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是一种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11:40 人民网

  本报评论员

  四中全会落幕后,一个新的政治词汇,开始向社会各个角落传播——“和谐社会”。此次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一大着力点,把执政党的行为与城乡居民的生活安康,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这些极为生活化的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温暖亲和,智慧深炯。

  政治词汇的流行,总以深刻的社会积淀为根基。几年前,曾有学者用“社会断裂”来标示改革以来两极分化的社会状况。说断裂有些言重了,但分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却是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收入差距快速拉大,民众公正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城乡分隔、行业分野、区域有别,人们在资源、权益的享用程度上,还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社会问题,而是中国现代化之深忧。忧在哪里?上世纪下半叶,众多发展中国家踏上寻求现代化的道路,从目前结果看,有成功的,也有半途而废的。成功没有相同的模式,但失败的原因却总是惊人的相似,失败者共同的社会特征是,贫富高度分化,民权飘在空中,街头冲突不断,总统几天就换,社会裂痕不断扩大。当到了无法弥合的程度,它带来的不仅是社会的断裂,还有现代化进程的断裂,执政党执政进程的断裂。当中国社会发展踏上相似的临界点,前车之鉴让人警觉地认识到,没有社会的安宁和谐,现代化只能是一个画饼。

  当然,社会和谐理念最重的着色,还是“中国特色”。当我们从革命党转化为执政党,疾风暴雨式的社会工作方式退出政治舞台;没有稳定就没有国家发展和民众安乐,成为执政者与人民的共识。正是因为全社会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稳定大局,才会有今天的成就。然而,把稳定与和谐放在一起作社会语义分析,着眼于执政策略的演进思考,能够看到,稳定观着重的是社会控制,而和谐观则是在追求稳定的基础上,着重于社会激励,着重于营造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踏着社会稳定的基石追求社会和谐,这是对执政理论的丰富和飞跃。家和万事兴,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就能生成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治国理政的社会基础就更坚实,实现执政使命力量将更强大,在这种意义上,和谐就是力量。

  从全会关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精密部署能够看到,让民众“各得其所”,让民众“各尽所能”,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努力方向。

  先看“各得其所”。执政者构建社会和谐,从目的上看,为的是民众的安乐幸福,从手段上看,是使执政更充分地依托民众力量。一个直观的道理是,民众权益的实现程度,与社会活力和创造力的激发程度成正比;让民众各得其所,民众才能勤业创业。一个社会,如果社会财富不能公平正义地分配,机会不能平等选择,人们难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阶层和身份的转变,心理就要失衡,矛盾就会加剧,社会和谐就不会有,执政者调动积极性的愿望肯定会落空。没有民享就没有民治,这是任何政党执政的共同规律。此次全会要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要求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是要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在全社会构建公平正义的财富分配方式,让民众在各得其所的基础上奋发拼搏。

  再看“各尽所能”。构建社会和谐,是社会大合唱,必须着眼于启动全社会的力量。一方面在于,党委、政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组织者,在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以及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社会管理格局。另一方面在于,发挥社会各阶层的力量,让每一个社会成员既能增强主人翁意识,勤业敬业、奋发拼搏,又能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创造团结互助、扶贫解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总起来看,实现社会和谐,就是创造民众幸福的田园,搭建民众创业的舞台,营造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和谐,当然要成为一个肩负重大使命的执政党的奋斗方向。来源:《大众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