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日恐慌症”反思黄金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10:50 人民网 |
郭之纯 又一个黄金周结束了。但相当一部分人在这个“黄金时间”中却没有感受到休闲放松的愉快。拥挤的交通,嘈杂的商场,脏乱的景点……这些集中、过度消费所产生的必然现象,像一枚枚苦果,让出门旅游者烦恼不堪;而未出门旅游的人则未免百无聊赖,守着大把的时间不知道怎么打发;更有甚者,连这点按照自己意愿生活的幸福感都没有:南京某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徐先生声称已经患上了“节日恐慌症”———由于接待的“领导客人”太多,几天来他受尽折磨,不仅要接待、喝酒,公司还得支出几万元准备土特产(10月6日《江南时报》)。 兹事虽小,但颇有典型意义。自从有了“黄金周”以来,每逢在盘点这几天收益的同时,总是有不尽的遗憾———各旅游景点涌动的一股股的车流,让人们遗憾甚至愤怒地发现:“提升”消费的,往往有或明或暗的“公费”标签。“黄金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腐败现象集中展现、腐败意识集中释放的时期,甚至成为“腐败周”。几年来,这一现象都未能得到根本的遏制。办公室主任的“节日恐慌症”,是这一现象的鲜明注脚,是黄金周的诸多“并发症”之一。 其次,即便是在宏观经济的意义上,每次长假也并不如所想的是绝对的“黄金时代”。除了很多消费其实是公款的“自娱自乐”外,更重要的是,正如早有专家指出的那样,黄金周其实还有一种“转移内需”和“拒斥外需”的不良作用———有些高端的消费者嫌国内嘈杂,往往就把假期度到了国外;而稍微消息灵通一些的外国人,也基于同样的理由而不再选择来中国旅行———真是何苦来哉! 总起来看,黄金周这种形式,对消费而言是一种突击式、浪费式的;对自然的旅游资源是破坏式的;对腐败现象而言却是集中式、放纵式的。基于这些理由笔者呼吁:黄金周应该改一改了,取消了也罢!来源:《燕赵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