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马承源,这样一位“文物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12:53 人民网-华东新闻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本报记者 姜泓冰
马承源,这样一位“文物人”(图)
马承源先生

  很难相信,这位上海博物馆老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耿介长者就这样去了———虽然他77岁了,也听说过他身体不太好。但就在不久前,听说法国总统希拉克即将访华时,还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希拉克到了上海,有一个人是必见的,那就是马承源

  一个身材偏于瘦小的老人而能于无声之中让人感受其存在和权威,恐怕完全是因为内在的学问与人格的重量。而他和海内外朋友、文物捐献者们在一起时的开心大笑,和那一声“开瓶酒来”底下透出的豪情意气,更让人看到这个“一生但为文物谋”的文物人内心的可爱和激情

  马承源走了。

  10月9日上午,上海博物馆的员工齐聚龙华,为老馆长举行追悼会。

  5年前,采访马承源时,他告诉记者,几乎每次去法国,对于中国文化和文物有着浓厚兴趣的希拉克总会抽空和他聊上一聊,有时会面时间还大大突破约定。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内行”的总统,1998年法国人才会将一枚“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颁发给马承源这位中国文物考古专家。

  比起前些年,文物考古在这个时代里已有些由冷趋热、甚至“时髦得可以”的意思了。然而,热闹的时髦的,恐怕仍只限于某些能够带来眼前效益的“项目”而已。不信,你去和周围的人说说马承源的名字,十有八九,对方会脱口而出:“马承源是谁?”

  在文物考古界,记者却时时听到人们说起他,“马承源来看过了……”,是表明一件青铜器物或战国竹简真假和价值的有力证据,因为他是“中国青铜文物鉴定第一人”嘛!“上博、马馆长给过我们很多无私帮助……”,是带着感激和感慨而发的肺腑之言。

  马承源先生获得过国内外不少荣誉。但什么荣誉,恐怕都比不上这样的口碑。

  而多少具有“眼前效益”的项目,恐怕也难以与他为上博、上海乃至祖国留下的那笔巨大财富相提并论。

  有人说,没有他,上博不可能有国内文物库藏“半壁江山”与青铜器藏品“世界第一”之誉;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美轮美奂、国际一流水准的上博新馆和博物馆里人头攒动的壮观景象———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却是记者5年前采访时从几位上博人那里听到的原话。

  在寸土寸金的人民广场上,那座雄伟华丽、青铜宝鼎造型的上博新馆,凝结着几代博物馆人的梦想,今天看来,也是对当年苦心争取、呕心沥血谋划、日夜操劳建设的老馆长的最好纪念。建设上博新馆时,马承源已年近古稀,还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在办公室里也要拿着望远镜仔细查看外墙贴面拼缝,硬是用打量文物的精细锐利眼神,看出了人家几毫米的误差。

  一直记得马承源讲起他当初手头没钱、仍千方百计从香港古玩街买回文物的故事时的神情,他说:“这是件国宝啊!我是搞文物工作的人,看到了而不想办法把它抢救回来,那么我上愧对祖宗,下愧对子孙!”时的语调。

  他说自己国内国外到处跑,却很少留意风景。自我放松的方式,不过是换一种文物摩挲、换一篇文章写写。生大病以前,他喜欢喝酒且酒量不错,但他每次叫“开瓶酒来喝喝”,必是为了刚为馆中收到了珍品、或新馆建设有了大进展。为了广交朋友,他和上博其他专家们不知为朋友做过多少次义务鉴定工作,哪怕三更半夜、下雨刮风,都是叫了就去———但也只为朋友鉴定,并不用来牟私利。与文物打交道一辈子,而他自己家里,除留了一两件初入行时买的“小玩意”作纪念外,并无文物,去过他家的人都不免要讶异提问,他则平淡地回答:“文物工作者不能有古玩的。”

  前些年去上海博物馆采访的记者,常常会在博物馆的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他,或在博物馆展厅里与他擦肩而过。这样的时候,马承源给人的印象多半是严肃、沉稳,让人心生敬畏,有点像他毕生研究的青铜器物。一个身材偏于瘦小、不擅虚辞炒作的老人而能于无声之中让人感受其存在和权威,恐怕完全是因为内在的学问与人格的重量。而他和海内外朋友、文物捐献者们在一起时的开心大笑,和那一声“开瓶酒来”底下透出的豪情意气,更让人看到这个“一生但为文物谋”的文物人内心的可爱和激情。

  一直记得的,还有他的另一句话:“我们这些人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哪怕为此吃过苦头,一个人的性格也不能改变了。”

  静下心来想想,马承源先生的种种行止与魅力,也许就因为内心里这份数十年不改的“理想主义”吧。

  有这样的“理想主义的”文物人,才是文物考古界之幸,不管是在冷清时还是热闹里。

  小档案

  马承源,77岁,浙江镇海人,著名中国古代青铜器、古文字学专家。9月25日因病去世。

  学生时代的马承源即立志投身革命,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他先在教育部门和企业工作,1954年12月到上海博物馆,靠勤学苦钻,学养日深,终于成为驰名全国的文博专家,并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文博事业。上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热潮中,他曾凭慧眼抢救和征集了许多珍贵文物。70年代,又和收藏家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使一批批得到保护的文物落实政策发还以后又或捐赠或征集重新成为博物馆的收藏。

  1985年3月起,马承源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管理才能在以后10多年里得到充分发挥。1986年至1991年,在他的主持下,上博对原有的青铜、陶瓷、书画、雕塑四个陈列馆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在全国文博界引起巨大反响。1991年,上海启动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工程的建设,在马馆长和他的同事呼吁下,建设新上博的建议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马承源以年近古稀之躯主持上博新馆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资金筹措、陈列设计,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1996年10月,一个崭新的现代化博物馆、一座新的上海标志性建筑终于出现在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上,使上海博物馆跻身世界先进博物馆之列,并积极推动了全国博物馆事业现代化的步伐。

  马承源对文物的“呵护”不遗余力,对国宝的抢救坚持不懈。在他和同事们的全力抢救下,上博已先后抢救回归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石刻造像以及丝织品等各类文物珍品300余件,其中有晋侯稣钟、战国楚竹书等国之瑰宝。战国楚竹书的抢救入藏和经典解读,充分反映了马先生对于稀世文物的不懈“呵护”。

  马先生在中国古代青铜器、古文字学研究领域独树一帜,硕果累累,撰写并出版了《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中国青铜器研究》等学术专著;主编有《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中国青铜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和十六册之巨的《中国青铜器全集》、四卷本的《中国玺印篆刻全集》等。

  1988年10月起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99年3月起任上海市文管委顾问、上海博物馆顾问。他曾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是中共上海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荣获美国亚洲文化委员会授予的洛克菲勒奖,1998年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国家荣誉军团勋章。

  《华东新闻》 (2004年10月10日 第三版)

  法国总统希拉克向马承源颁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