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将至看中国股市 一证券业资深人士的隐忧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16:03 新华网 |
编者按:2006年是中国入世的大限,届时金融领域将全面兑现入世承诺,此前三年的皆大欢喜也许仅仅是“小孩吃药——糖衣在前”。眼下的资本市场正忙着对付宏观调控带来的各种问题,根本无暇顾及大限将至对中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到底意味着什么。也根本意识不到宏观调控与2006年入世承诺的关系。 为此,《资本市场》记者与一位不愿披露姓名的证券公司老总进行了对话,从2006年入世承诺即将到期的视点,审视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各种问题,审视宏观调控的确切含意。 人们在谈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时,有人认为宏观调控是因为部分行业过度投资主导经济扩张引起的,也有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将面临就业、三农、金融、贫富差距等风险,也有学者谈到大背景下世界经济格局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但作为市场实践者,他们怎么看?最近笔者与某证券公司董事长就此聊了起来…… 研究发现机会 刘先生讲,对于当前宏观调控,我们有自己的冷思考。 1. 证券市场结构造成市场无力向前走了。 几任证监主席也曾试图改进,但他们真正有能力改的,只是一些皮毛部分,这些虽然也是影响市场的因素,但是治标并未治本。证券市场采取了宁左勿右,保持所谓稳定的做法。虽然不能说证券市场的改革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但当涉及到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敏感问题,谁敢就这么定了?谁也不愿承担这个责任。什么时候才能下这个决心?那一定是股市最危险的时候,这是第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一定是政治上最强势的时候,没有这两个前提,这些问题解决不了。 2. 大限将至,创新需要环境,创新同时意味着风险,这个风险准都不愿买单。 我在和我们的投资经理开会时,股指跌破了1300点,我们看着大图像,大家纷纷说市场怎么这样。我讲,今天不分析个股、走势和技术图形。第一,我们看逻辑链。宏观调控使许多人感到意外,谁都没料到宏观调控这么急,这么猛。但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下大力度宏观调控?拿人来讲,人逼急了会采取一些超常反应。“急”什么?中国加入WTO三年过去了,2006年则是中国全面开放的大限!我国改革开放多年,一些领域开放速度很快,但惟独金融领域的开放是最慢的。按媒体常用的话是:要稳妥、稳步推进。学政治经济学时讲,金融寡头比工业寡头厉害。从事经济工作后发现他确实厉害,发现他能控制方方面面的事情。现在它面临的是:一方面是开放的大限将至,另一方面是我们还十分的弱小。如果没有WTO的时间表,它还有可能无限期继续拖延。有一句话说:“提前消费以后的稳定”,说的是要把危机留在后面,现在不去解决。但归根结底是要解决,越积越多终不是好事。现在我们既然承诺,就要努力兑现,按游戏规则走下去。但是谁都又想让自家的孩子在参加体育比赛时身体更强壮些,乘尚未正式比赛赶紧加强点儿营养;个头不够的赶紧吃点儿增长剂,有病的赶紧打针吃药,营养不良的快速催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四大国有银行就是在做着这样的准备,剥离不良资产卸包袱,财政买单……做一系列艰苦的新事新办的赛前准备。比赛即将临近,运动员可以上战场了,突然发现我们的赛手又有很多新的疾病,能不急吗?我们经常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说实话,通缩时不就想让固定资产投资上去吗?拉动社会投资增长。当社会投资增长拉动起来了,为什么又着急了?原来发现GDP增长的60%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主导的意味着许多低水平重复建设,他们借钱时就没有想到要还钱。修广场、修马路,搞一些形象工程和所谓的政绩工程,若这些资金进入还贷期,都将回不来。数字之大,怵目惊心,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才剥离了一万多亿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好事,这个钱若是民间百姓投资拉动的,有利于经济增长。其深层还有一个原因是干部考核指标问题。谁的GDP增长快谁就升官,只许用加法来考核政绩,结果制造了大量的泡沫。如果没有WTO的时间表,大家都在耗,现在的问题是时间表所剩的时间无几,突然发现新的隐患能不急吗? 瘸腿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1. 融资体制改革大大滞后 只迈左腿,右腿跟不上,前进不了,前两个月国家计委匆匆忙忙出台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减少了许多审批,放开许多领域。当一个原则性文件出台,社会、市场都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投融资体制改革是一对兄弟,投资体制改了,融资体制不改,就如同人走步一样,直接融资少,这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金融结构。我国融资体制改革跟不上,社会发展就会受影响。银行融资大大大于资本市场,这种形式不变结构不改,不把证券市场、债券市场发展起来,社会资金的供给永远还是从银行来。 2. 谁不把债市、股市建设好谁就是傻子 从国外经验看,债市、股市的融资功能是与银行平分天下的。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从银行的实际来说,现在是不是到了应该把我国债市、股市搞好的时期了?银行体制若出问题,将关系到我国金融安全,银行一方面自身存在问题多,一方面又要放外资进来? 当这些因素都挤到一块儿,就必须要动手解决。企业债目前发行非常少,是不是将要放开一些?股市直接投资市场,若我们市场规范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直接投资市场目前最规范的就是资本市场。通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监管不断完善,谁不把这个市场弄好谁就是傻子。 时间紧迫,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不放开搞好资本市场也解决不了银行的问题。有报纸说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做了很多贡献……这些都是从自己的圈子出发,长远看,从国家金融安全来说,也迫切需要把股市搞好。不解决股市的问题就解决不好直接投资的问题。假如现在说企业可以互相借债,可以私募,可以从百姓那集资,谁敢?现在谈什么产权基金等等来得及吗?新的市场变化总得有个过程。诸多把锁诸多难题有待解开,钥匙就在政府手里。因为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花很大代价的,也是有能力做到的。若钥匙在外国人手里,才会有难度。什么时候动这把钥匙开这把锁?极左思潮干扰不让开这个门。如何解决呢?只有在最危险最危急的时候,你若再不同意,你就得负这个责任。从国家整个金融系统安全逻辑地思考,宏观调控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从经济发展来说,融资是血脉,融资体制的改革已大大滞后于其它所有体制的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当大限期来临不得不改,因为无路可退。 最近郎咸平评论国资企业改革引发的争论,能看出不同人群的心态,有“羊群效应”也有“路径依赖”。“左”的一关必须过,不过这关就谈不上改革。要从逻辑链的角度考虑资本市场发展,若仅就股市谈股市,永远也跳不出来。 竞赛倒计时 1. 2006年的大限期 我们从实战出发,分析宏观调控的出台背景,企业未来发展前途和战略布局,从政治、经济的方面估计、判断我们的发展进程。2006年是大限期。就如同孩子要去参加赛跑,先要强壮体质,作好赛前准备。比如刘翔,他虽然已具备了参加国际竞赛的实力,若让他做十几小时飞机,连时差都不倒就上赛场比赛,能行吗?虽然比赛前也给一段准备时间,原来满心希望将老病治好,对国有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剥离不良资产,瘦身计划,全球招聘等治疗方法,在治病调整期间,突然发现又生了更大的病。这些国有银行即将上市,为什么他们将上市地点都选择在境外市场?这不仅仅是境外市场资金多、中国的股市承载力不强,我认为也有拿外国人说话,推进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如果都在境内上市,让人感觉如同假的一样,诸如地方官指令贷款的事很难挡住,做一个不按市场运作的决定,你能不批吗?你不干,官就丢了。境外上市,外国投资者进来,外国战略投资人进来,独立董事进来,改善了治理结构,使之真正按市场效益管理,而且减少了政府的压力,解决了国有银行的体制问题。中国老百姓12万亿存款,并不是真正的资金短缺,而是我们用不好这个钱,现在是要解决用的好的问题。怎么才能用好?第一,你做投资就要和自己切身利益关联,第二,投资失败,责任人就要倾家荡产。不能都不承担投资失误的责任。虽说政府投资失误追究文件将出台,若出台会不会来一个咎往不究?这轮算躲过去了。具体怎么追究还没有见到具体措施。 我们说研究发现机会,行动创造价值。你不落实到具体步骤上,任何空谈都没有实际价值。哪怕你出台10条措施,落实了一条,都比出台10条而不落实有意义。要解决中国金融安全问题,需要尽快把股市、债市培育发展好。我们谈市场化,榜样在哪?在欧洲、在香港,我们不按这个步子走,将会自己绊自己的脚。 2. 开放带来竞争。任何一个发达的证券市场都是分层次的。 美国有大投行不意味着没有小的,大的存在小的也没死,有的做的还很好,关键是各证券公司自己如何定位。现在我们任何一个券商与国际著名投行同台竞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分层次的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概念。中国市场太大了。要把握自己发展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你的市场定位。我们并非是要去拼实力,我们已制定符合自己的战略并全力去实行,就是为了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虽然WTO协议条款并没有对此完全放开,但不意味着你不会面临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国人仰慕名牌,做单往往找像摩根士丹利、高盛等这样的大公司,这种心理不仅在内地,在东南亚、台湾都是这样,恰恰日本不是这样,日本就选择本土的证券公司,这与民族文化有关系。 3. 诚信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讲诚信?是由于自己的利益决定的。 很多问题一定要从利益出发,道德怎么约束?应该是利益约束。比如上市公司,如果你的利益约束足够强,我要是失信了,再没人会买你的股票,这样你就会注意诚信。你看那些不注意诚信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国营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上市以后的公司表现与他无关,法人就3年。我们一直说解决企业长期持续发展问题,现在一些官员被派到香港去当总经理,领导对他讲:“老李呀,在机关干了这么多年,该让你去赚点儿钱了。”这种心态能干好企业吗?他的基本思想是企业不发展没关系,千万别出错,干几年拿几年高薪就该退休了。所谓诚信建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恶意欺诈,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概念是看企业有没有发展。你能持续发展,这是最大的诚信。因为我相信你才会把钱给你,是因为你过往业绩非常好。怎么才能有诚信?首先解决好发展问题就有诚信了。 若没有WTO的大限,好像没急可着,能拖多久就拖多久,WTO的高压线不能碰,这既是动力又是压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问题上做出调整,审慎积极地调整战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记者林刚)(来源:《资本市场》) |