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员谈当前我国价格形势特点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20:30 人民网 |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赵承、刘铮)今年1至8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涨4%,粮食价格、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9日就当前我国价格形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上涨有哪些特点? 答: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物价上涨有3个特点:其一,属于恢复性上涨;其二,结构性特点突出;其三,去年涨价对今年的滞后影响所占比重较大。 2000年至2003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0.4%、0.7%、-0.8%和1.2%;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更是连续4年出现负增长。在物价长时间低位运行的情况下,今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这是带有恢复性质的。 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8个大类分析,食品、居住、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4类上涨,交通和通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下降。这是种结构性上涨。 在1至8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的4%中,去年第4季度涨价对今年的滞后影响约为2.7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 问: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上涨,是我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反映,也是粮食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以及部分行业和地区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国际市场价格上扬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随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市场物价也逐步开始恢复性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持续下降14个月后,从2003年1月开始回升。 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并带动肉禽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据测算,今年前8个月,粮食零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8%,相应拉动食品类价格上涨10.6%,影响整个价格总水平上涨3.5个百分点,影响程度达到87.5%。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拉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电、油、运、水等资源性基础产业价格上涨,已经逐步传导到居住类价格上来。今年1至8月,居住类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2%,成为仅次于食品类,推动价格上涨的另一重要原因。 四是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去年10月份国内价格总水平出现跳跃式上涨,主要就是由国际市场食用油价格波动引起的。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和投机因素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攀升,屡创新高,直接影响国内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 问:怎样看粮食价格上涨的利弊? 答: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产量逐年下降,供需缺口不断扩大所引起的。粮食价格上涨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从1997年开始粮价一路走低,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从1999年开始连续5年减产。而粮食需求量却逐年稳步上升,供求关系的变化促使粮食价格由降转升。去年10月份和今年2、3月份,粮食价格两次较大幅度上涨。今年4月份与去年10月相比,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综合平均: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收购价上涨了33.4%,农村集市贸易价格上涨了42%。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粮食价格总体趋于稳定。从全国来看,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在粮价上涨和国家各项政策扶持的共同作用下,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种粮收益大幅增加。当然,也应当看到,粮食涨价并带动肉禽蛋和水产品等副食品涨价,给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也带来了一定影响。目前国家正在通过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办法,以保障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问:今年第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是否会出现下降? 答:当前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已经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预计四季度的价格涨幅还会继续下降。第一,粮食和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趋于稳定。目前小麦、玉米、稻谷三种粮食平均市场价格仅次于1995年的历史最高价位,农民种植收益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际粮食价格已经普遍低于国内每市斤5分钱到1毛钱,国内粮价继续上涨受到国际市场的制约。所以,粮食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以粮食为原料的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也将逐步趋于稳定。 第二,绝大部分商品供求格局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据商务部前不久对2004年下半年600种主要商品全国市场供求情况进行的分析,供过于求的商品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4.3%,供求基本平衡的占25.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在这种大背景下,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进步的影响,主要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仍将呈下降的态势。第三,去年涨价的滞后影响将逐渐消失。由于去年涨价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因此对今年前三季度价格总水平的滞后影响很大,但对今年第四季度的影响有望逐步消失,由此四季度比三季度价格总水平会有所回落。 问:政府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物价上涨? 答:今年以来,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粮食生产,增加主要农产品供给;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银行信贷规模,努力缓解煤电油运供求矛盾,从宏观上为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奠定了基础。 在价格监管调控方面,各级政府出台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一方面,加强粮食价格监测、监管,防止粮价大起大落;另一方面,提前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落实对农民种粮的各项优惠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通过增加粮食生产,确保粮食供应,把粮食价格稳定在合理水平上。二是适当控制出台政府提价项目。从今年4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两条控制线”措施,当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月环比超过1%或者同比累计连续三个月超过4%时,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即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3个月。三是建立重要商品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引导价格合理形成。加强钢材、粮食、棉花等重要商品供求及价格的监测分析,向社会发布有关商品的供求、价格情况,引导价格合理形成。四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流通、零售各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开展粮食市场价格检查,重点查处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价格秩序。 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措施已经收到了明显成效,价格总水平上涨势头有所遏制,当前的价格走势已经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