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用循环经济理念统领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宝庭

  在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发展循环经济正成为热点问题。这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顺势推进,使其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和自觉行动。

  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是“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型经济。这种模式在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自然资源,污染着生态环境,导致资源危机、环境危机。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寻求新的出路。一些西方国家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末端治理方式”、80年代的“资源化治理方式”,到20世纪90年代基本形成了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的整体治理思路,循环经济模式开始形成。这种模式遵循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大幅度减少和杜绝废弃物排放。目前,在世界范围特别是发达国家,循环经济蓬勃发展,由此催生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迅猛。

  从总体上说,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多数行业沿用的仍是“高消耗、高产出、高排放”的线型经济模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资源,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趋于恶化。在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4万亿至5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既需要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又需要资源和环境的有力支撑。但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低。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是我们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由循环经济到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是一个大系统,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涵盖了人类活动的全部。

  从横向看,循环经济首先要求以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少消耗、多产出,少排放、再利用。同时,要求第一产业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有毒农药,实行绿色生产,农业的废弃物返田或再加工;要求第三产业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减少消耗。三次产业间要增加关联和互动,使物质、能量实现最大限度的循环。

  从纵向看,循环经济包括三个不同而又有序衔接的层面。一是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企业要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采用新的设计和技术,建立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将单位产品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限定在先进标准许可的范围之内。二是区域层面的中循环。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工业生产加工区,要改变过去那种按产业分类布局的做法,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内在要求,将一系列彼此关联的生态产业链组合在一起,通过企业和产业间的废物、能量交换和循环重复利用,清洁生产,减少和杜绝废弃物的排放。三是社会层面的大循环。整个国家和全社会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则,人人厉行节约,实现清洁生产、干净消费、资源循环、环境净化,以建立起更全面、更高层次、更稳固的节约型社会。

  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既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又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必将引起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人们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应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用循环经济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紧紧抓住两大关键

  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是造成资源浪费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重要原因。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紧紧抓住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这两大关键。

  抓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结构调整步伐较快,效果明显,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结构层次依然较低,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下大力气继续调整。首先,抓好产品结构调整。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至今仍使用陈旧的设备、落后的工艺,生产加工“粗老笨重”的传统产品,浪费严重,附加值低。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利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减少消耗和排放。所有产品生产都要贯穿循环经济理念,做到低消耗、低排放、少污染,能循环、可回收、再利用。其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用量,积极运用生物工程原理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的副产品要在“吃干榨净”之后回归大地,建立循环的生物链。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靠智力和人力资源,很少消耗自然资源,极少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应把发展第三产业放到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提高质量和水平。第三,正确应对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一些发达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把一些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们既要抓住机遇,又要趋利避害,以我为主,区别引进,防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产业。还应注意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严格限制生产和出口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

  抓好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科学技术作支撑。第一,紧紧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制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规划,加快发展生态科技,集中解决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重大装备、新的工艺流程。第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物耗低、能耗少,而且能生成新物质、新能源,潜力无限,效益巨大,应加快发展。第三,加快传统工业技术改造。面广量大的传统工业是高消耗、高排放的主体。应制定规划,分步实施,下决心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促使其升级换代,步入循环经济轨道。第四,加大资源再生技术的开发。产品深度开发和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我们应加大投入,组织攻关,力求尽快有所突破。

  着力把握两个导向

  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利益导向对于驱动循环经济至关重要。

  把握好舆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既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我国有13亿人口,循环经济参与意识的强弱和参与能力的高低,将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积羽沉舟,如果13亿人都不注意节约资源,那么我们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将以天文数字计,我们的资源储备将无法承载中华民族的发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亿人都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它所汇集的资源同样将是天文数字,将有力地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因此,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唤起全民的节约意识、环境意识、循环经济意识,对于循环经济的实施和节约型社会的建立关系极大。

  把握好利益导向。发展循环经济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改变,而且会引起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必须抓好利益导向,建立利益机制,驱动循环经济发展。首先,引入市场机制,用好价格杠杆。应完善市场价格形成制度,依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准则,逐步而又较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特别是稀有紧缺矿产资源的价格,以抑制、调节资源消耗。其次,较大幅度地提高排污费收取标准和违规排污处罚标准,促使企业在高昂的污染代价和清洁生产、循环再生利用增值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自觉走循环经济之路。第三,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税金融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深化税费体制改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体制。科技经费应重点支持有关循环经济的研究实验。金融机构应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给予重点信贷支持。第四,对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企业,在用地、用电、用水、相关基础设施方面予以优先保证,并尽量给予优惠。第五,改革统计评价体系和制度。把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08日 第十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