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什么这些图片不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0:05 人民网
  董国栋
为什么这些图片不真实?
  4月6日,有报纸发表了一组反映“河北农民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的三张新闻图片(见图1、2、3),作者要说的是河北“在旱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已经对麦田浇了二遍水,除草、施肥等冬小麦田间管理措施也明显增加。全省3000多万亩正在分蘖期的冬小麦长势良好”,而选用的场景是“4月6日,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农民在麦田喷洒除草剂”。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报道是完全应该的。但新闻是讲究真实的,这三张图片摆拍的痕迹太明显,使新闻的真实性大打折扣。主要问题有四:

  1.当时不是喷除草剂的时候。笔者是农业大学毕业并在农技推广部门工作了十多年后才转到新闻战线上来工作的,知道麦地除草剂应该是在麦子播种后、出苗前喷的。从图片上看出,这块地的麦苗长势非常好(麦苗生长愈好的麦地,杂草就愈难生长)。从生育进程上分析,早过了三叶期,并且已经进入幼穗分化期了,此时是不能喷除草剂的。

  2.农药不是这样喷的。农药有毒,喷药时药雾会在空气中飘浮。如果有几个农民在一块田里喷药,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会更强,除了戴帽、戴口罩和戴橡胶手套外,喷药之前还要看风向,做到顺风喷药。喷药人员之间是分散作业,相互之间也会注意间隔一定距离。他们每个人喷左右两畦地,绝不会离得很近,更不会有图1中三人“扎堆”喷药的情况。

  3.不会有这么多人挤在一块地里干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一般是看不到许多人在一起劳动的场面的。从这三张图片上看,有这么多人在喷药的场面在现在是不可能出现的。

  4.从衣着上看不像是真正的喷药农民。农民是比较节俭的,下地干活时多穿旧衣服,特别是在干喷农药这样的农活时。可是,图片上近镜头的几位妇女,穿的是西便装,给人的印象就不像下地干活的农民,倒更像乡镇政府或村里的干部。

  反映农业的图片,如能抓拍到精彩的,当然非常理想。但是,可能是有的记者深入农村少了,不易碰到精彩的场面,加上对农村又缺少认识,于是就当起了“导演”,摆拍起来。

  一是主题先行。就是先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再拍摄照片。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益农镇是从杭州湾围涂建起来的镇,记者为了反映这个镇人民“以其特有的围垦精神,艰苦创业,农民人均收入9200元,昔日的荒滩变新颜”z这个主题,需要一张反映农村农民的图片,而此时是2003年的11月28日,小雪已过,农村处于冬闲时节,田里看不到农民。于是摄影记者就找了几个“演员”充当农民,说的是“农民在给苗木喷农药治虫”(见图4)。其实,此时害虫都躲到地下去了,哪里还需要喷药?冬天不需要治虫,也没有农民会去治虫,而你却在喷药,这样的图片出来,岂不让人笑话!

  二是只求画面漂亮。为了使画面靓丽,就自觉不自觉地、想当然地导演起不少假的东西。例如,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的责任制,田间只能看到一家一户的“散兵游勇”在作战,再看不到过去人民公社时搞农业的那种“大兵团作战”了。作为新闻图片,有人可能认为前者拍摄出来的图片可能不够美,而后者有气势,于是在摆拍农业生产图片时,往往塞进去不少人,这样就造成了失实。2004年5月16日,某报刊登了一张“喜收早稻”的新闻图片(见图5),说的是海南省万宁县一个村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早稻的情况,画面煞是漂亮,几台收割机在同一块田中作业,非常有气势。然而要知道,水稻田是要灌水的,田面不可能很大,一块田有三四亩面积是很大的了。而收割机一天能收割水稻几十亩到上百亩,为了画面有气势、更漂亮,竟把几台收割机都调到一块田中,完全是拍照的需要,在实际中这样的情况是根本不会出现的。

  三是不懂专业。记者在拍摄农业图片时要“不误农时”。过了这农时,靠补拍出来的图片很难真实再现。农业科技性强,弄不好拍出来的图片就违反科学。有一张新闻图片说的是一个农民在给茭白治虫,但是,画面中是一个不戴帽、不戴口罩、不戴手套、不穿长袖衣服(竟然只穿一件背心),一点自我保护意识都没有的科盲形象。他把喷雾器的喷枪喷头拆掉了,喷雾变成了“喷雨”,喷药的速度是快了,治虫的效果则差了。更为严重的是,他喷药的身旁还有人在作业。另外,他把农药对着水面喷,而不是对着他身后的茭白,浪费的是农药,污染的是环境。这样的图片只有负面价值。

  为了减少不真实的农业新闻图片,几条建议可供摄影记者参考:

  一是要熟悉“三农”。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最成功的改革就是取消“人民公社、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体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的农民就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劳作,虽然没有先前那般轰轰烈烈,但是使生产力得到了一次全面的解放。在此基础上有必要懂一点农业技术基础知识。二是要多些抢拍。抢拍来的新闻照片比较真实,摆拍的往往要失实。三是多请教内行。记者最好把拍好的作品让农民、农村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先看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只要图片的可信度提高了,发表的时间即使慢半拍甚至慢一拍,还是值得的。

  (作者单位:浙江萧山日报)

  来源:新闻记者
为什么这些图片不真实?
为什么这些图片不真实?
为什么这些图片不真实?
为什么这些图片不真实?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