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论新闻人的社会地位沿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0:00 人民网

  袁英珍

  一、“情报贩子”:谋利

  从唐朝的“进奏院”状到宋朝的邸报直到清朝的报房京报,三者一脉相承。尽管京报已是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但是京报只有抄录和印刷人员,并无记者编辑,难逃官方文书的窠臼。

  然而,古代报刊中,盛行于南宋的非法出版物——“小报”,却隐约可见记者的影子,“南宋的小报‘记者’,实际上是‘情报贩子’,他们都有公职,一般是中央各官署的下级官员、大吏的差官和新贵的下人,也有进奏官的官吏……他们为小报提供情报,完全是为了谋利”①。尽管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记者,有点类似今天的新闻线人,但已经有了新闻记者的某些特质。

  二、落寞文人:营生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发端是因西方殖民主义强行入侵而起。由于它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体现了民主主义的观念,记者和编辑可以自行采写新闻、。同时,西方的办报经验也为中国报业发展开辟了一条捷径,外报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新闻工作者。1863年《近事编录》创刊,著名政论家王韬任主编,从此开了文人论政的先河,王又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王韬出身塾师家庭,18岁中秀才,旋因应举子屡试不中,愤而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进入报业。②

  旧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申报》,也雇佣了蒋芷湘、钱昕伯等中国文人,这是第一家一直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外报。除蒋芷湘于1884年考中进士离开报馆外,《申报》的后任几位主笔都是功名未就的秀才。

  受《申报》影响,上海同时期亦颇有影响的另外两家商业性报纸《字林沪报》、《新闻报》分别长期聘请著名报人蔡尔康任主笔和首任撰述。蔡尔康,秀才出身,尽管已经是一个“职业报人”,但对科举功名还是相当看重。

  当时社会精英分子大都醉心科举,而报人也仅以此为一种营生而已。戈公振曾谈到当时的情形:“往者社会之视报馆,盖卖朝报之流亚,服务其间者,文人之末路也。”当时报馆访员多是由社会上的“探子”、“抄案”转化而来,社会地位更为低下。

  早期报人社会地位的低下也是与当时报纸的影响力很小相关联的。早期的中文报纸,内容简单,新闻匮乏。但渐渐地,报纸开始对各类新闻事件,特别是公众关心的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1884年爆发的中法战争是一个转折点,各报刊对战争进展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评论。这是中国报刊对重大事件进行及时报道的一次集中“表现”。自此,报刊的功能由最初的“资为谈助、藉遣睡魔”,到通报信息、报道时事,评论的分量也加大,日益发挥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对民情风俗的教化,以及对政事得失的指陈等作用。这对维新时期新报刊的大量涌现,起到了开拓作用。

  三、政论家:变法维新

  1895年起,康有为、梁启超为鼓吹变法,以有益于国家为宗旨,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刊,维新派以此为阵地,发表了大量的政论文来宣传变法,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梁在《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中曾不无自豪地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由于当时康、梁已经名满天下,他们亲自投身办报,改变了知识分子耻于从事新闻事业的局面。

  梁启超不仅亲自办报,而且在《时务报》上撰写《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以外国报人为例证,呼吁重视报人的社会地位:“其益于国事如此,故怀才抱德之士,有昨为主笔,而今为执政者;亦有朝罢枢府,而夕进报馆者。”

  维新派积极办报,向国人灌输新知,启迪民智。人们逐渐认识到报纸是汲取新知的重要途径,报刊这一新的大众传播形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报纸影响力的扩大,以及报纸作为新的大众传播形式日益被人们认同,为报人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打下了基础。

  到了20世纪初叶,报人社会地位不高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曾经不齿于士林的“访事人”渐渐开始被人所尊重。报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也开始引起满清官员的重视,张鸣岐接任两广总督后不久,即“大宴记者”,对这些原先被满清官僚视为“斯文败类”的记者极力笼络。③

  尽管康、梁等维新人士参与办报,使国人第一次对报人刮目相看。然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与其说他们是报人,不如说他们是政论家,办报服务于其特定的政治目的。

  四、新闻业者:本义回归

  自康、梁之后,从事新闻事业不但不再被视作文人末路。许多文人开始弃绝科举功名,甚至中断仕途,投身报业。这其中,黄远生由前清进士成为名记者,就是很有典型意义的一个例证。

  出生于1885年的黄远生,1903年即中秀才,同年秋中举,次年考中进士。原本是要当县太爷的,但他无意仕途,后赴日留学。1909年他学成回国,先后任职于邮传部、编译局,同时为报馆写新闻,开始了他的新闻生涯。民国建立后,黄远生不当官,不作议员,担任《申报》、《时报》驻京记者。他为文“横肆锋利,辞兼庄谐,尤工通讯”,“远生通讯”成为当年中国新闻界一大品牌。在他之前,中国报人著名者多为政论家,黄远生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而负盛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

  弃仕途而当记者,黄远生的选择,无疑是世纪之初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象征,也说明报人的社会地位已经大大提高。

  到民国初年,黄远生、邵飘萍、林白水等著名记者和时评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人物,因而也越来越被当局所重视。这些名记者以笔为剑,纵横捭阖。他们所写的报道,都是各自报纸的“招牌”,使报纸新闻得到更多的重视,报人的地位也得到提高。然而,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下,新闻事业开始受到遏制和摧残,少数记者虽脱颖而出,但却为时局所不容,邵飘萍、林白水的相继被杀正说明了这一点。

  五、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思想启蒙

  1915年,内忧外患之中,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痛心于被封建思想禁锢的国民的愚昧无知,决定暂时放弃政党活动,转向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运动。同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五四运动前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摧枯拉朽的时期,具有新民主主义思想的爱国青年、文化界名人,以报刊为阵地,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新青年》就集结了鲁迅、胡适、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左中右三方面的知识分子,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在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瞿秋白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六、耳目喉舌及其他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直到解放前,国内新闻界呈现三分局面,即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国民党的新闻事业,另外就是两党之外的新闻界,我们在此将其统称为民营新闻事业。对于国共两党而言,新闻事业以及新闻工作者无疑都是作为两党之耳目喉舌而存在,服务于各自的政治目的。抗日救亡运动中,蓬勃发展的民营报刊也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史量才、邹韬奋、成舍我、范长江等这些旧中国的报人,他们为民请命,不计生死,面对黑暗势力,不屈不挠,为新闻界后人树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是新闻界的荣耀与骄傲。

  解放后,党的新闻事业一统全国,各媒体的从业人员,主要以政治干部为主,基本上是从各党政机关中抽调到媒体工作的,新闻学专业毕业从事新闻工作的所占比例很少。此时中国新闻界长期呈现舆论一律的景象。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环境的影响,四级(中央、省、地、县)办电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新闻从业人员的需求急剧扩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供不应求。上一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媒体再次膨胀,更大规模地促成新闻从业人员新一轮的扩张、更迭和流动。就像社会本身发生的变迁一样,许多新闻从业人员仓促上阵,显得有些不适应。新闻从业人员的膨胀,使得新闻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鱼龙混杂的局面。

  一方面,以《焦点访谈》、《南方周末》为代表的舆论监督栏目、报刊在各地纷纷兴起,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得到加强,一批批记者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履行记者监督社会的神圣职责,传媒的公信力增强。一位退休工人的话说得非常实在:“记者要敢说话。”可见相当一部分公众对新闻从业者的角色期待。另一方面,“有偿新闻”、“媒体权力寻租”等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现象也不断出现,并且愈演愈烈。有些记者以“无冕之王”自居,霸气十足,甚至滥用职权。有些记者打着“采访”的旗号,到处要吃要喝要赞助,规格要高,接待要好,稍不如意就翻脸。因此,民间关于记者的顺口溜也开始出现,如“防火防盗防记者”、“群众呼声听不见,小车已过万重山”,新闻记者受贿案也不时被披露。

  香港的情形似乎更不容乐观,据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所进行的四项调查来看,对比香港市民在1997年和2001年的社会地位评估,新闻工作者是唯一显著下降的职业。1997年新闻工作者的排名仅在工程师和医生之后,但2001年其排名却被护士、中学教师和警察所超越。

  正如道德领域呼吁传统美德一样,在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用“三贴近”来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强化记者的亲民意识,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提高整个新闻界从业人员的素质,已迫在眉睫。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新闻人任重而道远。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硕士研究生)

  注释:

  ①丁淦林等:《中国新闻事业史新编》第1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版

  ②方汉奇、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第77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③参见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第653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来源:新闻记者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