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七喜(股份)电脑夹缝里求生 踉跄上市欲豪赌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0日14:42 新华网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中国10大品牌PC制造商之一的七喜电脑最终上市成功,但这并没有解决其根本问题——发展之路,就连七喜电脑也不知道未来迎接自己的是资本市场的坦途,还是新的生存夹缝。进入2004年后,中国PC行业身陷多事之秋,中小品牌制造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偏居广州的七喜电脑有限责任公司虽然谈不上愁云惨淡,但上市对波澜不起的七喜电脑不失为一种“冲喜”。

  七喜电脑以中国首家民营PC企业的身份进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交易首日的表现就让人看淡其未来发展前景:2004年8月4日,当天正式上市的七喜股份(交易代码:002027)以14.50元开盘,最后报收于14.63元。作业新股,七喜股份交易首日的收盘价仅略微超过开盘价。对此,有股评人士建议“原始股东兑现离场,场外投资者观望”。

  股市的担忧反映了资本层面对七喜电脑的信心不足,而其浓重的家族企业色彩、关联交易支撑的业务数据、落后的管理体制和遭人质疑的市场战略,无一不体现出要看好七喜电脑实在不容易。同时,业务发展如日中天之时的七喜电脑尚叩不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反却在整个产业初显日薄西山之时一举成功,七喜电脑的做法和动机值得考究。

  夹缝里生存

  七喜电脑是在“苦水”中泡大的。

  1990年代中期,国内PC市场上掀起第二波渠道商转型高潮,以赊销5000元电子元件起家的七喜电脑也在此时开始“弄潮”。此前几年,易良峰、刘生和李迅3人联合出资200多万元组建了广州七喜电脑有限公司。在随后4次的增资和股权转让中,原广州天河通用数据设备有限公司经理易贤忠成为最大股东入主七喜电脑,出任董事长至今。

  和其他二、三线品牌PC的发家史一样,七喜电脑当时的主要业务是销售电脑配件。在经历了开拓渠道、积累资本两个环节后,七喜电脑选择了发展自有品牌,并于1997年11月推出“HEDY”电脑。1997年是中国PC市场的一个转折点,正是这一年,中国PC市场开始出现“增量不增收”的怪圈。

  早期的七喜电脑是典型的“四不象”,它集配件供应商、代理商、销售商和品牌机制造商于一身。在这个时期,它是走“方向优于速度”路线的市场观望者,亦步亦趋地紧跟市场主流动向;而在区域战略上则尽可能“蚕食”华南市场,以华南校园和网吧市场为切入点。从代理索尼周边设备和三星硬盘,以及自产“大水牛”机箱、电源和光驱等PC外设中压低了品牌机配件的采购成本,无法及时售出的品牌机又迅速分拆成配件销售。在采访过程中,一位前七喜电脑高管人士与《IT时代周刊》记者谈及此事时,笑称“HEDY”是“是配件和品牌机的自由组合”。

  1998年的PC市场风起云涌。七喜电脑在华南地区悄然扎根。凭着低廉的价格、良好的人脉及渠道关系,七喜电脑办成了至关重要的两件大事:撬开华南地区的校园市场;成为索尼电脑周边设备全国总代。

  七喜电脑避开了抢夺激烈的零售市场,从教育系统、机关政府和初期不为品牌机厂商重视的网吧着手,从侧翼攻入市场。该高管人士回忆说:“1998年,在联想、方正等大型PC厂商无暇南顾的时候,我们当年销售的万余台电脑几乎全部进入华南高校。”

  1997年至2000年是七喜电脑迅速崛起的4年。继投资5亿元在广州黄埔开发区兴建占地12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和科研大楼后,2000年第3季度,七喜电脑全面进军西北、华北市场。到年底,其PC销量位列全国前8名。

  “我们的成长是顺利的。”易贤忠对《IT时代周刊》记者说。也就在这种不受人注意的夹缝中,七喜电脑迅速成长起来。

  浅尝辄止的海外上市

  初尝成功的七喜电脑面临着发展与资金的矛盾。当上市融资以及进一步扩张的愿景从设想转变成文案时,矛盾顿时激化——七喜电脑的四处撒网寻求投资遭遇的是四处碰壁。

  2000年4月6日,一家以易贤忠为法人代表,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挂着“七喜”牌子的中外合资企业宣告成立(外资方始终不曾露面)。这家名为广州七喜资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喜资讯)的企业有着与七喜电脑相同的营业范围、第一大股东和注册地址,位于七喜电脑生产基地内的新建三、四号厂房属七喜资讯资产。据当事人回忆,易贤忠是希望通过七喜资讯引入外资奔赴海外上市。

  在接下来的2年中,七喜资讯完全亏损,2001年、2002年分别亏损571532.44元和160978.29元。2002年4月16日,负责新厂房建设的广州黄埔建筑总公司(以下简称黄埔建总)因工程款纠纷,一纸诉状将七喜电脑和七喜资讯送上法庭。

  经过多方打听,记者联系到该官司的控方律师——广东信德律师事务所的徐律师,他向《IT时代周刊》介绍了官司的大致由来:根据七喜资讯与黄埔建总的工程合同,前者必须在收到后者的竣工报告后28天内进行验收,并完成竣工结算。但在厂房基本建设完毕尚未进行验收,甚至黄埔建总的竣工报告都没有正式出台之前,急于将机械设备运入厂房的七喜资讯就以两张手写潦草的移交书换取了厂房使用权。接下来,七喜资讯发现厂房地面有不同程度的凹凸不平。

  黄埔建总将此问题归结于尚处保养期的地面不堪设备重压而产生,不应由自己负责,坚持要求七喜资讯支付工程费用与违约金。七喜资讯则以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拒绝支付部分工程款,并于同年6月10日反诉黄埔建总要求赔偿。

  让具有丰富工程款诉讼经验的徐律师感到奇怪的是,在2002年,全国工程款纠纷总额远超5500亿元人民币,黄埔建总要求的1000万元的诉讼金额仅是“小菜一碟”。然而,正是这盘“小菜”的审理时间竟远超国家规定的一年结案时间,并拖延至今。对于官司的未来走向,徐律师对能否打赢不表示乐观。

  投资专家分析,迟迟未能进行竣工验收的三、四号厂房因属于在建工程不能列为公司资产,这为日后七喜电脑上市资产评估埋下了一条暗沟。而七喜资讯最后也是黯然解韵。

  踉踉跄跄赶上市

  借道七喜资讯谋求海外上市不过是易贤忠的一次尝试。2000年,七喜电脑正式向广发证券发出了协助改制上市的请求。

  作为七喜电脑的上市保荐机构,广发证券股资银行部一知情人人士告诉《IT时代周刊》:“初期接手七喜时,它们只是有2000多万元资产的民营PC企业。后来看到他们销售额在快速增长,这种高成长性给予我们信心。”

  七喜电脑在2001年后的3年时间内的确向广发证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2001年的年销售额逾18亿元;2002年进入中国PC行业前5强,净利润实现116.57%的高速增长;公司近3年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与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3.2%、44.15%和67.86%,利润的增长速度甚至高于收入的增长速度。

  “业务上的高成长性,以及远高于同行平均水平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金周转率加深了我们对七喜电脑的良好印象。基于此,广发证券决定成为他们上市的保荐机构和主要承销商。”前述广发证券人士回忆说。

  2001年初,七喜电脑完成股份制改造,进入为期一年的上市辅导期。资本市场似乎已经近在咫尺。然而,它未能得到广发证券在2002年度仅有的8个推荐上市名额。七喜电脑仍需等待。

  2003年,命运再次捉弄七喜电脑。在获取了推荐资格并向证监会提出上市申请后,国家对新股发行数量实施限制,七喜电脑再次进入漫长的主板排队期。

  上市主板看来遥遥无期,呼之欲出的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却搅热了中国股市。中小企业板地理位置毗邻广州,较短的排队期和较低的审核门槛,以及转型至创业板股票全流通的前景,让七喜电脑转移了募资阵地。

  其实,与其说是七喜电脑主动移情中小企业板,倒不如说这是一次无奈之举。

  证监会以首发3000万股为划分主板与中小企业板的分水岭,首发2900万股的七喜电脑只能上市中小企业板。

  七喜电脑采用全部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的方式,首次公开募资2.87亿元。业界质疑这能否支撑起七喜电脑要进入的笔记本电脑和液晶显示器这两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

  树立了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的扩张目标,七喜电脑为何又只发行小盘股?证券分析人士指出,在证监会关于首发股票募集资金规模不得超过企业净资产两倍的规定之下,涉及诉讼而无法计入七喜电脑净资产的三、四号厂房无疑成了拖累募资规模扩大的“罪魁祸首”。

  挥之不去的家族色彩

  从谋求上市的第一天开始,七喜电脑就经历着从家族式企业向公众企业的转型。对于上市后仍占据公司股份64.66%的易贤忠来说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所以,上市对我个人来讲,还真没什么好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易贤忠拍着汽车方向盘笑着对记者说。

  在易贤忠入主七喜电脑后,其众多家族成员也一溜跟了进来。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及至改制之初,易妻关玉婵、兄弟易贤明、妹妹易贤美、堂弟易贤海又同时选择了离开,并在2000年12月27日一天之内先后注册成立了广州七喜数码有限公司、上海联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文新景科贸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海利捷科技有限公司,这4家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代理销售“HEDY”电脑。

  易氏家族成员的离开并没有带来实质变化,七喜数码和联盛科技分别为七喜电脑的第二和第五大股东,两公司合计握有七喜电脑30.93%的股权。另外,易贤忠的另一位兄弟易贤华是第三大股东(持有5.45%的股份),妻妹关玉贤为第四大股东(持有5.32%的股份)。通过家族式关联人,易氏家族合计持有七喜电脑95.59%的股权。

  一股独大的易贤忠在管理制度上进行了改进:公司董事会里除了易贤忠本人,不再有其他易氏家族成员。董事会决策实行一人一票制,使得董事会其他高管否决的决议,不可能提交到易氏家族控制的股东大会中去。

  即使如此,七喜电脑因为关联交易业务众多,还是难以回避公众质疑。虽然七喜电脑称将通过设立销售分公司替代关联公司销售的方式继续减少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占销售收入比例也从2001年的23.69%下降至现在的7.16%,然而,在2003年,七喜数码和联盛科技80%以上的收入来自与七喜电脑的关联交易,赛文新景和海利捷两公司的关联交易比例更是占到了100%.面对易氏家族对七喜电脑的依赖,这关联交易还能减得下来吗?

  前车之鉴如中科健的例子已经证明关联交易将会让上市企业陷于可怕的困境,七喜的成长之路上显然埋藏着巨大的隐忧。脱不去的关联交易,再加上把关七喜电脑财务的关玉贤的家族成员身份,七喜电脑公布的财务数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市场追随者难做

  2003年,七喜电脑的PC销量名列全国前五。原英特尔客户经理,现七喜电脑副总经理杨昱将七喜电脑在市场上的步步为营,归功于“专注”。

  “企业的竞争手段总是‘太阳底下无新事’。”杨昱对记者说,“关键是谁能坚持把一件事情认真做好。”七喜电脑一直将业务重心放在家用PC市场之上。家用机与商用机之间的比例是1:2,而七喜电脑生产销售两种PC的比例却是8:2.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七喜电脑一致奉行的原则。“卡住重要的价格段,缔造最好的性价比是七喜电脑秉持的理念。”杨昱如是说。

  七喜电脑认为“专注”是最佳的企业发展之道,但总跟在PC主流市场身后亦非长久之计。并且,扮演市场追随者的角色并不容易。

  七喜电脑代工生产的CRT显示器表现平平,仅为满足自身需求才能得以延续。然而,服务器市场与家用PC市场在性能和价格之间的不同取向,令七喜电脑在服务器市场上的表现也远不如PC市场红火。几欲进军笔记本电脑市场也由于市场反映不佳而鸣金收兵。易贤忠对此解释为“时机尚不成熟”。面对竞争激烈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七喜电脑再次选择了观望,等待时机择时进入。

  易贤忠总爱信心百倍地强调“市场没有迟到者”,因此,即使面对最后一家上市的全国10大PC品牌企业的事实,易贤忠也轻松评价为“为时不晚”。

  从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七喜电脑此番上市募集资金将有1.1亿元用于新建笔记本电脑生产线,1亿用于年产30万台液晶显示器的生产线建设。易贤忠认为,PC厂商如果不做笔记本,5年后将很难生存。他说:“在笔记本电脑冲击了台式机的市场以后,大量台式机配件厂商又转行进入笔记本领域,使得传统的贴牌销售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所以七喜将建立从研发到生产的一条龙体系。”对于液晶显示器项目,易贤忠认为这与PC业务和未来计划进入的液晶电视等数字家电领域密切相关,不仅要做,而且要做大。

  这让人想起2003年易贤忠发出的豪言——“就算是把我所有的家产投进去,也要把笔记本做起来!”由此可见七喜电脑的决心。

  进入2004年,七喜电脑宣布,笔记本电脑业务将是其2004年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据悉,为了打开北京及全国市场,原神州数码东芝笔记本产品线的一位高层人士业已空降七喜笔记本事业部任销售总监。

  然而,继台式PC沦为薄利产业之后,七喜电脑选取的两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走上了价格下跌利润摊薄的老路,七喜电脑新建的生产线预计需要20个月才能投产。而那时的笔记本电脑与液晶显示器市场的景气情况,谁又说得清楚。

  相比在中关村自生自灭的诸多二线品牌,七喜电脑曾经取得成功。然而,在2002年至2003年间,七喜电脑的净利润增幅已经同比下降了一半多,业界对于为七喜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的“市场追随”战略能否奏效心存怀疑。

  面对神舟电脑在央视一举投放半年的广告,七喜电脑不为所动。人们原以为从AMD、英特尔挖来的职业经理人会给七喜电脑的内部管理带来更多规范,但事实并非如此。声称“从来不奢谈高科技”的七喜电脑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也是相形见绌。

  资本扩张之后企业规模和销售数额的急剧扩大,七喜电脑的管理体系必将不可避免地趋于复杂。目前,七喜电脑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严重滞后于同行企业,对咨询公司从不“感冒”的它们,在ERP建设方面也一片空白,分散在各部门的研发团队也亟待组合。易贤忠认为这是信息化改革和建立研发中心的出发点。而关于建立营销网络,他认为,七喜电脑分散在全国的分销商证明“HEDY”是全国品牌,上市后将尽快建立更加完善的分销网络,在某些省市可能采取收购当地分销商的形式。

  然而,不重视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七喜电脑未来的笔记本电脑如何有力起跳;没有完善而规范的制度,管理者面对大量的新增人员会不会力不从心;不掌握核心技术又会否让企业因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问题受制于人。所以,上市对七喜电脑而言,既是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太多需要直面的问题。

  掌声零落,七喜电脑无法再不慌不忙。摆脱市场追随者的从属地位,已经成为继进军资本市场之后摆到易贤忠等管理者面前最重要的议题。正在减退的行业利润、缺乏核心技术的竞争氛围、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不足、公众对家族式企业的褒贬不一,都是七喜电脑上市之后仍然无可逃避的生存危机。(邱晨欧阳明明)(来源:IT时代周刊)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