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居民储蓄增长何以出现“拐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6:0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近日,人行合肥中心支行一项分析报告显示,自今年元月份起,我省储蓄存款单月增量创下历史新高以后,存款增量连续8个月呈逐月下降的态势,如果这种势头继续保持下去,今年就将是维系了近10年高速增长的居民储蓄的一个“拐点”。

  据了解,仅8月末,全省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882.6亿元,同比增长19.07%,为近两年来的最低增幅。2-8月份月均增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1.14亿元。

  一方面,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储蓄存款增速持续下降,这似乎是一个令人迷惑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与目前存款利率低、物价上涨、金融资产发行较快等因素密切相关,居民储蓄存款分流进一步加快,投资、消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都将产生一系列变化。

  “负利率”降低存款意愿

  从去年10月份起,居民1年期储蓄存款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扣除利息所得税和通货膨胀率)为负。今年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3%,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仅为1.98%,税后实际为1.58%,减去CPI上涨幅度,实际存款利率为-4.72%,负利率水平继续上升。长期持续的储蓄负利率对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较大影响,这使居民持有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意愿明显下降。

  据有关部门二季度对部分大中小城市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目前城镇居民对利率水平的认可度降低。72.9%的居民认为存款利率低,2..9%的居民认为利率适度。居民对利率认可度降低使其储蓄意愿减弱。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只有32.2%的居民选择“更多储蓄”。

  另外,物价持续上涨,导致人们普遍预期心理: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此消彼涨,因此今年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必然对储蓄存款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投融资多渠道分流储蓄

  上半年,基金普遍被看好,更多的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入市,出现了大量居民储蓄存款转移到基金市场。第一证券、海通证券、华林证券合肥营业部相继开业后,省内63家证券营业部实现证券交易量累计96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股票及基金交易量累计827亿元,同比增长19%。另外,全省保险业上半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3%。

  “有钱置地置房”的心理也使房产成为投资的一个重要选择。最近合肥西区某大型购物广场门面房开盘,18平方米铺面卖到33万多元,首付16万,其余10年银行按揭,购房者从购物广场开业后20年间每月可获得租金2000多元,20年后铺面归己。消息传出,从银行提款前去购买铺面者络绎不绝。还有一些人将存款取出购买住宅,或出租或等待升值再卖。去年我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31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11倍多。今年1-8月这一项贷款增加61亿多元,按30%首付计算,分流储蓄18亿多元。

  民间借贷活跃冲击存款

  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实施和到位后,银根紧缩,各地流动资金明显偏紧,银行贷款需求压力骤然增大,部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某些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许多民营企业,甚至一部分县域的国有企业纷纷转向民间借贷和企业集资。

  在投资预期收益率较高,投资需求扩大,银行贷款又难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的情况下,企业纷纷以集资和民间借贷等形式融资,从而使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活动进入活跃期。另一方面,银行商业化经营的实施,使其对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重视日益加大,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大都严格贷款发放。而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借贷手续简便、操作灵活、方便快捷,与银行信贷相比,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融资方式。并且,一般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收益率都在10%以上,比较高,冲击储蓄存款已成必然。

  人行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解释,储蓄增幅下降是正常的,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意图。但是持续大幅下降则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如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增加金融风险、银行信贷规模进一步缩减等等。目前,人行将密切关注存款分流的流向,掌握相关准确信息,同时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引导分流的资金进入实际投资领域。本报记者冯珉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