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核查报告解密萨达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0:37 每日新报 |
不仇美国仇伊朗为保命不用电话 1998年萨达姆视察伊北部城市基尔库克 10月6日,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席武器检查官迪尔费尔向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汇报了由他起草的对伊最终核查报告的内容。 目前,这份长达1500页的报告内容尚未全部公开。该报告是萨达姆被捕以来首次披露他过去的希望、梦想和感受。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被捕已经10个月,他当年的一些想法也逐步由负责讯问的美国情报人员所知。依照美国对伊最终核查报告的说法,萨达姆一直为自己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担忧,他希望凭借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提升自己的威望。 而在另一角度,萨达姆告知讯问者,当美国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伊拉克时,他却一直盯着伊朗。正如美国担心“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对世界构成威胁”,萨达姆担心“伊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对伊拉克构成威胁”。 想与美交好 有关萨达姆自述曾经的希望、梦想和感受的内容,在萨达姆被捕以来还是首次披露。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席武器检查官查尔斯·迪尔费尔在长达1500页的最终报告中说,萨达姆从来没有把美国当作是自己的敌人。 “萨达姆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试图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但他又难以割舍自己作为惟一一名敢于向美国‘叫板’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的地位,”报告说。 在与美国产生敌对情绪多年之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萨达姆曾十分矛盾地想改善对美关系。他曾派出一批“资深官员”向美国吐露伊拉克有意与美国合作的愿望,其中包括“帮助美国解决巴以问题”。当时,充当伊拉克官员与美国政府中间人的就是今日撰写报告的迪尔费尔。 迪尔费尔在报告中说,其消息来源是负责讯问萨达姆的美国情报人员,他们在萨达姆被捕后的数月时间内获得了这些萨达姆的内心所想。“显然萨达姆说这些并非想讨好美国人,而是希望能够有助于对他的审判。” 侧眼盯伊朗 关于萨达姆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系问题,过去的报道总是说“他曾经试图拥有,但在海湾战争后放弃研制计划”。而迪尔费尔的最终报告写道:“萨达姆坦言,他的想法是,如果伊朗试图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伊拉克就开始研制。” 也就是说,萨达姆一直侧眼盯着伊朗。 试图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动机“是继续与伊朗进行数世纪来的对抗,而不是针对美国或全世界”,“在萨达姆看来,伊朗军事实力的不断扩大是对他本人地位的最大挑战,”报告说,“萨达姆把核项目视作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他不想落后于伊朗。” 蔑视与自恋 除了美国与伊朗之外,萨达姆还对其他阿拉伯国家有所想法。他认为,除了伊拉克,其他阿拉伯国家都是“西方世界的奴婢”,其中尤以沙特阿拉伯为最。 “萨达姆认为其他海湾国家都是西方世界的助手,他们被人利用却又引以为豪,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西方人只是羡图他们的石油。” 不过,对于自己,萨达姆却以“完人”自居。报告说,萨达姆常常自我欣赏,特别是自己敢于与美国对抗的作风。“他常常标榜自己是敢于与美国叫板的最后一名阿拉伯人。”这也是他为什么最终放弃与美国交好的缘由。 此外,直到去年被美军士兵从地洞中拖出,萨达姆还以“伟大国家的伟大领袖”自居。迪尔费尔6日在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汇报情况时说,萨达姆向来对伊拉克的古老文化深感骄傲,不过他的自豪方式是:将古巴比伦时代的城砖换成新砖,并且在新砖上刻上“萨达姆·侯赛因时期制”的字样。 不敢用电话 大概深知自己树敌太多,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执政期间,为保证自身安全,不仅命人建造了多处宫殿,尽量避免使用电话,而且还设立了一个特殊实验室,专门用于检测他吃的食物是否安全无毒。 美国对伊最终核查报告披露,尽管萨达姆为保全性命做足了准备,可谓用心良苦,但实际上,在他执政后期,由于几乎陷入一种时刻可能被害的妄想状态,萨达姆把自己完全孤立了。 报告由美国负责搜寻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首席武器检查官查尔斯·迪尔费尔起草,迪尔费尔同时是中央情报局特别顾问。目前,这份长达1500页的报告内容尚未全部公开。 6日,迪尔费尔向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汇报了报告内容。他指出:“从萨达姆的账户记录中可以发现,自1990年以来直到他被捕时,他只打过两次电话,因为他担心通话会被美国追踪,然后据此找到他的藏身之地。” 大量修宫殿 不仅如此,迪尔费尔指出,萨达姆执政期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顾伊拉克的经济颓势,命人修建了大量宫殿和清真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因为“他认定,修建更多宫殿,美国方面就无法确切掌握他的行踪,也就无法对他实施军事打击”。 据说在那段时间,萨达姆行踪诡秘,连他的高级助手都不知道他的具体位置。他的一名前高级助手告诉调查人员,“有时甚至需要等上3天时间,才能与萨达姆取得联系”。 报告还指出,萨达姆对西方文化“有选择性”的喜好,比如他最喜欢读的文学作品中,就有一本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195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 网上找情报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伊拉克前政府不仅依靠派驻各地的情报人员搜集信息,还从因特网上了解情况,以作出各种战略调动。 “另一个来源就是因特网———那上面什么都有,”伊拉克前军事情报机构负责人对此倒不避讳,“举例来说,我们派到卡塔尔的情报人员曾报告说,(伊拉克战争前美英)联军在那里部署了1.5万到1.8万人,我们从因特网上可以找到同样的信息———那上面真的什么都有。” 此外,别看萨达姆身边终日是亲信和家人,但他宣称会不时与伊拉克百姓接触,尤其是妇女,因为“她们是最好的情报源”。 伊拉克一名退休军事科学家甚至形容萨达姆处理情报就像“电脑”一样。报告指出,这可以理解为,萨达姆如果得到的是准确可靠的情报,他可以作出恰当的判断;但如果情报本身有问题,“电脑”再怎么高明,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