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再次“点石成金”(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08:23 人民网 | ||
从第1163804位到第9位 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可在“亚马逊”购买到的4部耶利内克的作品订购量全部跃入了前70位。她最著名的作品,曾被改编为电影并夺得戛纳电影节大奖的《钢琴教师》的定购量从遥远的第1163804位一跃上升到第9位,其他几部作品《爱欲》、《情人们》、《美好时光》的销量也得到了神奇的提升。 负责耶利内克作品在美国销售事宜的图书销售发行协会的经理苏珊·多尔表示,库存的书样已经全部售光,三周到四周之后才能有新书到货。多尔解释说:“她的书本来根本卖不动,所以我们不可能保留很大的库存。对于她的书来说,这不啻是一次重生。” 尽管耶利内克在德奥地区是一位颇有知名度的作家,但在美国,她甚至还没有专门的出版商,她的作品的英文版权属于伦敦一家专门出版实验文学和政治书籍的出版社。不过在成为诺奖得主后,她的命运将会改变,前两年的不少获奖者,如匈牙利的伊姆雷·凯尔泰斯,在得奖前也不为人知。 耶利内克想要“失踪” 媒体披露的耶利内克独特的个性也使她的知名度散播得更快。由于其政治态度,每次她的戏在奥地利上演时都会伴随着骚动,2000年时,她宣布,只要右翼政党继续在奥地利执政,她就不准许自己编写的戏剧在奥地利境内的剧院上演。在得奖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她第二天会做什么时,她的回答是“失踪”。 链接 《纽约时报》质疑诺奖得主名声低 在新一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际,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了署名阿兰·里丁(ALANRIDING)的文章,对瑞典文学院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提出了质疑。 文章指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往往出乎人们意料,公布时绝大部分人不会知道得奖者是何方神圣,而得奖者也许仅成名15分钟就会被人忘掉。瑞典文学院忽略了现代文学不少顶级大家,例如普鲁斯特和乔伊斯,还有一些名作家,一年又一年被视为问鼎该奖的有力人选,但每每落空。 文学院评审团的成员由年龄介乎51至86岁的语言学家、文学批评家、历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及一名律师组成。对于不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来说,要受到评审青睐,就要把他们的作品译成瑞典语。 当然,过去的得主中也有鼎鼎大名的,但得奖对他们重要吗?名声至今不衰的作家,如吉卜林、叶慈、肖伯纳、托马斯·曼、尤金·奥尼尔、威廉·福克纳及巴勃罗·聂鲁达等,都以作品闻名,而并不以得过诺贝尔奖闻名。 因此,诺贝尔文学奖价值何在?或许唯有奖金吧。今年的奖金是137万美元。 来源:新京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