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娱评一周:小资枪战 环保科幻 国庆档新片评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7:37 人民网

  编辑:赵纲

  “小资枪战、环保科幻”是今年国庆挡4部新片的概括。小资指《2046》,枪战指《新警察故事》,环保指《可可西里》,科幻指《哈利·波特3》。本期“娱评一周”搜集了几篇精彩评论,不知您在看过影片后,是否会有同感?

  《2046》:一壶爱憎分明的茶

  曾家新

  5年沏泡成的这壶《2046》,有了王家卫的金字招牌绝对打眼。诚心品这一口儿的,大抵感觉先苦后甜,回味悠长。有雅兴花大把时间比对一下以往王记香茗的口味自然是情理之中。情况也可能完全相反,王记明前上好的龙井在有些人嘴里连茉莉碎末还不如。

  当然也有第3种情况,就是把这壶《2046》当作品位,爱喝也罢,想吐也好。说白了,跟风是也。

  很多人想从《2046》中看出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其实这个想法有点幼稚。因为生产《2046》的人不是王晶而是王家卫,这位自从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就不想好好讲故事,只想传达情绪,注定为“小众”服务。他怎么会安心于在一部电影里只讲一个故事呢?

  片中梁朝伟扮演的花花公子和《东邪西毒》中独处大漠张国荣扮演的杀手经纪骨子里是一个人。王家卫从《阿飞正传》之后,拍摄的情感电影始终只有一类———永远围绕爱与回忆、拒绝和背叛的主题。这种情感模式可以放在大漠中的武侠世界,可以发生在都市的霓虹闪烁,可以在杀手间,可以在同性间,更可以在机器人和人之间。时间在王家卫掌控下来去自如,1966年、2046年、眼泪迟来、光阴流转、爱情插翅难飞、欲壑愈发难填,这些都足以让王家卫和“小资”陶醉不已。《2046》不是有明确口味的大餐,只是茶,属于爱憎分明的吃食,爱就爱了,不爱也没必要说爱。

  来源:《京华时报》

  论一副墨镜的糜烂

  孙孟晋

  有人说:演员是大导演的工具。其实工具也有很多种的,有比花瓶更高级的,《2046》就是。那些大牌女演员如果真的为爱情“牺牲”也就算了,她们要为王家卫的品味与格调服务,又超越了肌肤,到达了意念。

  《2046》是一个被无聊的数字堆起来的空洞,那个时间隧道又被三流诗人级别的字幕不断地破坏,最终,我是被恶心了——仿佛被逼到某个糜烂又物质的小资的床底下,聆听自恋的咆哮。让人恶心的一般都是故作姿态的人的所谓低调,其实,他内心里什么都没有,非要装得很有情调;或者,戴着墨镜,生怕别人看出眼神里的东西,再有就是玩极度自恋的游戏。《2046》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我真的不明白:一个曾经在二流水平线上浮动的导演会把大半生的艺术积蓄放在雕虫小技上。毫无疑问,大师是不会如此痴迷于形式的。那么《2046》真的给了我们视觉享受吗?骗骗低素质的影迷而已,灰蒙蒙的色调流淌着物质的口水,夸张的特写是一种感官意淫。

  穿针引线的是梁朝伟扮演的那个脚色,这个人物本来应该是饱满的。但在他身上除了花花公子的那一套以外,看不出任何其他秉性,犹如那支穿梭在时间里的悬在半空的笔。一年、十年、一百年……王家卫虚饰了生命,他以为他对时间的理解很哲学——生命的残酷,人世的孤独。如果王家卫真的有底气的话,他就应该虚幻到底,而在《2046》里这种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又被很具象地贴到那一串女人身上,如同在胯部的诱惑中营造假象。你渐渐地明白他的抽象就是一堆身体的蠕动,也就是说恶俗是包不住的,你在影像上再怎么刻意,还不是一块美丽的招牌。>

  来源:《外滩画报》

  看《新警察故事》:愿大哥成功转身

  陈谷川

  记得上次评论《环游世界80天》时,我说“成龙环游世界,尚未喂马劈柴”,此次《新警察故事》虽然没有看见成龙大哥的“华丽转身”,但通过他那诚意十足的婆娑泪眼,我们也算看到了大哥“回眸一笑”的风骨。

  成龙试图用数次的老泪纵横证明“自己已经到了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的时候了,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功夫打斗者”。像贩卖脸蛋和丰乳肥臀的美女花瓶一样,动作英雄其实同样是一个可悲的摆设,他们贩卖的是自己的肌肉和血浆。动作英雄表面上风光无限,却从来不能昂首跨入电影这一大雅之堂。像施瓦辛格、史泰龙、尚格云顿、布鲁斯·威利斯、史蒂芬·西格尔等好莱坞动作明星,倘若不是改行坐进州长办公室或者转型拍些心灵惊悚片,惟一的结局就是成为票房毒药和众矢之的。成龙大哥正用自己十年的好莱坞闯荡证明了这一点。

  比史泰龙他们幸运,成龙还有路可退,叶落归根向来都是龙的传人的优良传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叶落归根的同时,五十岁的成龙开始尝试转型。《新警察故事》正是这样一部过渡路线的产品,编导、角色搭配、影片发行整体上都相当出色。成龙这次选对了导演和编剧。陈木胜从《特警新人类》、《我是谁》到《双雄》,无论是纷乱的场面、大型爆破制作,又或是捕捉演员神髓,他都能自如地控制节奏和变化多端的剧情,此次执导《新警察故事》更是确保了成龙风格的延续和创新。而编剧袁锦麟则为成龙的转型掌舵,擅长刻画细腻情感的他曾编写《心动》和《想飞》,此次除了配合导演陈木胜影片充满阳刚味道的格调,令影片紧凑刺激之外,更发挥己之所长,细细编排曲折情节和人物性格,透过情感细腻的对白,格外用心去捕捉成龙难得一见的铁汉柔情,同时特别为谢霆锋、吴彦祖设计角色和戏份,让他们的发挥成为从影以来最淋漓尽致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成龙和安志杰的两次自由搏击战相当出色,摆脱鬼马幽默、回归真实的武打场面颇为养眼。而谢霆锋和蔡卓妍的抢眼表现,不由得让我们替复出的杨采妮发出这样的感慨: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你们的。

  成龙说,“我其实早就打算做一些改变了,去做一个真正的演员,就像奥斯卡的获得者罗伯特·德尼罗那样,我再也不想被人定型为动作英雄了。”据说成龙正努力将接下来的《尖峰时刻Ⅲ》摆脱动作片类型,但愿大哥能够成功转身。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成龙电影四个年轮

  猛将兄

  成龙叱咤影坛40年,至今威名不堕。回看他一路走来的四个时期,好比欣赏一棵参天大树的斑驳年轮。

  替身、模仿时期

  1954年出生的成龙很小的时候便到片场做武师和替身,8岁就出现在《大小黄天霸》中。在《精武门》中那个被李小龙一脚踢飞,破窗而去飞出6米的家伙就是他。成龙落地时的感觉“就像是被车撞了一般”,但他还是为得到大师兄洪金宝、导演罗维和李小龙三人的同时称赞而感到高兴。

  1976年,导演罗维刻意要把成龙塑造成李小龙第二,以成龙为主角拍了《新精武门》。不但通过剧情把成龙塑造成李小龙的接班人,还让《精武门》的女主角苗可秀在影片中深情地望着成龙说:“啊,我在他身上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光彩,这光彩只有在师兄(指《精武门》中的李小龙)身上才看得到,他一定能成为第二个师兄,他一定能替代他!”《新精武门》是一部相当失败的电影,任何模仿都只能是拙劣的。继而拍的《少林木人巷》(1976)、《风雨双流星》(1976)、《剑.花.烟雨江南》(1977)都不卖座。

  功夫小子时期

  1978年,成龙演出《蛇形刁手》,就此开创了“功夫喜剧”先河,无法模仿的喜剧、特技、亲和力成了成龙的招牌。同年的《醉拳》沿用《蛇形刁手》的模式,加入更多喜剧元素,以反传统的手法塑造了淘气黄飞鸿的形象。多年以后成龙总结说:“如果没有李小龙,人们也不会知道成龙,但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第二个李小龙,我只想当第一个成龙。”1980年成龙自编自演《师弟出马》,其后开拍《龙少爷》(1982),仍然是功夫小子加搞笑的路子,仍然口碑不俗。

  警察故事时期

  1983年,成龙联合同门师兄弟洪金宝与元彪演出《A计划》,成龙出演民国警察马如龙。这是洪金宝、成龙、元彪师兄弟第一次同台演出,创下1900万港币的票房成绩。在《A计划》那场著名的自行车追逐战中,成龙用一辆自行车、一根竹竿、几扇窗子、一个梯子把一群对手搞得人仰马翻,笑料百出。其后三人又合作了《快餐车》(1984)与《A计划续集》(1988)。其间成龙拍了喜剧“福星系列”:《奇谋妙计五福星》、《福星高照》、《夏日福星》。

  1987年,成龙演出《警察故事》,特技和动作水平登上新的高峰。这是成龙首次饰演一个有复杂性格、有私生活的角色。成龙一连拍了《警察故事续集》(1988)、《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1992)、《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1996),而《简单任务》大收5700多万港币,是成龙在香港的最高票房数字,这个纪录直到2001年才被周星驰的《少林足球》打破。

  《重案组》(1993)是继《龙的心》后比较严肃的演出,成龙凭此片与《超级警察》两度获得金马影帝。成龙1994年拍了《醉拳2》,动作仍然炫目,但40岁的功夫小子看着就有点别扭了。1995年的《红番区》和《霹雳火》、1996年的《一个好人》、1997年的《我是谁》,异国风光和明星作衬,成龙也不再是香港皇家警察。功夫依旧,票房高飘依旧,这十几年可谓成龙电影的巅峰时期。

  好莱坞时期

  早在1980年,成龙已首度进军好莱坞,演出《杀手壕》,可惜大败而回,同年的《炮弹飞车》同样失败。1985年,成龙再战好莱坞,出演《威龙猛将》,再度失败。1999年,成龙第三次进军好莱坞,自己动武,克里斯.塔克耍嘴,《尖峰时刻》一举攻克美国。其后的《上海正午》(2000)请来了白人明星欧文.威尔逊,继续美国式搞笑加东方拳脚,巩固了好莱坞市场。成龙由此真正成为全球化的巨星。不过,在好莱坞告捷的同时,成龙一直在流失亚洲观众,他们认为成龙屈从于美国电影模式,迷失了自我。其后的《尖峰时刻2》(2001)、《上海正午2》(2003),在美国成绩尚可,但在东方口碑不佳。《燕尾服》(2002)让成龙遭遇滑铁卢,全球票房不高。到不中不西的港产英语片《飞龙再生》(2003)和不伦不类的《八十天环游世界》(2004),局面已是不可收拾,两面都不讨好。

  在又一个不变则亡的关口,成龙选择回香港发展。成龙能否开创“二度警察”的黄金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可可西里》:简约而震撼

  李以庄

  陆川的新片《可可西里》,是今年最好的一部值得骄傲的中国片:语言简洁,信息量大,画面的震撼力直抵心坎!

  影片第一个镜头,静静推近伏在方向盘上熟睡的强巴,是那样深情,唯恐惊醒了这位单身巡山时过度疲劳的巡山队员。但强巴醒来时,便面对几个持枪盗猎者!下一个镜头便见他被绑着,于车中夹在盗猎者中间;再下一个镜头,到了宿营地,盗猎者头目吩咐一小伙子:“给他松绑!”正当小伙子用刀去割绳子时,啪的一声,血喷到小伙子面上,强巴倒下。盗猎者的残暴,令人震惊,导演仅用几个镜头,便将巡山队与盗猎者双方力量悬殊的严峻形势交代清楚;他的强烈爱憎,亦以令人震撼的力度展现。

  《十面埋伏》开篇大事铺排的击鼓舞,诚然很震撼,但后劲不继,影片后面的高潮扬不起来。但《可可西里》却一路向上,除了那一场场悲壮的告别,还有高原缺氧的致命追逐;更有张弛有度的跌宕:从藏民的欢舞、队员间的交心、生吃兔子的豪迈到流沙埋夫的长镜头,最后直奔高潮:队长泰日孤身面对十多个持枪盗猎者。面对他追了十多年的盗猎者头目,即使身处险境,他仍尊严地要盗猎者交枪跟他走,并一拳把头目打倒在地!这一拳饱含了十多年的艰辛坚持与悲愤,是全片的精神巅峰!>

  《可可西里》,一块埋人的地方

  陈旧

  死神如时间的流沙一样!它从刘栋的脚部上升,最终淹没了乱草般的头发,长镜头捕抓住了他眼神中的挣扎、放弃、绝望……重归平静的沙漠还原了影片的镜像:一次人的绝境与动物绝境的对话。事实上,日泰大队长的死也是这一对话的产物——求生贪婪的动物本能暂时压住了保护生灵的人(神)性。

  “可可西里,在蒙古语中是美丽的少女,在藏语中是青翠的山梁。”绿色的语言描述无法遮掩灰色的现实,空气稀薄,常年大风,最低温度零下40多度。生存的困境逼迫附近的人民走上了猎杀藏羚羊的歧路,为了深入调查,北京来的记者尔玉跟随日泰巡山队,进入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开始了十天生死一线的生活。在一堆藏羚羊骸骨出现后,影片气氛突然变得沉重而尖锐,追捕开始了……

  应该说,追捕的激烈性首先体现在队员与大自然的战斗中。为了抓住从车上逃跑的马占林和他的三个儿子,一位巡山队员在长时间的缺氧奔跑后倒在了雪地里。陆川在这场戏中的处理很独特,完成了一个“好坏”的切换——马占林主动推荐他儿子为巡山队员打针!“我不想在影片中提供道德评判,它只是对生存状态的真实呈现。”就像陆川所说的一样,马占林身上聚集了藏区人民的几重影子,一方面他是盗猎分子的帮凶;一方面他又很善良,以“他不是日泰队长的人”的理由,劝阻了盗猎老板枪杀记者尔玉,并让他跟着自己的脚印走出可可西里。

  “我们一直在寻找钥匙,也许我们该花点时间先看看锁在哪里?”这是戈达尔新片《声音》里的一句台词。陆川对生存状态本身的关照,使得影片具有了多维度的思考空间与张力:活着的价值、生死观念、宗教信仰,技巧与影像上的“造真”也让影片血肉丰满,力度十足。影片最后,几位喇嘛用清水洗干净了日泰大队长的尸体,六字大明咒的唱诵声响起,为尘世与天堂之间的裂缝做了一回修补。

  来源:《新快报》

  《哈利·波特》求你别长大

  王陈

  都说《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是童话改编电影,但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拍给孩子看的。

  影片的黑暗色调与描述中古世纪正邪大战的魔幻史诗《指环王》如出一辙。仿佛幽冥世界的伦敦、行驶在险山恶水中的火车、乌云密布的天空、风雪交加的魁地奇比赛……再加上不断出现的飘忽不定、带着死亡气息的摄魂怪,月下面目狰狞的裸身狼人等怪物,影片一扫童话世界的纯净和光明,时时让人感到恐怖心悸。难道影片是自掘坟墓,要将小观众都吓死不成。

  片中小伙伴之间少了无所事事和插科打诨,大家板着脸忙起了正经事,比如调查、追踪、营救等。哈利·波特更加坚定和有主见,这些都使得影片进一步“成人化”。虽然说剧情的扣人心弦和视觉效果的逼真、震撼一点都不逊色,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甘心130分钟只换来一个小英雄的横空出世。也许影片早预料到这一点,于是为了增加故事的人文色彩,用酝酿许久的高潮戏隆重推出了以下人生哲理:要认识自己的力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显然,这样的道理属于成人。孩子还在长身体,动辄拯救一类的重大主题让他们难以理解和承受。

  不仅如此,影片里所有的规则都在悄悄向成人世界靠拢。姨夫、姨妈的偏心再也不能困扰哈利,他现在操心的是为父母报仇这样的大事。罗恩、赫敏学习魔法少了些大惊小怪和纯粹的乐趣,多了些学以致用的功利心。马尔福已经变成彻头彻尾的坏蛋。惟一值得安慰的可能就是赫敏与罗恩之间的小儿女情态,但我们的主人公哈利还懵懵懂懂,影片大概是要给小观众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吧。这些都是成年人熟悉,孩子们陌生的东西。也许会有聪明的小观众还没等电影结束就已经在问:难道霍格沃兹魔法学校没有教人永远不长大的魔法吗?>

  来源:《京华时报》

  哈利-波特的魔法究竟能玩到多大?

  创造了影史无数先例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仍然在创造着神话,随着J.K.罗琳原著小说以及两部改编影片的成功,几乎全世界的孩子都成了“哈利迷”。就在北美影迷欣喜若狂地超前“享受”了哈利第三年的魔法生活时,记者竟也在沈阳意外地发现了他的踪迹。在看过《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原著后,再来看电影,记者对幻想中的魔法世界并没有更多新的感受,尽管他长大了,身边的事物在变化,可电影却没给记者更喜欢他的感觉,真不知这样下去,儿童世界里最高的偶像———哈利.波特还能火多久?

  年龄是否是魔法无法逾越的鸿沟

  还记得记者年少时,最流行看的一部电视剧就是《成长的烦恼》,当时还真有些不理解,成长究竟能带来什么烦恼,可是看着影片中长大的哈利,却让记者有一些担心,长大的他是否能自如地玩转于魔法世界。也许饰演哈利的演员丹尼尔长得有些太快了,速度大过原著中的描写,记者也曾安慰自己,哈利也在长大,可是直到看到影片中他成熟的脸时才恍然大悟,难怪丹尼尔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成长速度是我成长道路上最大的烦恼。”然而这才是哈利在魔法学校生活的第三年,如果你觉得丹尼尔是哈利的不二人选,那么现在就要替他担心能否把哈利用孩子心志完成。

  普通的服装能否诠释魔法的世界

  原著中魔法师的斗篷、魔杖和魔法世界里其他新鲜事物一样是该片独一无二的制胜法宝。可到了第三部,为了追求与前两部不同的视觉感受,导演竟然把他们标志性的斗篷换成了随处可见的便装,如此的转变让观众陡失对魔法世界的崇拜。或许有人说,服装仅是外表,只要哈利能将魔法运用自如,那么他还是我们心中的哈利。可是第三部中脱下斗篷的哈利没有制造更多吸引人的亮点,更丢失了魔法师的神秘,完全没有缔造出比前两部更经典的镜头,那些足以让观众回味一整年的场面。如果哈利脱下斗篷、扔下魔杖,那么即使他一直被锁在姨妈家的壁橱里也没人会去关心他,更别提会成为全世界小朋友的偶像。

  剧情媚俗割断魔法奇境

  互相喊叫“麻瓜”和骑在扫帚上幻想打“魁地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电影中不断增加的新鲜元素如果稍微没有新意就会被人忽视。大家期待着新的一集中哈利将会送来更多的惊奇,可是真正看过第三集后,总感觉希望中充满了失望,因为前两部的悬念近乎完美,到了这部已经很难去超越。在这部中赫敏还是三个人中最聪明的一个,J.K.罗琳在原著中描写孩子们成长到可以自己去选择魔法课程,可是赫敏竟然有办法同时上几节自己喜欢的课程,而这个悬念一直让记者充满期待。然而在片尾谜底揭晓时,记者发现这个结果竟是多次被各国影人运用的时间转换,在关键时刻她与哈利拿着一个时间转换器回到了一个小时前,于是所有的一切都扭转了乾坤,大圆满的结局固然好,可是这种见怪不怪的神奇真不是哈利迷想看到的。

  来源:《时代商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