上浦东变化的脚步”

  那些视角独特、匠心独具,记录了浦东开发历史进程的照片,使姚建良赢得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评选的“优秀摄影家”等荣誉。

  “不是我的照片拍得好,而是浦东变得快、变得美。精彩源于浦东开发,源于浦东的决策者、投资者和建设者,是他们用智慧、心血和汗水托起了浦东的辉煌。”姚建良感慨地说:“相机的快门再快,也赶不上浦东变化的脚步。”

  以往,人们“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如今,上海最俏、最贵的房子在浦东。据悉,上海每卖出4套房子,几乎就有一套在浦东。浦东开发14年,年均新增人口10万,拥有大专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的人才总量从开发之初的6.6万增至30万,其中国际化人才超过5万,包括两万多外籍人士,涌现出40多个国际社区。

  浦东以上海全市112的土地面积、110的户籍人口,创造出全市近14的GDP和工业总产值、12的外贸进出口额,总体经济实力相当于十多年前的整个上海市。短短14年,浦东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新兴工业化国家30多年才走完的历程,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摄影工程’也需父业子承”

  浦东开发之前,交通是制约浦东发展的最大瓶颈。当时,黄浦江上一座桥也没有,人流、物流的往来依靠轮渡,效率很低。如今,黄浦江上共架起6座大桥,江底修建了8条越江隧道。车辆的过江速度从原来的两三小时缩短到六七分钟。

  姚建良说,浦东开发之前,黄浦江不仅是地理、经济上的鸿沟,也是心理、文化上的鸿沟。当时,浦东人去浦西要靠摆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被阻断。有一年,延安东路轮渡码头因为大雾还发生过挤死人的惨剧。

  “现在,身为浦东人,再也没有自卑感,取而代之的是自豪和骄傲。”已近“知天命”之年的姚建良,跟18岁的儿子有个约定:“爸爸哪天跑不动、拍不动了,你要拿起相机继续拍,浦东开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的‘摄影工程’也需父业子承。”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08日 第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