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药贩子、医药代表现身说法——药价畸高背后的利益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09:4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本报首席记者 张曦药贩子:下一辈子不卖药

  “你不知道吧?有些药(比如说胶囊什么的)我在厂家那儿是估堆买进的,但在市场上是论粒卖出;一瓶成本1元左右的药,最终体现在医院临床上就成了26.5元。”

  “你相信吗?眼下各医院的收入当中,药房收入基本占总收入的50%左右,市县级医院甚至达到了70%~80%,‘以药养医’仍是主旋律。”

  “你明白不?药价虚高,药贩子拿的是小头,药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数十个环节,真正是‘利益均沾’;这里面是铁板一块,有强有力的潜规则,我觉得你写了也白写。”

  …… ……

  药贩子阿伟已经退出江湖有些时日了,但至今仍然心绪难平。“正因为这一行是药,所以我不干了,下一辈子也不会干。”阿伟脸上略带苦色,他自称“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

  阿伟今年不到30岁,曾是一家医药公司(人们俗称药贩子)的大股东。在药品行业已经泡了七八年的他,也算有所“成就”,但不堪残酷的市场竞争、药价和良心的双重重负,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药价的虚高让老百姓不堪重负,那么是什么魔力让药价能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向上翻腾?在阿伟不紧不慢的叙述中记者隐约窥见一个大致的轮廓。

  首先,问题出在药品定价机制的滞后上。

  按照阿伟的说法,现在市场上的药品基本可分为医保类(入选国家和各地医疗保险目录)和非医保类两种,医保类药品的价格基本上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定价,由有关部门(如药品价格信息中心)根据药厂报上来的成本和行业平均利润率统一定价。但由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定价部门可能盲从了厂家,给此类药品的药价虚高留出了余地。

  据说,早些时候,国家计委发出通知,大幅降低由中央定价(因药品为特殊商品,故许多抗生素类药均由中央统一定价,各地无权定价)的57个规格常用抗生素药品的零售价格,平均降幅为30%,最大降幅为60%,并要求全国各地重新核定各类药品价格。如此大幅降价,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同时,也揭开此类药品价格的老底。而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列入政府定价的药品约1500种,占全部流通药品的10%,但却占到全部销售额的40%。也就是说,这10%的政府定价药品,事实上正是老百姓的常用药。

  阿伟表示,对医药公司来说,更大的操作空间在于非医保类的药品,因为它们直接由药厂(或厂家委托经销商)根据市场行情来定价,最终在物价部门审核备案即可。当然要想拿到理想的价格,“做工作”是避免不了的。

  厂家的规模不一,品牌不一,其各类药品市场价格定位的操作手段也不同。比如某制药企业的拳头产品,因为量大,定价和成本价的差别并不太大;真正的虚高大多出在常规药上,因为市场有大量雷同或相同的药(“阿莫西林”的生产企业就超过100家,“先锋”的生产企业则超过200家),定价在此时就成为策略或一种手段。因为有太多的环节需要打通,所以药厂或药商必须留出足够的价格空间来逐一打点和突破。“老百姓并不清楚,即使是同类药物,价格贵的并不见得是好药。”阿伟说。

  其次,是流通环节的“非正常”增值,特别是药品流入医院之后。

  药品出厂后,通过各种渠道流向医院或药店,红包、回扣、提成、跑方、暗标等一系列市场之怪现状都纷纷现身,由于每一种药品都留出了足够夸张的价格空间,它得以润滑整个流通渠道,形成了一道道灰色的链条,而链条的那一端犹如变形的魔爪,伸向千千万万的消费者。

  “药品流通就是一个江湖,一旦踏入就身不由己了。”阿伟感叹。

  张先生是圈内一位“知名”的医药代表,活跃于郑州的大小医院。他明里暗里为多家医药公司服务,但对于从事的职业本身,他似乎有些麻木。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我这个医药代表到底代表什么。应该是钱吧?”张直言,“把药品推销出去,是‘代表’们的天职,至于采取什么手段,那也是大环境所逼。”

  据张先生介绍,一种药从厂家到医院,再从医院变成患者的药方,涉及医院从上到下多个重要环节。

  药要进入医院,首先要过药剂科这一关。药品能够进入药剂科“用药建议目录”,实际上基本就可以进医院了。

  其次是医院药事委员会(一般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大科主任和某领域专家等组成),药剂科经过初选要向医院药事委员会提出用药建议,再由药事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引进这种药品。“这中间走谁的路子,学问比较大。”

  有的医院进药还需要通过招标才能最终确定。但这种貌似尊重市场规律和公平原则的手段,在医药领域已经严重变形。张称他曾成功地操作了多个药物品种的招标。

  第三关是有处方权的医生。医院与药商签订销售某种药品的合同,其中并不包含销售多少的协议。因此,药商要雇用大量“医药代表”,盯住临床医生。明码标价,开一支药,给多少钱,称为“处方费”。处方费的标准不固定,平均占药品价格的10%~15%。有时,“医药代表”就坐在临床医生旁边,看着医生,让他不好意思不开。

  “这个环节最为关键,因为它直接导致药品走向整个链条的最终环节,并最终变成现钱。”张先生称。据说,相当比重的回扣款都花到了处方医生的身上。处方费通常是定期(多为一个月)与医生结算一次,有时医院的药款还未结,但回扣一定得按时给。现在,虽然有不少医院都在赶医药代表,但许多公司和医生联系,往往是出钱请医生出国、开会等,方式非常隐蔽,“代表”们进不进医院,其实并不重要。

  为了让医生开药更主动,有的“代表”还要经常性地请医生吃饭、洗澡。“我亲眼看到一些同行由人变‘鬼’。”张说。

  第四关是药房。处方费虽然是定期与医生结算,但处方都在药房,打不通药房这个环节,就无法准确知道哪个医生开了多少药,该拿多少处方费。因此,要按照药品销售总额的2%~4%给药房工作人员送钱,称为“统方费”或“查方费”,这也可防止司药人员以“卖完了”之类理由被暗拒。

  第五关是医院看门的。药厂送药的车不可能总在上班时间到医院,有时晚上车来了,急着卸货,不塞上一二百元,或者一条烟,医院的门卫就不给开门。

  最后一关是结账,货送进去并且消费了,结账也是一门学问。要想把账款顺顺当当地结出来,不打点是不可能的。

  搞定了这些关节,药价已经是一路飙升,但在医药流进医院的过程中,还有一个环节不得不提,那就是“医院的药品零售价是以批发价加价15%来确立的”。它是国家的硬性规定,当然也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之一。

  “你可不能小看了医药代表的作用,但这一行的饭也是越来越难吃,除了要应付一些同行竞争、白衣贪手外,还要对付另外一种敌人——医院内部制剂。”张先生说。

  据了解,内部制剂是各家医院或其附属科研机构研发的非正式药品,没有批号,按照有关规定只能在临床中小范围试用,但现实中,不少中小医院特别是部分民营医院为了提高收入,大量采用这种药物,一些医院甚至给医生下达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开出一定数量的内部制剂,否则扣发奖金。体现在处方上,普通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更有甚者,内部制剂通过广告、邮寄等形式流落民间。

  由于缺乏监管机制,内部制剂到底在医院收入中扮演什么角色,至今还是一个谜。

  而如此层层盘剥,层层玄机,最后都要将费用转嫁到患者身上,药品价格哪有不高之理?普通百姓又怎堪承受?

  从两位业内人士的谈话中,记者提取了药品流通中的五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药贩子。正规的说法,药贩子就是医药公司。在整个药品流通环节,药贩子的作用不可替代。其上游直接对接制药企业,一些有实力的医药公司甚至直接左右了某些药物型号的零售价格;其下游是药店和医院,而在医院中兴风作浪的大批医药代表,绝大多数都是为医药公司服务的。

  眼下,药贩子多如牛毛,行业竞争空前激烈,规模化、集团化、寡头化的趋势初现端倪,值得关注。

  关键词二:医药代表。医药代表又称商务代表、药品推广员、临床推广等,他们是药品流通环节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药价虚高最核心的见证人。

  医药代表往往是具备一定的药品知识,受药品生产厂家或医药公司委托,负责向有处方权的医生等推介其药品功效的专职人员。

  在西方,医药代表是很专业正规的群体,但在国内的医药代表们已经偏离了他们职责中的应有之意,是医药流通链条中不少非正常手段如吃请、送红包、超额回扣等的主要执行者。从小处说,左右了医生开处方的手,违背了职业道德;从大处讲,影响了药品流通市场的纯净和应有秩序,威胁公众健康甚至生命。

  由于医药代表的名声每况愈下,早些时候不少医院都挂出了“医药代表免进”的牌子,但谁都明白,它除了说明“此地无银”外,医药代表所忙碌的一切还在广泛地上演。

  关键词三:处方权。这是部分医生被赋予的特殊权力。一般情况下,进医院看病要吃什么药,患者当然会听医生的。因此,药品绝大多数是由医生介绍给患者,开什么药、开多少药都由医生说了算。

  对药厂或医药公司来说,医生的处方权是一个“巨大且实惠”的权力,也正因为如此,药厂和药商多把目光盯在医生的那双手上,请吃请喝请旅游,送车送钱送设备。

  由于法律上的空白,眼下我国对于“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取回扣行为”是否属刑事违法还存在着颇多争议,所以医生的“权力寻租”不仅给患者带去了伤害,而且给法学界和整个社会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四:药事委员会。也有人称这个机构为“进药常委会”,因为它是决定某一种药能否进医院的最高权力机关。

  药事委员会一般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副院长牵头,包括各大科主任、某领域技术权威和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医院规模不同,委员会规模也有差异。

  关键词五:药品招投标。招投标近几年才被导入医药领域,表面上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但在执行中已经被异化,从效果看,它仍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道具。知情人士称,只要关系到位,招标其实只是一个形式,相关利益者早已达成默契。某一药商参与一种药品竞标,其他药商就不会再参与竞争,结果“早就内定了”。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